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富春山居图》:360年后的首度合璧

2011-09-06黑罂粟

市场周刊 2011年6期
关键词:合璧居图黄公望

黑罂粟

“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2011年6月1日上午10时在台北故宫晶华三楼宴会斤举行。至此,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分隔360年后首度合璧。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向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赠送了大陆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一副对联,上联:“富春江畔,百里山居,合壁一图呈秀景”;下联;“华夏文明,千秋血脉,连心两岸庆良辰”:横批:“贺富春山居两岸合璧”。

画中兰亭隔海相望

1269年黄公望生于常熟,本名陆坚,由于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10岁左右过继给黄家为养子,黄家老人见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对他说:“黄公望子久矣!”因此,给他取名黄公望,字子久。

黄公望仕途不顺,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张闾的官僚手下做椽吏,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50岁后开始画山水,师法赵孟煽、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变法,自成一家,为“元四家”之一。

黄公望的绘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晚年的黄公望,隐居富春江,年近八旬时,应师兄无用师所请求,着手画《富春山居图》。作品完成后,黄公望题款将画送给无用师。作品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画风简约利落,用笔顿挫转折,随意而似天成,洒脱而极富灵气,洋溢着平淡天真的神韵。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后世誉为“画中兰亭”。

明代成化年问,《富春山居图》传到著名书画家沈周手里。后被沈周朋友的儿子偷卖给苏州樊舜,拿了画回头再请沈周题款。

此后100多年,《富春山居图》在谈志伊、周台幕、安绍芳等人手里流转,终于到了明末画家董其昌手中。董其昌惊呼吾师乎,吾师乎,一丘五岳,都俱是矣。”

董其昌晚年将《富春山居图》以高价卖给了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吴之矩的三儿子叫吴洪裕,酷爱收藏到了不愿做官的地步。吴之矩死后,《富春山居圈》传给了吴洪裕,吴洪裕对《富春山居图》如痴如醉,随身携带寸步不离,并花巨资为《富春山居图》造了一个“云起楼”。吴洪裕临死前,要焚画殉葬,他的侄子吴静庵将之从火中抢救出来,但是,画却被烧成两段,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将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拼接画面。其中一幅画,纵31.8厘米,横51.4厘米,画面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画面虽小,但比较完整,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威的,于是,人们把这幅画称为《剩山图》,另一幅画图尺幅较长,纵33厘米,横636.9厘米,保留了原画主题内容但损坏严重,修补较多。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作根基部位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皇帝得到却认为是“假”的《无用师卷》。

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在1669年让与王廷宾,后来就辗转于民间收藏家之手,抗日战争时期,为近代画家吴湖帆所得。吴湖帆用古铜器商彝与人换得《剩山图》残卷,十分珍惜,还称其居为“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沙孟海得此消息,心情颇不平静。他想,这件国宝在民间辗转流传,保存不易,只有国家收藏,才是万全之策。于是数次去上海与吴湖帆商洽,终于感动吴湖帆。1956年,《剩山图》进了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无用师卷》则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此后的15年中《富春山居图》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

从此,《富春山居图》隔海相望。

合璧之旅

1993年,上海电视台与台湾“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电视屏幕上,首次通过技术手段将《富春山居图》“拼接”起来。

1999年7月,在富春江畔,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孔仲起、台湾中华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元钦,台湾国画家李奇茂等30多位海峡两岸书画家,联手临摹《富春山居图》长卷。浙江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杨建新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他感慨道:“10年前,两岸文化交流远没有今天这样频繁,互动很难。能两岸临摹,已属不易。”

2005年,《富春山居图》真迹合璧共展再次有了新进展。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曾几次到台湾努力促成此事也得到了反馈,欢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先去台湾展览,不过,没有让“无用师卷”到大陆来的想法。

2009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37件文物“出宫”,到台北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雍正大展”。两岸文物40多年互不往来的格局被率先打破。

同时,台湾方面向浙江博物馆捎来口信、寄来书信。他们准备举办一个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希望能借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展出。这一次,双方的共识在增多,合壁展出开始有了具体的时间计划。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在答记者问时温总理讲了一个故事:“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前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傅申,用三句话概括《富春山居图》:“生于庚寅年,毁于庚寅年,名于庚寅年。”他说:“《富春山居图》于公元1350年庚寅年完成,300年后,1650年,明代收藏家吴洪裕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是为“毁于庚寅年”;而同样是在庚寅年的今年,温家宝总理的深情希望,让《富春山居图》从一件艺术珍品变成两岸相连的一个文化象征符号。”

