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香茶菜研究进展

2011-09-19施务务王先荣周亚球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果酸枣子活性

宿 玉,崔 佳,施务务,王先荣,周亚球*

(1.安徽中医学院,安徽 合肥230038;2.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61)

中药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Benth)Hare)系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广西等省,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该植物1989年收入江苏省中药材标准,以茎叶入药。为了了解该药材的药用价值和促进新药开发,现就该药材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作一简要综述。

1 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研究慨况

1982年程培元等[1]从江苏产的该植物中分得一种新二萜香茶菜甲素(Amethystoidin A)[Ⅰ]、乌苏酸(Ursolic acid)[Ⅷ]及β-谷甾醇等成分。

同年,王先荣等[2]从安徽产的该植物中分得3个二萜成分:一种新二萜王枣子甲素(Wangzaozine A)[Ⅱ]和两个已知二萜王枣子乙素(Wangzaozine B)[Ⅲ]及丙素(Wangzaozine C)[Ⅳ]。后于1994年又从该植物中分得另一个二萜毛叶醇(rabdosinatol)[Ⅴ]、齐墩果酸(Oleonolic acid)[IX]和β-谷甾醇等成分[3]。

1983年,赵清治等[4]从河南产的该植物中分得两个新二萜成分香茶菜醛(Amethystonal)[Ⅵ]和香茶菜酸(Amethystonoic acid)[Ⅶ]。

2008年,胡成刚等[5],从贵州省黔南地区产的该植物中分得熊果酸[Ⅷ]、β-谷甾醇、齐墩果酸[IX]。

2010年,崔佳等[6]从王枣子中分得3个三萜成分,其中两个三萜2α-,3α二羟基乌苏酸[Ⅹ]和3-,2α-二羟基齐墩果酸[Ⅺ]在该植物中为首次分得。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对该种植物也进行了植化研究[5-7]。

1.2 化学成分结构

中药香茶菜中的化学成分结构见图1。

1.3 主要二萜成分在该属其他植物中的分布

该药材中4种主要二萜成分香茶菜甲素、王枣子甲素、王枣子乙素和香茶菜醛也分别分布于该属其他植物中。见表1。

2 香茶菜甲素等二萜的生物活性

2.1 抗菌活性

1992年,张春芳等[14]

报道香茶菜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试验,结果表明活性较强。王先荣、刘家俊等[15]采用试管法对香茶菜甲素等二萜成分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表1 香茶菜甲素、王枣子甲素、乙素和香茶菜醛成分在香茶菜属植物中的分布

2.2 抗癌活性

王先荣、刘家俊等[15]研究香茶菜甲素、王枣子甲素、乙素和大萼香茶菜丙素等4种二萜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在1μg/mL浓度下抑制率均为100%。

王先荣、李学汤等[15]用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经香茶菜甲素等五种二萜(20μg/mL)作用1h以集落培养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香茶菜甲素等四种二萜活性均超过Oridonin(冬凌草甲素),见表2。

1989年姚全胜等[16]报道香茶菜甲素对人肝癌细胞珠(QGY-7703)的活性较强,其IC50为2.57μg/mL。

王先荣、李学汤等[15]研究大萼香茶菜丙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作用,其延命率均显著较长。见表3。

图1 中药香茶菜中化学成分结构

2005年,王瀚等用SRB法分别进行了Glaucocalyxin A(Ⅱ)和Wangzaozin A(Ⅳ)体外抗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G(Ⅱ)和(Ⅳ),对BEL-7402及 HO-8910细胞株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17]。

丁兰于2005年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对对映2贝壳杉烷化合物Wangzaozin A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王先荣于1982年发表的结构是正确的;并用SRB法(SRB法是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设计的一种以肿瘤病为对象的药物筛选方法)测试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Wangzaozin A 具有极为显著的抗人肝癌Bel-27402和人卵巢癌HO-28910细胞株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5.32±0.79)和(4.10±1.00)μmol/L,比C20氧化并与C7成环的Oridonin的细胞毒活性[(21.3±1.89)和(19.5±1.11)μmol/L]高出约4~5倍,比螺环内酯型的Rabdodin B的细胞毒活性[(35.2±2.25)和(32.1±1.75)μmol/L]高出约8倍,比延命素型的 Epinodosin活性[(58.2±3.24)和(45.9±2.45)μmol/L]高约12倍。这充分说明标题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18]。

