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 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

2011-09-0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安居工程棚户区保障性

关于我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来源问题

齐骥表示,盖房子特别是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几个必须保障,第一个是土地供应要有保证;第二个就是资金的保障;第三个就是生产能力的保障。据测算,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目标任务年度投资大概在1.3万亿到1.4万亿之间。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的建设资金中有5000亿左右主要由社会机构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解决。当然在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时候,市县人民政府要无偿地划拨土地,这部分土地的成本,没有算到直接投资当中去,这也是数目不小的一笔钱。此外,今年1000万套计划中,还有400万套左右是各类棚户区改造,包括城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林区棚户区改造、煤矿棚户区改造,及国有垦区棚户区改造。对此,中央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都要拿出一定的补助资金来补助和支持这些棚户区的改造。

另外,棚户区改造涉及的工业企业、工矿企业、农场、林场以及参与改造的职工,还要自筹一部分。初步估算,400万棚户区改造所需要的年度投资,也在5000亿左右。中央政府和省级、市级政府补助以后,由工矿企业和被改造的职工筹集的,大约有3400亿左右。这样算下来,完成今年1000万套的任务,有8000多亿是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保障对象以及所在的企业筹集来的。剩余5000多亿的资金,将由中央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以及市县政府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

齐骥说,在测算地方政府资金来源时,按照现有的规定和标准,首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地方政府要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在财政预算中要列支一部分。另外,按照现有的规定,要严格执行土地出让净收益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比例不低于10%的规定,资金缺口大的地方,要进一步提高比例。比如河北省为了保证建设资金,把原来按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计提,调整为按土地出让总收入的5%计提,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有些地方把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土地净收益计提比例提高到20%。

据了解,在2007年国务院24号文件当中明确,各地公积金增值收益扣除风险准备金等费用外,要全部用于廉租住房建设,这是现行的政策规定。去年全国公积金增值净收益,用于廉租住房建设的有50多亿,今年会有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为了确保今年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的落实,还提出和建议了一系列的财政、金融等支持政策,从去年开始,全国清理各个地方的融资平台,保留了为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融资平台,这个融资平台可以继续运作而且要发展。另外,还开展了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并很快会制定金融机构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中长期贷款政策。政策的设计,通过政府补助、注入资本金或者贴息,然后再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大大提高融资的能力。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文件当中都提到,对于公共租赁住房的投资建设,将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这样一个模式,因此也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和运营。齐骥表示,通过现有的资金渠道和一些新的政策支持,今年完成1000万保障性安居工程的任务,即1.4万亿的投资应该说是完全可能的。

中央电视台以及中国网络电视台记者提问

新华社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

关于目前我国住房保障立法进展情况

冯俊指出,住房保障法是本届人大立法规划里的项目,这项工作从规划定了以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紧锣密鼓地调研和起草,部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初稿。当然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法律制度的研究也还有个渐进的过程。应该说,这项工作正在抓紧进行,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出台,现在很难给出一个时间表。他表示,法制建设是个非常严肃、非常慎重的过程,会在一定的时候进行调查,征询公众的意见,也会听取专家的意见,目前进展比较顺利,也希望尽快提交国务院,国务院审议通过以后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项工作不会耽误,也不会拖延。

关于房租上调问题

齐骥告诉记者,关于最近一个时期特别是今年春节过后出现的房租上调问题,从过去的经历来看,有季节性上涨的因素,社会反映也比较多。为此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要求,部里会同有关部门专题就这件事情到一些城市做了一些调研。

沈建忠表示,近期租金上涨有三个特点:一是主要集中在一些热点城市、重点城市、大城市。二是一些中小套型的普通住宅。三是在特定的区域,包括一些地铁的沿线和一些学区即有重点学校的周边地区,这些地方的房租涨得比较快一些。应该说,这些租金涨了,对中小收入租赁的群体影响是比较大的。对于原因,我们总的看法还是供求矛盾的问题。

首先就是季节性的因素,特别是春节以后,外来人口回城务工,各方面租房需求集中时期,也是租客上调租金比较集中的季节。第二个因素,从机制上看,目前租赁的房源的来源还主要是以分散的、个体的市场为主,还没有大型的、专业的从事住房租赁的企业这样一些群体,所以受房源来源的影响也比较大。第三个因素,从经济的角度,由于通胀和加息的预期,加上现在住房租售比和国际上比较起来还处在比较高的水平,现在一线的大城市大部分达到500:1以上,所以理论上它有这种上涨的空间

另外,市场监管方面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法律还有一些空白的地方,信息还有一些不太透明的地方,包括少数中介机构、中介人员还有一些不良的行为在里面。

