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两型社会”经济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09-05李新平申益美
李新平 ,申益美
(1.邵阳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邵阳 422004;2.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沈阳 111000;3.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510430)
0 引言
长沙、株洲、湘潭3市与武汉城市圈一起于2007年底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两型社会”建设,其思想和规划固然重要,但是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便今后进行修正和改进这一环节也是必不可少。建立衡量“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两型社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评价和监测“两型社会”建设的状态和程度。本文旨在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长沙、株洲、湘潭和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比较两型社会建设的成绩与差距。
1 “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特征,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层次性、可能性和相对性的原则,我们可以构建层次分明的指标体系。
在资源节约方面,我们构建四个主要因素来评价社会资源节约的状况,每个主要因素下面又区分不同的指标。
一是水资源利用因素。水是自然资源,看起来好象用之不尽,实际上人类缺水的情况非常严重,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保证人类社会和谐生存与发展。对水资源利用的合理评价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水资源利用因素方面,我们设计万元GDP用水量、水资源利税率、人均家庭用水量、城市污水再用率四个指标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评价。
二是土地资源利用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持续上升。通过严格土地管理、加强耕地保护、遏制违法用地,以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在土地资源利用因素方面,我们设计退化土地恢复率和城市空房率两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材料利用因素。材料利用率是指合格品中包含的材料数量在材料总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即已被利用的材料与实际消耗的材料之比,说明材料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材料利用率越高,意味着用同样数量的材料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在材料利用因素方面,我们设计了万元GDP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废气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进行评价。
四是能源节约因素。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的一种重要社会意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在能源节约因素方面,我们设计了万元GDP耗能量和人均家庭生活用电对能源消耗进行评价。
在环境友好型建设方面,考虑到自然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区别,我们区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设计指标进行评价。
就自然环境友好而言,我们构建两个主要因素来进行评价,每个因素又设计若干指标。
一是环境压力因素。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环境压力指标是指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过程和行为方式。在环境压力因素方面我们设计了废水排放达标率和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两个指标来进行评价。
二是环境治理因素。环境治理是指使得受到污染或破坏的生活环境或生态环境,在人为的强制、辅助以及环境的自净能力作用下,恢复到与污染前相近或一样的环境状况。在环境治理因素方面,我们设计了环境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和清洁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两个指标进行评价。就社会环境,我们构建了五个主要因素进行评价,每个因素又设计若干指标。
一是经济总量因素。经济总量是衡量一个社会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两型社会建设的条件,同时也可以直接衡量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在经济总量因素上,我们设计了GDP增长率和人均GDP来进行评价。
二是经济结构因素。经济结构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三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占比越低、第三产业占比越高,表明社会发展的水平越高,实际上也就间接衡量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果。在经济结构因素方面我们设计了第三产业年增长率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2个指标进行评价。
三是人口状况因素。人口状况关系到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是两型社会建设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设计了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2个指标进行评价。
四是生活质量因素。生活质量的好坏可以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好坏,是环境建设的真实体现。好的生活质量意味着人们面对着友好的社会环境,而差的生活质量则反映人们在一个糟糕的社会环境里生存。在生活质量因素方面,我们设计了人均年收入水平、人均居住面积和每万人拥有医生数3个指标进行评价。
五是社会保障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能增强社会成员的安全感,缓解社会贫富矛盾、城乡矛盾以及官民矛盾,建立新型的信任机制,使人们面对一个安全和友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保障因素方面,我们设计了失业率和万人刑事案件数2个指标进行评价。
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如表所示(见表1)。
2 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方法——基于熵值法
由于“两型社会”建设的指标体系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并且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在进行评价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数。在综合评价中,一般认为,熵值法能够深刻的反映出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其给出的指标权重比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有较高的可信度。本文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应用熵值法来构建一种评价两型社会建设状况的模型。
2.1 熵值法原理