首度合璧

2011年6月11日,《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重逢:《无用师》与《剩山图》合壁,同柜展出。亲临特展现场的江苏省文化厅章建华厅长撰文感叹,“600年春秋沧桑,60年隔岸相望。《富春山居图》承载着太多的悲欢离台,折射出太多的历史变迁,寄托了太多的文化理想。”

为了“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台北故宫向浙江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馆借来“剩山图”,黄公望“跋赵孟楷书临黄庭经”等名作,这1 2幅借展作品,仅保险金额就高达10亿人民币。

台北故宫将展览规划成两个展期、六个单元。第一期展出

四个单元:“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临仿本”,“黄公望其他书画作品”、“黄公望书画渊源及交游”,时间为6月2日至7月31日,第二期展出“黄公望对明清时期绘画的影响”,“传称的黄公望作品”(假的黄公望作品),时间为8月2日至9月5日。现场,除了古文物之外,台北故宫还运用高科技,打造了5件数码版的《富春山居图》。数码版由台北花博梦想馆设计团队执行,这些作品包括大型数码互动装置,光是一件作品就动用了42台投影机,以生动的数码效果呈现出画面的山水意境。

为了确保文物的绝对安全,台北故宫博物院配备了先进的安全设备,包括:监控系统、防爆装置、感应割碎玻璃的碎音装置、红外线侦测系统。除了这些硬件设施,还配备了强大的保安阵容,65名警力、55名安全管理人员,再加上监控与库房维护等数百人,所有保安工作均符合国际标准。此外,还有4条警犬来回巡逻,部分警员还会身着便装隐藏在游客之中。台北故宫博物院负责人表示,馆内有登录保全处,专门做材质维护,展览厅的温度,湿度很讲究,像书画要维持在50%的相对湿度,温度在21℃左右。特展期间,馆内将有二三十人专门做这项工作,随时观测展厅和储存室的恒温恒湿,每天都要去检查文物。

催生衍生品

《富春山居图》的“合壁”过程中,催生了众多衍生产品,激发各领域以“合璧”为目的的创意产品,更引起收藏《富春山居图》衍生品的热潮。

2010年3月20日,《富春山居图》的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浙江富阳举行,分隔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在邮票上“完璧合展”。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今年6月的“山水台璧”展,开发了数十种《富春山居图》相关的产品,包括各种规格“故宫艺奇典藏”复制画、黄金画、硅胶类在内的数十种艺术授权类商品。

2011年6月,上海鸿运斋特邀中国著名临摹画家张瑞根,历时3个月创意制作了《富春山居图》“合璧”壶。著名山水画家王梦湖与山水瓷画大家杨曙华跨界联袂,则将《富春山居图》这幅名画以全新形式呈现在陶瓷上,受到了藏家的亲睐。

2011年6月17日,大型苏绣作品《富春山居图》合壁卷首发式暨姚建萍刺绣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姚建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的代表性传承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姚建萍率主创团队在苏绣《富春山居图》合璧卷创作中潜心研究原作,摒弃简单的临摹复制,作品实现神形兼备。

仍何国宝隔海相望

1948年至1949年初,国民党当局分三批共2972箱将故宫文物运抵台湾,而“中研院史语所”、“中央图书馆“及“中央博物院“等的文物精品也随之而行。其中,故宫文物有65万件,包括书画器物精品7万多件,其余为书籍、档案。运抵台湾的故宫文物虽仅是小部分,但多为精品。除了《富春山居图》,最为知名的隔海分离文物还有:

“三希堂”法帖王羲之之侄王询的《伯远帖》、王羲之之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在北京故宫,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真迹在北京故宫,清院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明代仇英所绘的《仇本清明上河图》在辽宁省博物馆。

《满文大藏经》共印制十二部,至今虽仅有一部复现于世,不过数万片梨木经书与108函印本俣全,其中32函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经板与76函藏于北京故宫。

《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今在国家图书馆,文溯阁本今在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今在浙江图书馆。

《自叙帖》,唐代怀素的《自叙帖》独具“珠椟合壁”的涵义,当年因日军侵略,故宫文物管理人员曾以为暂避一时战火就会平息,只带走了帖册,而将由珍稀木材制作的椟匣留在了北京,现在帖藏台北,匣藏北京。

猜你喜欢

合璧居图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愿君读读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的旅行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港珠澳大桥夜览
读写“合璧”
《富春山居图》旧事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合璧电子:匠心孕育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