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舟:企业经营战略与全面预算管理
2011-09-07
广东同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洪舟
企业管控系统模式浅析
企业的管控一般有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等三大模式之分,尽管不同模式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决定了企业管控必须均衡“财务收益、成长性(未来收益)和经营风险可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粗放式扩张的做大阶段,可能会侧重于财务管控,目标在于集团业务快速扩张、放权独立经营、资金风险管理等,但在集约化发展的做强阶段,企业必然转型为战略管控模式,目标在于集团业务可持续发展、业务单元战略协同、营运管理精细化。
不同的管控模式决定了企业集团与下属业务单元之间的权责分配。不同的管控模式下其业务单元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管控目标也大不相同。企业管控系统是不可复制的,管控系统的管控对象是业务系统,会因企业的战略而变,因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都将影响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影响到管控系统的管控对象。
企业管控整体解决方案
建立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管控的重要内容。在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中,经营、财务两条线如何相辅相成?在企业的经营线条上,中长期战略规划是导向,年度计划是执行依据,将年度计划分解到季度、月度进行管控,监控绩效并通过滚动计划来持续改进。而财务线条上则是以管理会计为管理手段,通过全面预算支持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从而实现企业经营过程的量化衡量和管控。显然这两者尽管目标相同,但实施手段与过程却相差甚远,如何能够做成协调统一?
同望+久其企业管控整体解决方案从企业管控的本质出发,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将企业战略管理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财务的一体化管控,能有效避免经营、财务两张皮现象,帮助企业从财务管控转型到战略管控,做大做强。
企业管理软件现状
企业向战略管控模式转型需要信息化手段以支撑集约化经营,但目前市场上的管理软件,或将重点放在了具体的业务处理上,或仅强调信息的集成以支持上下的沟通等,缺乏从整体着手对企业经营管理本身进行体系化的架构,承上启下的管理层中枢不够坚挺,从而导致高层经营战略难于落地执行。
同时,虽然多年前IBM就已提出了随需应变的技术概念,但管理软件还远未做到客户所期望的“随需应变”的响应,且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成本也居高不下,软件开发商经常陷入要么拒绝可变性而失去机会;要么接受可变性,陷入可能没有利润的项目泥潭。那么究竟有没有一个可以支持用户能够随着经营环境变化而改变的平台,让系统的使用者成为系统的主人,将信息化的主动权交还给用户?
同望V3平台
企业战略落地的执行,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未来的管理软件应该从“支持企业战略和业务架构”的视角进行设计,做到能够“顶天立地”,也就是说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将“企业战略(天)”,落实到“业务处理(地)”,并及时有效的反馈战略执行的绩效,形成战略执行的闭环。同时,未来的管理软件,应该能实现企业战略和经营的变化协调一致,随需应变以满足客户成长的管理需求。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方式,应从以软件商为主向客户“DIY”转型,将信息化的主导权归还客户和用户。
同望V3平台正是顺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而研发的管理软件平台,其核心目的就是要解决客户自主化软件系统的可变性,通过“运行期业务模型驱动”的企业架构平台设计理念,同时满足“管理系统稳定运行和业务流程持续优化”的客户需求。
同望V3平台通过IPD(集成产品开发),实现了“业务需求管理、系统配置化定制、系统测试发布和部署实施”等全过程集成、可视化开发,实现业务架构驱动IT应用和数据架构的快速自动调整和优化,用户不需依赖软件开发商也可保证信息化对经营管理需求变化的快速响应。
要保障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建立适合企业需求的管控系统,战略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控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