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产品国内贸易流通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

2011-09-18许咏梅

茶叶 2011年4期
关键词:互补性显性省份

许咏梅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杭州 310018)

1 我国茶产品国内贸易流通现状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国家。2009年我国茶园面积186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茶叶产量134万吨,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30.3万吨,居世界第三位;2008年中国茶叶消费量达到80万吨,超过印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消费国家。

中国茶叶的生产与消费区域性很强。中国茶区辽阔,主要分为四个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分布在浙江、福建、云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南方19个省份,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云南,安徽等地。

其中,福建、云南、浙江为我国产茶最主要的前三大省份,2007年茶叶产量分别为223933吨、169866吨、160229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7.53%。湖南、云南、湖北为我国红毛茶的主要产地,2007年红毛茶产量分别为19506吨、8827吨、7877吨,占全国红茶总产量的68.108%;绿毛茶的主产省份前五位为浙江、云南、福建、四川、湖北,2007年绿毛茶的产量分别为 158600吨 、159849吨 、101978吨、101092吨、85308吨,占全国绿茶总产量的69.42%;我国乌龙茶的主产地为福建、广东、湖南等地,2007年茶乌龙茶产量分别为111138吨、17127吨、682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99.44%。

而我国茶叶的消费区域很广,全国31个省份均消费茶叶,每年茶叶的消费量不断上升。从各地区消费看,各个区域消费茶叶也不相同,其中绿茶消费区域最广,但主要集中在华中地区,我国茶叶消费以绿茶为主,消费量逐年增加。2006年我国绿茶消费量为38.5万吨,占国内茶叶总消费量的58%;红茶消费量为1.5万吨,占国内茶叶消费量的2%;乌龙茶消费量为8万吨,占国内茶叶消费量的12%,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花茶消费量达8万吨,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其它包括紧压茶、普洱茶、白茶、黄茶共10万吨,占国内茶叶消费总量的15%。近年来绿茶和乌龙茶的消费增长很快。

从各地区供需均衡看,我国茶叶各地区供需缺口较大(数字由2007年中国茶叶各省份产量,出口量,进口量,消费量计算而来):其中浙江、上海、北京调入量最大;分别占全国调入量的27.355%,13.603%,8.67%;而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五个省份调出量最大,占总调出量的59.93%;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均为茶叶调入省份,这些地区因为地处北方或西北边疆地区,不能产茶,每年需要从南方产区调入茶叶保证消费,调入量分别为2248.37吨、7283.69吨、2839.6吨、4965.02吨、2451.57吨、6103.15吨、1885.05吨、2061.36吨、2131吨、70.00吨、250吨、11012.95吨、249.04吨;其中由浙江、湖南、湖北、贵州、广西、四川和云南地区的定点茶叶企业单位生产并保证供应新疆22万担、青海12万担、甘肃5.5万担、内蒙古1万担,陕西、西藏、宁夏各0.5万担;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重庆为茶叶调出省份,调出量分别为44079.65吨,19350.468吨,13569.24 吨,96606.58 吨,59172.53 吨,30721.05吨,28601.62吨,118534.59吨,2510.36吨,147492.49吨,14151.32吨,7960.4吨,这些地区属于我国南方茶叶产区,茶叶主要由南方茶叶产区调入北方茶叶销区。

2 我国各地区茶产品相对贸易优势分析

由于全国各个省份区域之间自然环境、经济水平差异、传统消费习惯等的不同,这些因素使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和消费区域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为茶产品性显著,如,我国茶产品的产量,质量,特性等的差异。有的区域适宜生产红茶有的区域适宜生产绿茶,有的区域适宜生产花茶等。表现在消费上,使我国茶叶消费很大的区域性,如:消费数量不同,消费的茶类不同,消费水平不同,消费方式不同等。消费需求的增加与变化,直接影响到茶叶生产,进一步加速了茶叶在国内市场间的贸易流通,使全国各茶叶产区和消费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贸易日益频繁。使全国各区域省份茶叶生产,流通具有不同的结构及贸易优势,下面拟运用贸易测算指标显性比较优势RCA、相对贸易优势RTA对我国各省份之间茶产品的贸易流通的优势进行分析。

2.1 我国各区域省份茶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测算

其中:RCAi为i国茶叶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为i国茶叶出口额;Xit为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Xw为世界茶叶出口额;Xwt为世界所有商品出口总额。

