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述评
2011-09-19孙百才万阳洋
孙百才,万阳洋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国内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述评
孙百才,万阳洋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关注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呈现增多的趋势,涉及到不同研究领域,研究的视角涵盖多个学科,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研究以661篇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学术论文为分析对象,对国内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进行了梳理,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总结了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综述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居全球第一。2009年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1]。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需的重要方面。对商家而言,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孕育着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对广大的学生家长而言,他们也非常想了解大学生的月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而从成本分担的角度,大学生消费属于高等教育私人直接成本的一部分,①研究大学生消费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计量高等教育私人成本,为政府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根据对文献的检索,关注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呈现出增多的趋势。我们以“大学生消费”为题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检索,得到文章661篇 (见表1)。大学生消费研究涉及到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影响因素等主题。研究的视角涵盖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证研究,而且近几年的研究多以实证研究为主。在661篇文献中,有 8 篇综述性文章[2][3][4][5][6][7][8][9]。现有 8 篇文献综述中,较少对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的梳理,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文献综述。
表1 各年以“大学生消费”为题名的论文统计
一、研究的总体情况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通过对文献的检索,现有的实证研究中问卷法是收集材料的主要手段,很少有学者使用其他实证研究方法,如陈曙红使用访谈法研究了大学生消费认同与家庭资本的关系,[10]芦炎等采用学生之间调查暗访的方法研究了震后受灾大学生消费心理。[11]研究者进行的一般是描述性分析,研究内容不外乎大学生的消费来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消费观念和行为等方面。然后根据描述分析的结果总结出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大部分的研究认为大学生消费是比较理性的,[12][13][14][15][16][17][18][19]也有少数研究认为大学生消费存在超前消费、畸形消费问题。[20][21][22]
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研究内容和主题不断拓展,虽然整体上的宏观研究较多,但也出现了涉及群体内部的差别分析的研究,如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差异,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大学生消费的差异等。研究领域向专门化、精细化推进,具体的消费行为、特殊群体的消费行为开始受到重视。[23][24][25][26][27][28]
(二)研究对象
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涉及多个地区,其中,以中东部的研究居多,针对西部大学生研究偏少。[29][30][31][32][33][34][35]整体看来,东、中部的大学生月均消费水平要高于西部。样本学校涉及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医药类、艺术类、农业类等。在样本学校中,大部分为公立学校的大学生,只有少数关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研究,[36][37][34]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月均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公立学校的大学生。从有效样本来看,从最少的78人,[38]到最多的4215人不等。[26]由于研究和调查样本逐渐扩大,所得信息的代表性增加,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在问卷抽样时多数采取按年级、性别、不同院系专业的方式,随机发放。童玉英在考虑了性别的同时,还依据宿舍类型 (公寓、非公寓)等变量,对学生宿舍进行了分层抽样。[39]邓阳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宿舍楼各层宿舍号尾数为7的宿舍。[27]
3.大学生的月均消费支出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月均消费额应该是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但在很多研究中都没有进行清晰的界定。根据对文章的解读,发现研究的统计口径也不统一,有些研究包括了学费支出;[40][41][42]有些研究包括了假期的旅游消费支出,如苗建花等;[43][44][45]有的研究包括住宿费;[47][48][49][50]有的研究包括了往返 (家乡-学校)的交通费,如李玉翠,还有的研究则只计算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花费,如孙一力等。[51][52][53][54]不仅如此,部分研究没有给出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的确切数字,有的研究给出了消费额的分段数据,有些研究甚至没有提及。
从2010年的研究看,有效样本最多的为4215人,最少的96人;月均消费支出最高为扬州大学生的629.9元,最低为内蒙古大学生的317.7元。根据表2计算,大学生月均消费额的平均数为443.6元,东部地区为584.6元,中部地区为465.3元,西部地区为457.3元。
对近几年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数据进行统计,可以看到大学生月均消费支出有增长的趋势。从2007年的研究来看,公立高校大学生月均消费额的平均数为414.8元,东部地区为437.6元,中部地区为475.6元,西部地区为364元。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过程表述不够清晰
问卷的设计、发放、统计没有在研究成果中反映,如有的文章只是提到调查对象为“某高校的住校生”,没有具体说明调查对象、调查时间,甚至有的研究没有说明样本大小。一些文章以叙述“某某学校的某某学生的故事情节”为理论分析前提,研究结果不乏制造之嫌。
(二)重复性研究较多
虽然研究数量逐年增加,研究主题也不断拓展。早在1999年何结南和陆汉文就在《青年研究》中撰文指出:“研究者各自为战,很少引用、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以致重复性研究较多,积累与提高不足,形成学术资源的浪费”。到目前看来,这个问题依然存在,研究内容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从消费结构、消费特点以及对策建议都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
(三)研究的规范程度不足,缺乏理论深度
多数研究以学生的消费概况研究为主,很少反映个别学生的消费问题或者对个别消费现象深入研究。绝大多数研究停留在经验层次,缺乏理论概括,即使有理论分析也基本上是教条式的论述。大部分的研究论文没有研究结论,只是进行现象描述、特点概括和对策建议,研究的规范程度不足。
三、小 结
大学生消费实证研究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研究对象涉及多个地区、多种类型高校的大学生,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大学生消费来源、消费水平和结构、消费观念和行为等方面。近年来,研究内容和主题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向专门化、精细化推进,对女大学生、贫困生、独生子女学生、民办大学学生的消费研究逐渐增多,样本量也逐渐扩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当然,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部分研究的规范性程度不足,研究过程不够严谨,重复研究较多。造成了研究成果较少在CSSCI期刊上发表,以“大学生消费”为题名发表的661篇学术论文中,在CS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仅31篇,占4.69%。
〔注 释〕
① 所谓教育成本,是指用于培养学生所消耗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参见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68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9年度教育发展统计公报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3/201008/93763.html).