表2 香茶菜甲素等二萜对人胃腺癌MGC80-3细胞体外活性比较

表3 大萼香茶菜丙素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作用

2.3 保肝、降酶活性

1988年姚素华等[8]报道在四氯化碳所致的大、小白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上,香茶菜甲素能使血清GPT明显下降,肝内甘油三酯蓄积量减少,促进变性和坏死的肝细胞修复,并有提高正常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2.4 心血管活性

1992年张滨等[19]报道兰萼甲素(glaucocalyxin A)在浓度0.1~100μmol/L时,可抑制卡西霉素(calcimycin A-23187)刺激的兔血小板生成血小板活化因子,其IC50为0.47 μmol/L。当浓度为10 100μmol/L时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兔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同时升高前列腺素E2。推测兰萼甲素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生物合成及选择性抑制血栓素A2的生成而抑制血小板激活。

1995年,张素芳等[20]报道乙酰香茶菜甲素(DAA-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AA-A能提高缺血及再灌期左室收缩压 (LVSP)及±dp/dtmax,降低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CPK),丙二醛(MDA)、血栓素B2(TXB2)的水平,缩小心肌梗塞面积。结果提示:DAA-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2.5 免疫抑制作用

李云森等[21]CN1254238C专利报道《王枣子乙素在制备细胞免疫抑制药物中的应用》中对王枣子乙素的药效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王枣子乙素(0.001mg/mL、0.01 mg/mL、1mg/mL、10mg/mL、100mg/mL)及雷公藤多苷(0.01mg/mL)能显著抑制ConA和LPS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可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作为免疫抑制剂使用。临床上,可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慢性肾炎、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运用于器官移植。

3 乌苏酸等三萜酸的生物活性

3.1 保肝、降酶活性

1982年,马学惠等[22]报道齐墩果酸对CCL4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使血清GPT明显下降,肝内甘油三酯蓄积量减少,肝细胞内线粒体变性、坏死明显减轻,糖原蓄积增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与内质网囊泡变减轻。

1986年,马学惠等[23]报道乌苏酸对实验性的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实验表明乌苏酸能使急性肝损伤大鼠SGPT及肝甘油三酯下降,血清甘油三酯、β酯蛋白及肝糖原含量增加,并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

3.2 抗癌活性

1987年,Kuo-Hsing Lee等[24]报道乌苏酸对 KB、P-388和L1210等均有较强细胞毒活性(见表4)。

表4 乌苏酸的细胞毒活性

1997年,黄镜等[25]在熊果酸(Ursolic acid)的抗肿瘤活性综述中称:①Ames试验研究熊果酸的抗突变性,发现熊果酸可以对抗致癌物质如苯骈芘、黄曲霉素B1诱发基因突变;②熊果酸明显抑制佛波酯(TPA)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小鼠皮肤癌的促癌作用;③熊果酸是一较强的抗氧化剂,能明显捕捉O2-,在肝微粒体和P450单胺氧化酶系中对脂质过氧化均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④熊果酸是很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剂,有效浓度为4nmoL/egg,ID50为10nmoL/egg,而该浓度下,熊果酸无细胞毒作用,熊果酸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的ID50为5μmoL/L。许多事实证明,血管再生是实体瘤的增长和转移灶的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抑制血管生成可以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总之,熊果酸的毒性小,抗肿瘤活性广,包括抗突变,抗促癌,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和诱导癌细胞分化等作用。因此,熊果酸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并有待广泛开发利用的抗肿瘤药物。

4 药用前景

浙江省杭州市胡庆余堂药业公司生产的“胃复春片”是以香茶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薄膜包衣片,用于胃癌癌前病变和胃癌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但该药为煎剂的浸膏片,质量标准难以控制,用量也大,鉴于该药材抗癌和抗炎免疫的二萜和三萜成分已基本清楚.可进一步开发。

鉴于中药香茶菜资源丰富,所含的二萜和三萜成分已研究清楚并具有保肝降酶、抗肿瘤、抗菌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因此,可开发为一种新的五类中药——香茶菜总萜,该新药将能为肝炎(或胃炎)和肝癌癌前病变(或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带来福音。

