APP下载

雪事及十二月的马车(组诗)

2011-09-20李晓旭

地火 2011年4期
关键词:大马哈鱼西伯利亚马车

■ 李晓旭

从西伯利亚来的寒流

在我的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

连同它凄凉的荒原

以北风将晴朗的白天与愁惨的夜晚

用呼哨划开,切割,搅拌

此前,它们穿越了乌拉尔山脉

西伯利亚针叶林地带和大草原

在暮色之下,泛着银霜的人陷入流放之地

十二月党人自由与灵魂的思考

他们在世上还没有失去一切

恢复勇敢者的面貌。镣铐及双膝的刺骨

星子孤独,我诉说遥远

在湛蓝的贝加尔湖

释放了风声和利剑。我的北方供出屋檐和脊背

温热的事物加快融入大地的速度

哦,西伯利亚!

泥土沉默。在痛彻之下俯身

雪在燃烧,没有一丝声响

但却以迅疾之态,掩蔽了三省的城池

大马哈鱼

零下三十度时,你要想到清冷的支流

缓慢下来的呼吸

在诗人的河流,有一些女性

具有大马哈鱼的特质

在海洋,她体色银白。有洁净的词语

和姿态。跋涉前没入深海

守住花,和恒久之水

不可预见的世界,缩写在鳍下

秋季。在外海,嗅到母亲河的汛息

冲过急流和瀑布

涉途几千里,溯河而上

洄游。拒绝进食

而万物消弭,对于嗜肉者的忏悔

赐以橙赤色的警告。挑衅所有人的视线

而后,她孤立于黑,于高过所有流动的跳跃

她留下最可宝贵的子!

嫣红透明,宛如琥珀

此前,她可以消瘦,可以守住暗夜

她要咬紧银牙,给世界以致命的一击

十二月的马车

我说出大雪,便包容了所有清贫的事物

在十二月,不可忽略鸦鹊的飞翔

树木光秃秃的枝杈

谁目睹了一万朵花的开放

谁就具有了大度雍容之美

怀拥江南的人可一路北上,坐视乱风

皑皑一词便可测出

这隐秘世界的深度和高度

十二月,要留旧历一条生路

不可漠视乞讨之人

每个人都曾在年初的炊烟中

被递上鲜花、牛骨和太阳的丝绳

所有的屋顶都有微暗的轮廓

拦住星光倾泻的势头。雪花

轻罩松花江及兄弟省份的河流

十二月,不是另一个年份的寄生

它要结果,要打开虚荣者的肺、梦想者的镜像

为清理数月前的罪准备刀和沉默

十二月的马车是银粉涂就

有次年甜美生活的征兆

拉车的马匹骄傲壮硕、鬃毛飘逸

有乌骓之速,载着矛盾、欲望、神灵的歌唱

从分杈的树梢隆隆驶过

十二月的马车聚集着下一年的风暴

平安之夜,要想起一些亲近的人——平安夜写给李琦

平安之夜,要想起一些亲近的人

一群洁白的鸽子,安静地低飞

要用清澈的目光抚摸一段古铜色的历史

那跳跃尖顶之上的光亮。一所教堂有一所教堂的圣洁

而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隐秘的暗伤

雪花,这十二月的使节,这缓慢的垂落之姿

它有流动的气韵和声响,仿佛天籁之音

回旋在圣索菲亚教堂的周围。而一朵雪花就是所有的雪花

平安之夜,要想起一些亲近的人

想起她说话时柔和的语调和坚定的眼神

哈尔滨,当我吐出这几个音阶

便想到这个城市诗人中的达吉娅娜

想到她暗夜里持续的书写

新年来临前,打扮整齐

从容地穿越中央大街,买一束鲜花

插在水晶瓶里,鸟儿衔来更好的阳光

照在上面,这时她应该在逆光中轻轻回头

平安之夜,总有一条沉默的河流

先经过我的城市,经过松针的香到达那里

而冰封的河流之上,十万雪花清凉

落在泥土里就喂养明年的麦子吧

落在衣襟上就喂养我们的诗行吧

我们要将列巴抹上奶油、草莓果酱、大马哈鱼子

感受粗糙之美

我们要带上信仰、爱、静谧和清心

伫立在大雪覆盖的原野

吐出平安喜乐的密语

今夜,圣索菲亚教堂悠扬的钟声响起

在天堂的出口,有虔诚之人生命的收割和珍视的自由

心怀谦卑,在数万里外赶往春天的路上

那些曾是我期望的,在持续出发

平安之夜,要想起一些亲近的人

想起这个人的祝福:岁月静好,心情皎洁

雪 事

大雪下足一天一夜

尘世便收起了筋骨。想起南方

绿得蚀人。海浪如雪

身体碎裂的声音开始变小

穿越一次冬天的旷野,那辽阔

已经超越辽阔本身。你要屏住呼吸

便可以听见冬眠者的呓语

睡鼠。蛇。蜗牛。哦,刺猬——

那些两两相抵者

试图靠近,又不断伤害

如北方的村庄与春天。捱过雨水和秋霜

卧在阴影中,蛰伏不动

春 雪 版画/王洪峰 作

活在一段零度以下的坚硬里

披着银霜的马咀嚼夜草

曾祖母开始升起炭火。拾柴草的人

有红色的布衣

与乡间女子不同的是,我坐着火车奔跑

而她们的奔跑骑在炊烟上

老牛反刍星光。在黑夜,我将裸露一切

呈现一切,压低整片荒芜及体内的缺失

所有活着和活过的声响。暗潮涌动,筑巢扎根

枝头的积雪簌簌落下。乡村这雌性的白熊于睡梦中分娩出山神的幼子。阵痛犹在

猜你喜欢

大马哈鱼西伯利亚马车
马车与游船
马车
驾着马车去打仗
有一种“爱”叫大马哈鱼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西伯利亚博亚雷岩画与欧亚大草原的青铜时代
执着伟大的大马哈鱼
执著的大马哈鱼
基层医改“三驾马车”并重
生命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