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不易,转行也难

2011-09-08晓扬

浙江经济 2011年16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温州产业链

文/晓扬

转型不易,转行也难

文/晓扬

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当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尽管前段时间传闻的“倒闭潮”一说有些言过其实,但是受外部需求持续收缩、宏观政策环境趋紧、综合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困扰,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日子确实不好过,“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客观地看,国内宏观层面结构调整的要求已经转化为中观层面的行业转型压力,并实实在在地分解为关乎企业微观个体生死的选择。转型升级,或许是这些依靠低工资、低成本、低利润生存的中小企业当下想得最多的事情。

然而,倒逼之下的转型,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却有一种无法承受之重。转型意味着要购买更加先进的机械设备,意味着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这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更需要优秀的人才,而这两者恰恰是众多中小企业难以单独解决的问题。这些年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实业投资回报率的下降让单纯依靠自身积累企业很难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更不用说技术改造和产品的转型升级。虽然个别企业近年在太阳能、风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但对多数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而言,转型只能是望梅止渴,成功的案例很少。而且低调务实的浙商文化决定着企业力求在创新过程中降低风险,偏重于模仿创新而不愿意自我创新,这些年鲜有出现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脱颖而出者就是例证。

以中小民营企业为经济主体的浙江模式走过了30年的路程,而艰难的时势骤然放大了产业路径依赖与转型升级矛盾。面对不断上升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和日趋严格的环保管理,在外省市无门槛的招商政策诱惑下,顺势把工厂迁到土地、用工更为低廉的中西部成为近年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选择。典型的如温州每年有10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外迁,仅温州紧固件行业近年已消失的企业超过上千家,制鞋企业也从3000多家剩到1000家,如今在四川、重庆都建立了温州制鞋生产基地。不仅仅是紧固件、制鞋业,灯具、塑编、钮扣、服装、眼镜等温州过去的支柱行业近年都呈现出群体性迁移倾向。宁波、台州、绍兴等地也不同程度出现了类似制造业企业外迁的情况,一些企业在外地的投资额、产出规模、技术装备甚至超过本地。

面对转型升级的重重困难、产业转移的巨大挑战,相当多的企业开始了“不务正业”的转行之路,但“离制造业”多少是一种无奈

不过,中西部在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产业链建设等等问题上存在的不足,却使产业转移成为一种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尽管从理论上看,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更具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中西部转移,对于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高物流成本的存在以及管理成本的提高,无形中使土地、劳动力成本形成的优势又被迅速抵消掉了。这种无序的产业转移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不仅风险高,而且不实惠,恐怕也只能暂避一时。现在,省内已有一些转移至其他省份的生产企业因当地没有产业链支撑而不得不迁回来。

更为严峻的是,面对转型升级的重重困难、产业转移的巨大挑战,相当多的企业逐渐收缩主业,开始了“不务正业”的转行之路。特别是当下制造业生存环境的恶化,转行的冲动似乎更加强烈。一些企业主“避实就虚”,抛弃自己擅长的制造业,直接将资产转化成了资本,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投机房产矿山、民间借贷、资本运作上,甚至个别企业主把企业作为一个融资平台,搞资金拆借来赚“快钱”。但事实上,由于能力、经验、人才不足,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获取所想象的利润。

“离制造业”多少是一种无奈。而在目前银根紧缩、楼市调控继续收紧的环境下,温台近来一些原本经营得不错的企业接连倒闭,它们并不是倒在原有的产业上,而是倒在“短贷长投”、盲目多元投资的道路上。有人说,中小企业目前到了2008年以来最危险的时期。我们不能等到最后一根稻草落下时再惊呼倒闭潮真的来了,关怀和引导负重前行的中小企业,理应从现在开始。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温州产业链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温州,诗意的黄昏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难忘九二温州行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