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据钡剂到达回盲部时间谈小肠钡餐检查对小肠疾病筛查的合理应用分析

2011-09-19赵琼惠辜春兰陈天武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主要症状造影剂小肠

刘 俊,赵琼惠,肖 琳,辜春兰,辜 强,陈天武

(1.川北医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7)

X线小肠钡餐造影是小肠疾病筛查的一种常用检查方法,常规的小肠钡餐造影检查时间长,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大。随着国家和民众对辐射可能造成人体损伤的日益重视,改善检查方法,减轻患者辐射损伤尤为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52例行小肠钡餐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X线钡餐检查方法、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探讨放射检查的正当化和防护的最优化,实现小肠钡餐造影检查的合理应用,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2010年2月1日—2010年12月7日因消化道症状就诊并行X线小肠钡餐造影检查(除外有消化道手术史及先天畸形)的病例152例,病程从2天至10余年不等,主要症状:腹泻、腹痛、腹胀、便血等。根据患者就诊主要症状分组,其中单纯性腹痛55例,便血30例,腹胀23例,腹泻14例及其他主要症状(肿瘤等)30例。根据罗马Ⅲ标准[1]分为正常组 41例(消化道未见异常),器质组55例(消化道有器质性病变)及功能组56例(消化道功能改变,而无器质性病变)。

1.2 仪器与药品

采用日本岛津SHIMADZU数字胃肠机。双重对比剂:产气剂3g/包,硫酸钡Ⅱ型干混悬剂,200g/包,青岛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2983。

1.3 检查方法

行小肠钡剂造影患者于造影前1天午餐食少渣食物,晚餐进无渣半流质,检查当日早上禁食、禁饮。检查前,患者口服双重造影产气剂1包(3g),10mL温水冲服;50%~60%W/V硫酸钡300~400mL,每间断20~30min行X线透视并点片,观察小肠各段显影的形态、大小、功能,记录回盲部完全显影时间。透视时间均以时钟记录的时间为标准,用分钟表示造影剂到达回盲部的时间。检查程序采用胡汉林等[2]的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两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小肠钡餐检查结果

78例检查结果为阳性,其中消化道器质性病变55例,消化道功能紊乱23例,74例检查结果为阴性(未见异常),检出率为51.32%(78/152)。

2.2 正常组、器质组及功能组钡剂到达回盲部时间

从表1可知,功能组钡剂到底回盲部时间短。功能组与器质组、正常组时间差异性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00(P<0.05);正常组与器质组时间差异性比较,P值为0.790(P>0.05),即功能组与正常组、器质组间钡剂到达回盲部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而正常组与器质组间钡剂到达回盲部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

表1 正常组、器质组及功能组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间(min,s)

表1 正常组、器质组及功能组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间(min,s)

类别 例数 时间正常组 41 214.91±93.64器质组 55 210.14±121.89功能组 56 63.52±29.63

2.3 主要症状间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间

从表2中得知,以腹泻为主的病例造影剂到达回盲部的时间最短,与单纯性腹痛、便血、腹胀及其他症状(含肿瘤)间时间差异性比较,P值分别为0.019、0.001、0.019、0.002,即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患者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间与其他主要症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主要症状间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间(min,s)

表2 主要症状间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间(min,s)

类别 例数 时间单纯性腹痛 55 164.60±92.69便血 30 203.51±118.24腹胀 23 174.61±116.50腹泻 14 85.20±85.06其它 30 198.06±140.26

3 讨论

小肠疾病患者大多数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病情重,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表现出小肠疾病的症状,从而导致误诊、漏诊,因此,各种辅助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X线小肠钡餐造影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最主要的方法。根据X线检查原理,患者直接暴露于X线照射下,各个组织器官会不同程度地受到X线辐射损伤,产生确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查时间越长,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越大[3]。随着人们对辐射损伤认识的提高,国家对辐射可能造成身体损害的危害性日益重视,作为一线医务工作者应尽量减少X线检查辐射危害,把握X线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改善检查方法。

近年来,胃肠道造影检查技术不断更新,传统胃肠造影被现代数字化双对比胃肠造影所取代,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和分辨率,消除了运动伪影,小肠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上升[4-5]。但是,X线小肠钡剂造影对小肠器质性疾病的检测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本文152例小肠钡餐检查结果分析发现,小肠钡餐阳性检出率为51.32%(78/152),48.68%(74/152)的病例X线小肠钡餐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有48.68%患者未达到临床预期诊断目标,这部分患者行X线钡餐检查受益较小。因此,在临床作出基本诊断时,是否一定进行X线钡餐造影值得商榷,临床医生应当权衡利弊,切实认识X线辐射的危害性,使X线检查正当化和最优化。本文152例患者行小肠钡餐造影患者,钡剂到达回盲部时间各不相同,从表1、2中得知功能性肠道疾病与正常组、肠道器质性病变组间比较,功能组钡剂到达回盲部时间短,腹泻与单纯性腹痛、腹胀、便血间造影剂到达回盲部时间比较,腹泻组钡剂到达回盲部时间短,经统计检验他们的时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根据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罗马III标准作出的临床基本诊断来确定X线小肠钡餐检查程序,改进检查方法。对临床上有腹泻症状者,临床基本诊断为肠道功能性改变者,缩短检查时间,减少钡餐透视次数,这样既能到达诊断目的,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危害。

小肠疾病不仅局限于肠腔还向肠壁及周围组织扩散,并和其他系统疾病有相交叉的特点,各类辅查手段各有优缺点,缺乏特异性,单独诊断疾病价值有限。小肠X线钡餐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还受很多因素制约,如医生的经验、检查设备、患者与医生的合作程度、患者自身体形等。因此,选择X线小肠钡餐检查要充分考虑其临床价值和X线辐射危害性,保护患者健康,维护患者的基本权益,合理应用X线检查。对诊断疾病确实需要带辐射危害的检查方法时,需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优化检查程序,减少射线直接照射次数[3],同时加强辐射性危害的检测,就能将小肠疾病的诊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6]。

[1]吴晰译.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1-27.

[2]胡汉林,于波,张锦秋.小肠灌注双对比造影法的改良与临床应用[J].华人消化杂志,1998,10(6):456.

[3]董希忠,施东向,宋世祥.从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谈医疗照射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2):92-93.

[4]李建刚.数字化胃肠造影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1409-1410.

[5]夏瑞明.关于传统法胃肠钡餐造影问题的商榷[J].现代医学影像学,2002,11(2):84-87.

[6]章士正,任小军.小肠影像学检查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8,7(1):6-8.

猜你喜欢

主要症状造影剂小肠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走进“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潜伏着的“杀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小肠深处来“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