设有m待评方案,每个待评方案有n个评价指标,构成原始数据矩阵 X=(xij)m×n,对于某项指标 xj,若 m 个待评方案之间的差距越大(可以用标准差、方差等计算它们之间的差距),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也就越大。若某项指标的指标值全部相等,则该指标在综合评价中不起作用。在信息论中,存在函数关系:S(x)=-Σg(xk)ln(g(xk))。式中,左边为信息熵,是系统无程序度的度量;右边为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两者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某项指标值离散程度越大,则S(x)也就越大,故其权数也应越大,反之指标间离散程度越小,信息熵就越大,其容纳的信息量也相应越小,权重理应越小。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指标间的离散程度,用信息熵来确定指标权重,为进一步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程度进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表1 "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2.1.1 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
第一步,将各指标同度量化。假定评价指标j的理想值为xj*,其大小因评价指标性质不同而异,对于正项指标,xj*越大越好,记为x*jmax;对于逆项指标,xj*越小越好,记为xjmin*。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评价指标的性质,从初始数据矩阵X中找到评价指标的极值作为理想值,还可以根据横向对比,从其他渠道获得评价指标的理想值,定义xij'为xij对于x*j的接近度。
第二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和信息效用值dj:
式中,常数H与系统的待评估方案数m相关。对于一个信息完全无序的系度为零,其熵值最大,e=1,m个样本处于完全无序分布状态时,pij=1/m,此时,K=1/lnm
某项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取决于该指标的信息熵ej与1之间的差值:
第四步,定义第j项指标的权数:
第五步,样本的评价。用第j项指标权重与标准化矩阵中第i个样本第j项指标接近度xij'的乘积作为xij的评估值fij,即:
fi越大,样本的效果越好。
2.1.2 多层次评价系统的评价
对于多层次结构的评价系统,根据熵的可加性,可以利用下层结构的指标信息效用值,按比例确定对应于上层结构的权重Wj数值,在熵值法前面的步骤中,已经计算了各个指标的效用值d,对下层结构的每类指标的效用值求和,得到各类指标的效用值和,记作Dk(k=1,2,...,k)。进而得到全部指标效用值的总和:
上层结构的评价值F1为其权重Wj与其评价值fi'乘积的叠加。若高一层包含有k个分量,则:
根据熵值法,可以分步骤得到节约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
2.2 两型社会建设的评价方法
两型社会建设评价,除了考虑各待评方案之间的绝对数值的大小,还必须考虑内部指标之间的协调情况。因而我们分别从绝对数值和协调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前面我们对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按照我们分层设计的指标体系,我们对两型社会建设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衡量两型社会建设程度的综合建设指数,用以评价两型社会建设的速度和现状;二是衡量两型社会建设协调程度的建设协调指数,用以评价两型社会建设各因素的协调状况。
2.2.1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指数
综合建设指数通过将资源利用节约指数、自然环境节约指数、社会环境节约指数进行综合加权的方法来获得。而资源利用节约指数又通过水资源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材料资源节约和能源节约四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获得,其他二级指标的加权平均方法一样。第i个待评方案的综合建设指数为:
其中,k为一级指标数,l为二级指标数,n为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数。即k=3,l=11
2.2.2 建设协调指数
“两型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社会的各方面协调发展。从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包括资源利用节约指标、自然环境节约指标、社会环境节约指标等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指标又分别包含几个二级指标,总共11个二级指标,各二级指标下面又包含若干三级指标。他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任何一个指标的落后都会影响到两型社会的建设速度和质量。同时,二级指标之间以及三级指标之间也同样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所以,在对两型社会建设进行评价时,还要对其内部指标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这里称之为建设协调指数。并且区分一级建设协调指数和二级建设协调指数。
第i个待评方案的一级建设协调指数为:
其中:Si为待评方案i的资源利用节约指数、自然环境友好指数、社会环境友好指数的标准差;Fi为样本i的资源利用节约指数、自然环境友好指数、社会环境友好指数指数的平均值。
表2 2009年长沙、株洲、湘潭、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指标取值
表3 2009年长沙、株洲、湘潭、武汉两型社会建设标准化矩阵
第i个待评方案的二级建设协调指数是考虑直接考虑各二级指标之间的协调性,计算公式为:
Ti为待评方案i的二级指标的标准差,为二级指标的平均值。
对某一区域的两型社会建设进行评价时,通过综合建设指数和建设协调指数,就可以获得这个区域在不同时期内两型社会建设的状况,并且可以进行比较,还可以观察到众多的指标当中发展不和谐的部分,为今后发展的重点指明方向。
2.3 评价实证
按照熵值法的原理,我们对进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长沙、株洲、湘潭和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见表2、表3)。
3 结论与启示
根据前面所讲的熵值法,经过excell运算(如上一节,有些过程省略)可以得到长沙、株洲、湘潭、武汉4市2009年两型社会建设的评价值,即综合建设指数和各市的资源节约指数、自然环境指数、社会环境指数以及一级建设协调指数,见表4。通过表中数据,从两型社会综合建设情况来看,长沙的综合建设指数最高。其次是武汉、株洲和湘潭,相比较而言长沙和武汉应该排在一个档次,株洲和湘潭综合建设情况要相对弱一点。
表4 各指标的评价结果
比较4个地区的两型社会建设协调情况,如果只考虑资源节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指标,总体相差不大,株洲的两型社会建设协调情况性对要好点,其次是长沙、武汉、湘潭。如果考虑更细仔的指标,从水资源节约一直到社会保障等11各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则长沙的情况是最好的,其次是株洲、湘潭、武汉等,而且长沙和武汉的差距还比较大。
以上数据还可以分析从资源节约到社会环境等三个方面的情况:资源节约方面,湘潭相对要强一点,株洲最弱。自然环境方面,株洲最强,湘潭最弱。社会环境方面长沙最强,湘潭最弱。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尽管长沙和武汉在两型社会建设的绝对程度上要比株洲和湘潭好,但在协调性上面,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两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1]刘晓洁,沈镭.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5).
[2]胡素清.可持续发展伦理体系的基本特征[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2).
[3]罗波阳.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中的三个基本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08,(5).
[4]苏建平.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统计监测体系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9,(4).
[5]赵静,曹伊清,尹大强.“两型社会”建设环境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