香茶菜甲素、王枣子甲素、乙素和大萼香茶菜丙素等四种二萜化合物对人胃腺癌MGC80-3细胞体外活性均超过冬凌草甲素(Oridonin),但这四种二萜的溶解度明显比冬凌草甲素差,若适当结构改造,提高溶解度,或制备为纳米制剂,可望开发为抗癌活性更强的一类新药。

王枣子乙素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可开发为免疫抑制的一类新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的治疗。

对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难治性疾病,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药物。香茶菜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在治疗难治性疾病时,比起一般西药,毒副作用小,可以从多方面对机体进行调节。其广阔的药用前景,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1]程培元,许美娟,林永乐,等.香茶菜抗癌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2,17(1):33-37.

[2]王先荣,王兆全.王枣子的新二萜——王枣子甲素[J].中草药,1982,13(6):12-13.

[3]王先荣,王红萍.王枣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4,25(6):285-287.

[4]赵清治,晁金华,王汉清,等.香茶菜中的新二萜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1983,5(3):305-309.

[5]胡成刚,胡奇志,潘炉台 .黔产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5):10928-10930.

[6]崔佳,宿 玉,王先荣,等.王枣子三萜成分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1,7(4):36-38.

[7]李广义,王玉兰,徐宗沛,等.王枣子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1,16(9):667-671.

[8]王兆全,王先荣.鄂西香茶菜甲素的化学结构[J].植物学报,1984,26(6):634-638.

[9]姚素华,彭南安,许刚.香茶菜甲素对四氯化碳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8,8(4):46-48.

[10]许云龙,孙西昌,孙汉董,等.兰萼甲素和乙素的化学结构[J].云南植物研究,1981,3(3):283-286.

[11]王先荣,王兆全,董金广,等.大萼香茶菜甲素和丙素的化学结构[J].植物学报,1984,26(4):425-437.

[12]许美娟,程培元,熊斌,等.白柔毛香茶菜甲素的化学结构[J].植物学报,1992,34(12):950-953.

[13]李文武,李伯刚,丁立生,等.细锥香茶菜化学成分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8,40(5):461-465.

[14]张春芬,王道生,凌秀珍.香茶菜类药物体内抗菌作用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2,15(1):11-13.

[15]王先荣,李学汤,刘家俊,等.中药香茶菜及其同属植物活性二萜类成分研究[R].合肥:安徽省医学科研所,1997.

[16]姚全胜,周国林.香茶菜甲素、大叶香茶菜丙及其衍生物的抗菌和细胞毒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1):30-32.

[17]王瀚,丁兰,刘国安,等.拟缺香茶菜二萜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6):54.

[18]丁兰,郁开北,刘国安,等.细胞毒活性二萜 WangzaozinA的晶体结构[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8):1455-1458.

[19]张滨,龙焜,姜元英.蓝萼甲素对兔血小板生成血小板活化因子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2,6(1):52.

[20]张春芬,李建美,凌秀珍,等.乙酰香茶菜甲素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J].现代应用药学,1992,12(6):1-3.

[21]李云森,韩正宾,许伟国,等.王枣子乙素在制备细胞免疫抑制药物中的应用[P].中国专利:1254238C,2006-05-03.

[22]马学惠,赵元昌,尹镭,等.齐墩果酸防治实验性肝损伤作用的研究[J].药学学报,1982,17(2):93-97.

[23]马学惠,赵元昌,尹镭,等.乌苏酸对实验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J].药学学报,1986,21(5):332-335.

[24]KUO-HSIUNG LEE,et al.The cytotoxic principles of Prunella Vulgans,Psychotria Serpens,and Hyptis Capitata:Ursolic Acid and Related Derivatives[J].Plant Med,1988,54(4):308.

[25]黄镜,孙燕.熊果酸的抗肿瘤活性[J].中国新药杂志,1997,6(2):101-104.

猜你喜欢

果酸枣子活性
航天器表面抑菌活性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水杨酸联合果酸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果酸美容 真能换肤吗
1,3,4-噻二唑取代的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真菌活性
让人又爱又恨
鸭蛋小厨神
鸭蛋小厨神
秋风起,枣子甜
如何挑选果酸“焕”肤产品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