如果RCAi>1,说明i国茶叶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如果RCAi<1,说明i国茶叶没有显示比较优势,一国的RCA越大,则该国的竞争优势越大。

由上表1可以看出,RCA>1的省份有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海南省份,表明这些省份茶叶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其中显性比较优势最大的为:云南(11.06)>江西(4.74)>福建(2.44)>海南(2.25)>广西(1.23)>湖南(1.22)>安徽(1.02);RCA<1的省份有湖北(0.8028)>浙江(0.7579)>广东(0.1567)>重庆(0.068869)>四川(0.044447)>江苏(0.04176),这些地区茶产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

从细分茶类来看,红茶总体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但是从地区间比较来看,云南>广西>湖南>安徽;绿茶只有江西和海南两个地区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其余地区也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但是从地区比较来看,江西>海南>云南>贵州>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乌龙茶仅福建省具有比较优势,其余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从地区比较来看,福建>浙江>湖北>广东;花茶仅江西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其余地区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从地区比较来看,江西>福建 >广西 >湖南 >云南;普洱茶仅云南(RCA=9.4199)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其余地区均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但是从地区间比较来看,云南>广西>海南>广东>湖南>福建。

表1 我国各区域省份茶产品RCA(%)测算

2.2 我国各地区茶产品RTA(%)测算

国际贸易中用于分析竞争优势的方法比较多,本文采用相对贸易优势(RTAia,Relative Trade Adavantage)指标,对我国各省份茶产品的相对贸易优势进行测算。若RTAia>0,则表示该地区在茶叶上具有相对贸易优势,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强;反之,则表示不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处于相对劣势。

其中:Xia:i地区出口产品的价值;Mia:i地区进口产品的价值;Xin:i地区出口所有其他产品的价值;Min:i地区进口所有其他产品的价值;Xra:除i地区外所有其他地区出口产品a的价值;Mra:除i地区外所有其他地区进口产品a的价值;Xm:除i地区外所有其他地区出口所有其他产品的价值;Mm:除i地区外所有其他地区进口所有其他产品的价值。

表2 我国各地区茶叶相对贸易优势RTA(%)测算

由表2看出,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云南、海南这些地区的茶叶具有相对贸易优势;江苏、山东、陕西、广东等地区的茶叶具有相对贸易劣势。

3 我国各区域省份之间茶产品贸易的互竞与互补性分析

因为两个地区的茶产品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主要体现了两个地区或省份茶叶贸易的结构,即,当两个地区的茶叶生产和贸易结构趋同时,就会表现出两个地区之间存在互竞性;当两个地区茶叶贸易生产与结构存在差别、互为补充时,就表现出两个地区(省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根据此论据,我们可以通过我国茶叶全国各地区省份间茶叶生产与出口茶类结构判断出哪些省份之间存在茶叶贸易的互补性,哪些地区存在茶叶贸易的竞争性。这里我们根据全国茶叶生产与贸易流通的数据判断全国各省份之间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以上我们根据贸易测算指标对我国各区域省份茶产品相对贸易优势进行了测算,这里,我们根据RTA,采用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OBCij(OBCij,Overall Bilateral Complementarity),进一步分析各省份在茶叶贸易领域的互补性与竞争性。

式中,RTAi和RTAj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相对贸易优势指数,COV(RTAi,RTAj)表示i国和j国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的协方差,VAR(RTAi)和 VAR(RTAj)分别表示i国和i国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的方差。若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为正值,则两国的贸易互补;反之,若双边贸易综合互补系数为负值,则两国间的贸易互竞。

当OBCij>0,两地区的贸易存在互补,当OBCij<0时,两地区间的贸易存在互竞。即,当两个地区的茶叶生产和贸易结构趋同时,就会表现出两个地区之间存在互竞性;当两个地区茶叶贸易生产与结构存在差别、互为补充时,就表现出两个地区(省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根据此论据,我们可以通过我国茶叶全国各地区省份间茶叶生产与出口茶类结构判断出哪些省份之间存在茶叶贸易的互补性,哪些地区存在茶叶贸易的竞争性。