下一步的措施,租金的调控应该也是房价调控的一部分。首先,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有责任来重视这项调控的工作。第二方面,要加大供应。租赁的需求应该是一个刚性的需求,调控要更多地强调增加供应。大家已经注意到,除了廉租房要加大建设力度以外,公租房也要加大建设力度,今年要大规模地建公租房。这样就会解决相当一部分租赁需求,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除了这些供应渠道以外,还要从社会化、市场化的房源渠道来想办法。现在各地都有一些很好的办法。比如一些地方利用城中村改造建设的安置房、回迁房,给农民补偿以后,鼓励有两套三套的人,把多余的房子拿到租赁市场上来。第三方面,要加强市场监管。最近部里已经出了两个部令,《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和《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这两个办法都对出租房的管理、中介机构、中介人员的管理有规定。当前的工作主要是抓好落实,发现有哄抬租价、欺骗老百姓等违规行为的,就要严肃查处。

加强长效机制的建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特别是中长期政策的研究。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目前正在修订的《房地产法》,这是“十一五”期间开始修订的一部重要法律。二是鼓励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公司来做出租住房的经营业务。此外,还要探索一些更多扩大出租房源的方法和途径,比如有些地方正在探索的,集体土地将来可不可以让农民来入股,自己来建,自己来管理,然后作为出租的房源,来解决一些城郊接合部或者中低收入群体的租房问题。

法制日报社法制网记者提问

中国建设报记者提问

台湾工商时报记者提问

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

齐骥谈到,涉及到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在去年国务院下发的一些市场调控的文件,也包括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1号文件当中,对加强市场调控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最近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就如何贯彻落实和监督今年国办1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市场调控的职责、任务,做了一些部门分工的建议。

从市场调控总的看,齐骥认为主要有两点内容:第一,要缓解住房的供需矛盾。在缓解供需矛盾当中,一是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二是在需求当中剔除那些不合理的住房需求,使得增加的住房供应的这部分,能够绝大部分去满足合理的需求,这是在调控当中要努力做到的。对于增加供应来讲,2010年全国新开工建设商品住房将近13亿平方米,这是一个大家应该关注的数字,在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加大了普通商品住房的开工。目前全国在建的商品住房2010年施工面积超过了30亿平方米。在去年大家认为房地产市场非常火爆的情况下,全国销售了9亿多平方米的商品住宅。去年开工了13亿,在建的有30多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住房推向市场,从增加供给的方面来缓解供需矛盾。第二点,关于需求的问题。最近几年,需求持续走高,分析下来,这里不乏有一些从目前的情况看是属于不合理的需求。有的购房者买到房子是为了解决自己无房住的问题,有的购房者买了房子是为了改善他目前住房条件很困难的情况,大家经济条件好了一些,有希望改善住房条件的这种强烈愿望,所以他买房子是为了改善自己的需求。但是还有不少买房人,既不是为了解决他当前无处可住,也不是为了改善他的住房条件,可能这里面有的是考虑到通胀预期,为了增值保值,使自己的财富不缩水,还有的是想通过房地产的交易来得到一些利润,这是当前一些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所以目前调控的重点就是要把这些不是当下马上需要居住来购买房子的这部分消费者往后排一排。

据了解,国办今年1号文件中规定,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限制本地居民、外地居民购房条件,让在短时间内供给不能完全满足各种需求的情况下,提出让暂时有限的供给去提供给那些最需要居住来购房的消费者。

关于地方政府住房保障政策执行不力如何问责

齐骥指出,关于这个问题是从去年国务院10号文件到今年国办1号文件当中特别强调的。稳定房价,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包括棚户区改造,一直实行的是省级政府负总责,市县政府负责抓落实,而且要负直接的责任。进行考核、约谈、问责,就是督促地方人民政府进一步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履行好自己在本地区稳定房价和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这样一个责任。

关于如何问责,具备了什么样条件进行约谈,到何种程度进行问责,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了这样几句话,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齐骥表示,将会按照国务院要求,来认真研究细化对各地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一些细部的问题。然后提出怎样考评、用哪些指标来考评、到怎样的程度进行约谈、出现了怎样的问题要进行问责,要会同有关部门拿出一套具体的办法。

猜你喜欢

安居工程棚户区保障性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光彩安居工程 点亮幸福之光
安居乐业逢幸事 喜迁新居过大年——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构建“安居工程”实现城乡扶贫一体化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某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棚户区改造被设限
棚户区改造方案——PPP模式初探
北京市棚户区改造政策分析
保障性住房项目创新融资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