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58例
2011-09-13白雅飞
白雅飞
(陕西省兴平市四○八医院,713105)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城乡脑病中发病率为0.2%;死亡率为0.13%。脑血管病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国家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脑血管病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提高脑血管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我科在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四○八医院脑血管科2008-2010年的1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101例,女15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5.9岁)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发病形式及影像学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58例。
1.2 研究方法 诊断标准:全部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临床头颅CT或头颅MRI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排除标准:1)脑出血性卒中;2)严重心脏病、意识障碍、以及有癫痫过敏性疾病史;3)年龄过大(80岁以上),生命体征不稳定及体质条件较差。
1.3 治疗方法 一般处理:对2组合并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根据病情分别选用适当药物如络活喜、颉沙坦、消心痛片、二甲双胍、吉非罗齐等对症处理。治疗组药物及剂量: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866)30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治疗14日,观察疗效。对照组药物及剂量:川芎嗪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20040367)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共治疗14日,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用药前后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按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变化、恶化进行疗效评定。
1.5 实验室检查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测定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流变学、凝血四项以及心电图。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 经过14天的治疗,治疗组显效率77.6%,总有效率93.1%,对照组显效率56.9%,总有效率70.7%。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疗效对比
2.2 丹红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除血沉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见表2)。其中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低切变率)均为P<0.001,全血比黏度(高切变率)P<0.01,血浆比黏度P<0.05。
表2 丹红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对比
2.3 红细胞压积与血液黏度和血沉的关系 红细胞压积的大小决定于红细胞的多少,红细胞的数量是影响血液黏度的主要成分,故血液黏度随红细胞压积增高而增加。丹红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血液黏度,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红细胞沉降率应随红细胞压积的减少而增快。本组病例红细胞沉降率在治疗前后无差异(P >0.5)。
2.4 不良反应 2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当今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导致的后遗症是社会与家庭的沉重负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是脑部血管痉挛,血栓形成与闭塞,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区周围形成“半暗带”而坏死的脑组织产生大量的NOS及i-NOSC,一氧化氮及其活性物,进一步加重细胞的坏死变性。
丹红注射液是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红花和黄色素等。其药理机制为:1)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红细胞、降低血小板CSMP浓度;2)其水溶成分7643能兴奋PC22合成酶的活性,使PGL2生成增多。丹参、红花能扩张脑血管,改善外周血液循环,提高在常压或低压下机体的抗氧能力,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改善血功能和促进纤流活性作用。有研究表明:1)丹参可以使缺血再灌注的脑组织表达i-vos明显下降,从而减轻NOS的神经毒性,保护脑组织;2)红花黄色素等可以降低i-NOS和n-NOSC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通过临床观察表明,丹红注射液具有如下特点:1)疗效可靠,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具有调节血管活性、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3)使用安全,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