根据该公式测算全国各省份的OBCij,从而判断各省份之间茶叶贸易是互相竞争还是互相补充,具体见下表,根据表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哪些地区省份互补性,哪些地区省份互竞性,同时根据数据的大小可以看出,他们互补和互竞性的强弱。估算结果见下表4。

表4 中国各省份之间茶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测算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

(1)北京、上海是我国最发达的两个城市,分别与浙江、安徽、福建、广西、云南贸易互补综合指数>0,也就是说,北京和上海分别与浙江、安徽、福建、广西、云南茶叶贸易存在互补性,即浙江、安徽、福建、广西、云南产区的茶叶销往北京和上海。与实际相符合。

(2)安徽、福建分别与山东、河南地区贸易互补综合指数>0,也就是说,安徽 、福建分别与山东、河南茶叶贸易存在互补性,即安徽、福建茶叶销往山东和河南,与实际相符合。

(3)浙江是我国绿茶的主要产地和出口基地,浙江分别与安徽、福建、广西、云南、山东、陕西贸易互补综合指数>0,也就是说,浙江分别与安徽、福建、广西、云南、山东、陕西茶叶贸易存在互补性,这主要因为,虽然浙江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地,但是每年浙江生产的茶叶90%以上用于出口,特别是绿茶,出口占产量的95%以上,也就是说,浙江本地生产的茶叶几乎完全用于出口,这样一来,浙江在我国茶叶的主产区如安徽,福建,广西,云南等地收购鲜叶或毛茶进行再加工,用来出口或国内贸易。而浙江与山东,陕西茶叶贸易存在互补性,这也与实际相符合,因为,每年浙江很多茶商将茶叶运往山东市场销售;而浙江也由定点茶叶企业生产边销茶,以供应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如:陕西、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地。

(4)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地区的贸易互补系数>0,表示互补性,这是因为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生产的边销茶运往我国西北边疆地区:青海、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地区,与实际相符合。

(5)有些省份与另一些省份之间是互相竞争关系,它们的贸易互补综合系数<0,这主要有两种:一是产区之间。如,江苏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陕西,重庆之间存在贸易竞争性;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重庆这些省份之间也是互相竞争关系,这主要因为它们生产的茶类结构基本相同。二是销区之间。如北京、山东等之间为互相竞争关系。

另外,在茶叶产区,也有一些省份之间存在贸易的互补性,这主要因为各省之间茶产品的生产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之间茶产品贸易的流通主要是互相补充而使茶类更丰富齐全,导致它们贸易流通存在互补性。

4 结论与建议

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如下的结论:(1)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海南这些省份茶叶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湖北、浙江、广东、重庆、四川、江苏、这些地区茶产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从细分茶类来看,红茶总体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绿茶仅江西和海南具有显性比较优势;乌龙茶仅福建省具有比较优势;花茶仅江西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普洱茶仅云南具有显性比较优势。(2)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云南、海南 这些地区的茶叶具有相对贸易优势;其中,江西、湖南、海南相对贸易优势很强;江苏、山东、陕西、广东等地区的茶叶具有相对贸易劣势。(3)北京和上海分别与浙江、安徽、福建、广西、云南茶叶贸易存在互补性;安徽、福建分别与山东、河南茶叶贸易存在互补性 ;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与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地区的贸易互补,这些地区之间茶产品贸易是互补的。(4)而江苏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陕西,重庆之间存在贸易竞争性;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广东、重庆这些省份之间也是互相竞争关系,这些地区之间茶产品贸易是相互竞争性的。

因此,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1、各省份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茶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茶产品。

2、根据区域茶产品的互补性和互竞性,进一步加强互补性区域间的茶叶贸易合作,提高区域省份间茶叶贸易合作优势;同时搞好区域间的竞争,这样既能更好地发挥区域合作优势,又能在竞争中提高茶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3、根据区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开放区域市场,发挥地区优势,提高茶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交易。

1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茶叶生产与消费.中国茶叶,2010,4:4-6.

2 辛 贤,尹坚.不同政策模拟方案下的中国肉产品市场格局.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3,10:16 -17.

3 梁 黎.边销茶.中国民族,2009/Z1,188-189.

4 吴凌燕,刘小和,李众敏.东北亚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6,2:21 -25.

5 陈富桥,祁春节.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4,2.

猜你喜欢

互补性显性省份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家族发作性睡病伴性染色体显性遗传1例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小句关系的多元解释与研究方法的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