[2]强成文.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综述 [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248—249.
[3]徐磊,朱仁宝.转型期大学生消费型态研究述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2):45—50.
[4]陈延斌,肖武平.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国内研究综述 [J].东南传播,2007,(1):63.
[5]罗春潮、莫碧珍.大学生消费研究述评 [J].《商场现代化》,2007,(26):185—187.
[6]刘珊,风笑天.大学生消费研究述评——对1998~2004年间169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 [J].青年探索,2005,(4):17—22.
[7]高红艳.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综述 [J].黑龙江教育,2005,(12):35—37.
[8]闫 缨.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 [J].中国青年研究,2005,(1):76—78.
[9]何结南,陆汉文.九十年代大学生消费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1999,(4):44—48.
[10]陈曙红.大学生的消费认同与家庭资本——以一所专科学校为例 [J].中国青年研究,2006, (1):9—12.
[11]芦炎,刘俊强.震后受灾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分析——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J].商场现代化,2009,(1):156.
[12]樊兆华,唐汉卫.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特点及教育措施[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72—75.
[13]李素花等.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5):325—327.
[14]李磊,黄建陵.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透析[J].消费经济,2007,(2):54—57.
[15]李玉翠.关于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 (1):167—171.
[16]甘寿国,等.从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看消费特质的塑造 [J].高教探索,2007,(2):113—116.
[17]苏兴等.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J].中国地质教育,2006,(2):106—108.
[18]赵爽,綦群高.新疆农业大学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研与分析 [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4):101—105.
[19]骆风.广东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J].广州大学学报,2004,(12):77—82.
[20]张英,任慧英.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教育对策的几点思考 [J].社会纵横,2009,(11):145—146.
[21]管祥兵,赵鹏飞.黄冈市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探讨与思考 [J].中国地质教育,2007, (1):150—152.
[22]余昌海,张劲.重庆市当代大学生消费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13):59—61.
[23]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 [J].消费经济,2007,(2):50—53.
[24]范晓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消费方式的比较研究——对在宁高校大学生消费的调查[J].青年探索,2005,(3):18—22.
[25]杨静文.当代女大学生消费支出特点实证分析[J].江苏商论,2003,(5):27—29.
[26]汪子云.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行为文化——内蒙古蒙语授课大学生消费变化调查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18—122.
[27]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J].校园心理,2009,(3):166—168.
[28]罗凤环,等.朝汉女大学生消费倾向之异同——以延边大学朝汉女大学生为例 [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2—107.
[29]朱晓静.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68—69.
[30]张燕,邢亚玲.现实透视与理性引导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1):58—61.
[31]钟立灿.大学生消费水平透析 [J].贵州社会科学,2005,(3):97—99.
[32]许彩萍.青海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与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5,(1):142—145.
[33]张越友.西藏大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观教育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4):370—371.
[34]赵东明.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以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为例 [J].商场现代化,2008,(12):148.
[35]牟艳娟.西部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7):175—177.
[36]孔颖,等.陕西民办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与分析 [J].教育发展研究,2007,(4B):84—87.
[37]赵敏等.民办学院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J].商场现代化,2007,(32):35.
[38]陈建平.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与教育思考 [J].科教文汇 (上旬刊),2008,(9):88—89.
[39]童玉英.武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调查[J].青年探索,2006,(1):35—38.
[40]李真珍,等.新疆石河子大学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235—236.
[41]贾伟,张坤.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浅析—安徽理工大学学生消费行为调查 [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0—32.
[42]王永杰,等.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J].中国医学科学,2004,(6):700.
[43]苗建花,潘文龙.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及思考 [J].中外企业家,2010,(1):219—220.
[44]沈侃.基于深化素质教育的大学生消费理性的实证研究 [J].消费导刊,2008,(10):160—161.
[45]刘 芳.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3):118—119.
[46]吴磊,刘建荣.地方高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J].江西社会科学,2005,(5):215—217.
[47]高晶.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分析 [J].商场现代化,2008,(2):212.
[48]张天华.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成因研究 [J].商场现代化,2007,(13):265—266.
[49]王宝义,张黎萍.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J].山东经济,2005,(5):28—30.
[50]陶余奎.对当前在校大学生消费结构的调查与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S1):157—159.
[51]孙一力等.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J].中国集团经济,2010(1):24—25.
[52]蔡茂华.新时期农科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1):152—156.
[53]宋刚.成都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 [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25—29.
[54]黄敬宝,文敬荣.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10):149—151.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Domestic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UN Bai-cai,WAN Yang-yang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Northwestern Minorities,Lanzhou,Gansu,730070,PRC)
The study of concentrating on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come in increasing trend in recent years,which related to different research areas,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cover multiple disciplines,both theoretical analysis,but also empirical study.The paper given an overview on empirical study of consumption of domestic students aimed at 661 academic papers about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empirical study;review
G40-032;G649.21
A
1674-5779(2011)02-0096-04
(责任编辑张永祥/校对一心)
2011-01-03
孙百才 (1973—),男,山东费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管理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