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论”研究性教学提升地理教师培养质量——高师地理教学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2011-09-06张胜前李家清唐伟光
张胜前 李家清 唐伟光 卢 远
(1.3.4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530001;2.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430079)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地理院系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地理教学论课程对于培养称职、合格和优秀的地理教师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办学模式、教学计划等的影响,高师教育不适应社会和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师教育理念显得滞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地理教学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研究性教学是相对于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的讲解接受教学而提出的,是指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分析、解决和评价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有效交流沟通的技能,培养学生施教技能等。本学期在2008级地理科学2班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研究性教学实践探索,已经初见成效,形成了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一、基于问题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门课程涉及地理课程、地理教科书、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技能、地理教学实践等章节。这些内容是地理教育师范生在校进行教学实习以及今后教学工作所必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必备的教师素养。基于问题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途径。本门课程针对这些章节设计并开展了文献型问题研究、观察型问题研究、项目训练型问题研究、指导设计型问题研究、网络学习型问题研究和实验探究型问题研究等6种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研究涉及对地理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地理新教材的研究、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技能、地理说课、地理教学反思等。比如,为了加强学生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设计了“新课程对高中地理教学将带来哪些变化”的问题研究;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理新教材的理解,设计了 “高中地理新旧实验教科书的比较研究”的问题研究;为了加强学生地理教学设计的技能,设计了“就某一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的问题研究;为了加强学生说课技能,设计了“选择一个高中地理课题进行说课设计”的问题研究;为了加强学生对导入、提问、承转、反馈、结束等技能的理解,设计了“观看高中地理“地质构造”教学录像,看地理课堂教学推进技能”的问题;为了加深学生对教学设计与实际课堂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在学生模拟课堂教学后,设计了“教学反思: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问题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研究实践表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帮助学生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材观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还升华了从事地理教育工作的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或直接兴趣,升华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外部动机或间接兴趣。本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地理教育工作的教师素养,要求学生能掌握上述问题。调查表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些问题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见图1),能积极地投入学习实践,高质量地完成了本门课程的任务。
图1 “研究型学习”学生学习兴趣调查统计图
二、基于合作学习,提高交往能力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而且教育的目的还应是多元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四种基本要求应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共处就是其中目的之一。传统的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是单一的师传生受,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过程。这种模式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会共处的能力,本门课程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习本门课程共有39名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次问题研究都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课前收集资料、课中讨论交流,并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作为研究性学习过程评价的指标之一。每次课中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后,每个小组将派一名代表在讲台上汇报他所在组的讨论结果,小组代表还要回答其他组成员提出的一些问题,最后教师会针对学生的总结汇报作一个总结性的点评。课后,每个学生或小组要针对本次问题讨论组内成员、组间成员以及指导老师的意见写一份总结报告作为本次问题研究的过程性评价的内容。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学会对话和共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与自己的同事共处的能力。有的学生深有感触地说:在地理教学论课程学习中的发言次数超过了几年学习中发言的总和。
三、基于实践学习,培养施教能力
《地理教学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学习完地理课程、地理教材、地理教学等基本理论后,本门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地理教学模拟课堂”的教学实践环节。“地理教学模拟课堂”的教学实践环节占24课时。因此,整门课程中,实践环节占总课时的比例在50%。该环节要求每位学生按照地理教学要求,选择一个地理教学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形成一个规范的教案(45分钟),在学院“地理教师技能实训室”进行地理课堂模拟教学,并开展教学评议。每位学生在讲之前,先要写好地理教学设计,经过指导教师审批合格后方能进入试讲。试讲中均要求学生结合现代多媒体课件讲解。每位学生讲完后,教师都要针对学生的教态、语言、板书、导入、提问、承转、反馈、结束、师生互动、地理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点评。“地理教学模拟课堂”环节培养了学生多种施教能力,比如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地理课件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板技能、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地理课堂推进能力、教学机智等。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地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板图实践能力,每次课间休息时,教师会让两至三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中国以及世界轮廓图并对其进行点评。同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小黑板,学生在自己的宿舍可以练习板书,板画。这些平时化的实践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板书、板图、板画能力。正如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总结报告上所说的“三板中的手绘中国轮廓图,更是让站在讲台上的实习教师心里有了底”。
按照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新理念下的教师需具备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经过3年多的地理学科专业知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地理教学所需要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等本体性知识,通过教育学的学习和本课程关于地理课程、地理教材、地理教学设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地理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在这四种知识中,对于他们而言,比较缺乏的就是实践性知识。“地理教学模拟课堂”的教学实践环节和平时的板书、板图、板画能力习得,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性知识。
四、基于拓展学习,强化探究能力
本门课程十分注重学生课后的拓展学习。在课程实践中多是围绕地理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地理新教材、地理教学设计、地理教学技能、地理说课、地理教学反思等问题研究展开,每次学生都要在课后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拓展性学习研究。“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解决问题”是拓展学习的基本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解决问题等环节基本上都是在课后进行。为了便于学生收集资料,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本门课程《地理教学论》多媒体课件、《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等期刊资料、新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以及关于地理教学的国内外地理教学资源网站,比如教育部中国地理课程网:http://geo.cersp.com/以及美国的地理教学设计网址: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xpeditions/lessons/等;为了便于发布资料以及解答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本门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公共交流平台:一个是申请了公共邮箱:dilijiaoxuelun@yahoo.com.cn ,另一个是建立了地理教学论研究性学习QQ群:103236328。前一个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些每次讨论课题的资料,后一个主要是和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交流。学生使用的频率都比较多。
这种超越时空的拓展学习,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学习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正如一位学生在自己的总结报告中所写的“如此频繁的课题、讨论、发言、总结,我们若自行设计研究性教学,无疑值得借鉴本课程的模式,其本身更是极大的培养、锻炼了我们搜集资料、逻辑思维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调查表明,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写作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见表1)。
表1 :研究性学习学生能力提高问卷统计表
总之,学生对研究性教学这种方式比较满意,调查显示,58%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很满意、有45%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满意,同时有34%的学生非常希望其他的课程也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正如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说的:“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应该说,“地理教学论”这门研究性课程点燃了学生做一名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新型教师的火种。但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课时问题、学生人数问题、 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网络优化使用、学生地理概念教学问题、地理教学目标的厘定及教学目标的落实等问题。
1. 钟启泉. 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 教育研究 ,2003(05).
2. 张华. 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与教学论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 2005(01).
3. 卢大亮. 新课程地理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7(06).
4. 康向梅. 从学生的一篇研究性报告谈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 教育革新, 2006(02).
5. 牛士敏. 教学论课程运用研究性学习法教学的构想. 咸宁师范学院学报,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