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成品油价“棋局”

2011-09-10张建

中国石油企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布伦特调价棋局

□ 文/本刊记者 张建

“概率”、“变数”、“期盼”、“调价预期升温”、“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每当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之际,以上这些敏感字眼便会频繁见诸于众多媒体,触动成品油生产者、经营者以及消费者的神经,引发各方关注和思考。然而,比之油价涨跌,目前市场更为关切的是,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究竟何时推出。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完善成原油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要求,将有力推动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进步理顺与完善。

“问题”机制触发“误读”乱象

截至12月1日,据业内机构数据,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加权均价连续移动变化率已达3.98%,据此推测,此前一日,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就已打开。但其他3家业内机构掌握的这一数据却仅在3.2%左右,表明“窗口”尚未开启。

这已不是业内机构第一次在测算成品油调价“窗口”时出现差异。去年7月份,在国际油价一度大跌而国内油价迟迟不调整之际,业内机构也曾出现过预测的不一致。专家认为,这是各机构统计方式差异所致,也是国内定价机制尚不够透明的结果。

2008年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了16次调整,其中十升六降。2011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10月9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300元。此次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利于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缓解价格总水平上涨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放眼国际,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快速下跌,较之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下调时间,“相隔已久”,因此,“涨多跌少”、“涨快跌慢”的声音不断。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调价操作办法比较复杂。计价周期为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虽然熨平了油价变化的波峰波谷,但客观上也会导致国内外价格变化不同步。这些因素是给消费者造成误解的主要原因。

按照现行定价机制,国内油价调整主要是依据国际市场一段时期内相关原油价格变动情况,换言之,国际市场某种原油某一天或某几天价格变化较大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不会调整,只有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会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这主要为了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

8月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由于美国和欧洲债务危机日益加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加之市场担忧欧美经济二次探底,国际市场油价震荡回落,特别是9月下旬以来加速下跌,10月4日,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WTI)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跌至每桶75.7美元和99.8美元。如果单纯从时点价格比较,国际市场油价从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点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确实早就超过了4%,但从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看,有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在达到4%的调价边界条件时,国家决定适当降低国内成品油价格。

2008年底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总水平有所上升,但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上升所导致的。2009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总体上呈现震荡攀升态势,WTI和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分别从2009年初的每桶35美元和40美元左右涨至目前80美元和100美元左右,今年4月最高时分别涨到114美元和126美元左右,涨幅超过200%。从国内市场看,为减缓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国家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应提高70%以上,但实际仅上调了50%左右。

从调价操作时间看,不存在“涨快跌慢”问题。在成品油调价操作中,每逢国内油价需上调时,因要考虑对下游行业影响以及通胀压力,国家不仅适当控制调价幅度,还经常推迟调价时间;每逢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下跌时,国家即按当时国际市场油价与上一次调价时水平所对应的降幅及时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接轨国际中的艰难“抉择”

受到中东北非局势、美国评级下调、欧债危机升级等多种因素影响,2011年国际油价冲高回落。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以及由伊朗紧张局势再次升级导致的市场对全球石油供应的担忧加剧等新变数,使得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面临艰难“抉择”。

随着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步伐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新修改的定价机制或将WTI油价纳入挂靠油种之列,这也是国内成品油市场长期呼吁的改革方向。

目前我国参照的三地原油价格包括布伦特、迪拜和辛塔,而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参考的3个国家基准原油价格主要以布伦特油价为主,而市场普遍关注的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的WTI的价格。价格相对偏低的WTI油价为国内普通消费者所熟知,国内成品油定价标准应将纽约WTI考虑在内,接轨国际。把WTI价格纳入我国的跟踪指标体系,相当于把金融市场对油价的影响也考虑在内,可增加民众对我国定价机制的认知度,提高定价机制透明度。

目前,全球有五大石油现货市场,包括北美、欧洲、中东、亚太市场和加勒比市场。其中,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必须对欧洲石油市场的供需状况做出反应,WTI原油期货价格则对北美特别是美国石油市场的供需状况做出反应。

此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WTI每天的交易量常常可以达到70万-80万单,而布伦特交易量高的时候也就是40万-50万单。因此,作为全球重要的原油指标,纽约WTI是有一定代表性的。随着加拿大和美国非常规的油砂和页岩油的开发,在其国内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北美不排除未来成为重要的原油输出地之一的可能,届时,北美原油作为中国重要的油源,其指标WTI对中国也同样重要。从这个层面上讲,纳入纽约WTI作为参照指标,意义深远。

但是,也有部分油品研究专家表示,WTI主要反映北美地区的市场价格,现阶段我国从北美地区进口的原油量并不多。即使将WTI列入调价挂靠油种,预计其所占比重也不会太大,主要目的是在定价机制中体现WTI变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因此布伦特和迪拜原油价格应该占据相对主要的权重。

值得指出的是,自10月下旬以来,WTI油价开始追涨,与布伦特之间价差从前期的超过每桶20美元收窄至10美元附近。倘若此时把WTI纳入挂靠油种,消费者的误解情绪恐又再起。

跳出“局”外谋划发展路径

成品油需要一个透明、合理的定价机制,让普通民众明白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对应关系,明白油价为何涨、为何跌、涨跌幅度应该是多大。截至目前,业内一直关注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始终没有出台。此前,有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成品油价格改革,已基本形成了“大致成熟”的方案。改革将在现有机制框架内做出“微调”,主要集中在缩短计价周期、改进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等方面。

有专家表示,当前的定价机制比较完善,如果计价周期缩短,调价更频繁对市场来说并非好消息。22个工作日,4%的调价条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的成品油价格,对普通业者而言,不无益处。

长远来看,成品油价格终将会放开,由市场竞争形成,而这要求在定价机制进一步改善的同时推进成品油流通体制的改革,培育多元化竞争主体的市场格局。

目前原油都是由期货市场定价,现货价格在原油定价方面影响有限。当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每年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原油占消费量的比重超过50%。加大力度构建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及时掌握价格动态,已是十分必要。对此,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2009年中国渤海商品交易所开始开展原油连续现货交易。一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在筹备原油期货上市。应该看到,在谋求原油定价权的道路上,中国正在努力开拓探索。

当前,理顺、完备反映中国本土特征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多方努力争取谋求国际原油定价话语权固然重要,但是,构建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发挥油价杠杆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用,也是值得思索,值得践行。

加油站人员正在价格牌前做油品调价。杨宗奇//摄

猜你喜欢

布伦特调价棋局
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逝世,享年95岁
自由的想象——布伦特·布朗
旁观者
传祺海外新棋局
安凯运游棋局
西咸新棋局
镇江是这样调价的
调价是改革必经之路
可供参考的调价方式
风波过后说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