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血浆葡聚糖水平分析

2011-09-04王际亮唐玉蓉

山东医药 2011年33期
关键词:葡聚糖念珠菌真菌

王际亮,唐玉蓉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山东 东营 257034)

近年来,通过检测体液中真菌菌体成分或代谢产物来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较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是血浆葡聚糖检测[1]。2010年5~11月,我们使用鲎试验动态比浊法对62例确诊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血浆葡聚糖进行检测并分析,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在我院综合ICU、呼吸内科、血液科、肿瘤科住院患者62例(观察组),男43例、女19例,年龄13~83岁、平均65岁。经培养确诊或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32例,其中血液念珠菌感染8例,肺念珠菌感染13例,泌尿道念珠菌感染6例,肺曲霉菌感染5例;疑似感染30例。另取我院健康体检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人员20例为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5~55岁、平均46岁,其性别、年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3)-β-D葡聚糖标准液、多黏菌素B购自Sigma公司,鲎试剂盒购自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BET-24细菌内毒素测定仪为天津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血浆葡聚糖检测使用鲎试验动态比浊法:①采集1 ml静脉血加入含有1 ml的Ⅰ号处理液的无热源带帽试管内,3200 r/min离心6 min。②取①中上清液0.5 ml加0.5 ml的Ⅱ号处理液混匀,90℃加热6 min,然后4200 r/min离心6 min。③取0.5 ml②中上清液加同体积的0.1 mg/ml多黏菌素B混匀,37℃水浴15 min。④取0.2 ml③中液体加入0.1 ml鲎试剂,混匀后插入内毒素测定仪进行检测。当测定管的吸光度值通过所设定的阈值(OD=0.02)后,终止反应。仪器根据预先制做好的标准曲线自动计算出样本中葡聚糖含量。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类感染患者及对照组血浆葡聚糖含量 血液念珠菌感染、肺念珠菌感染、泌尿道念珠菌感染、肺曲霉菌感染、疑似感染患者及对照组血浆葡聚糖含量分别为(227.2 ± 129.4)、(160.4 ± 77.8)、(127.8 ±68.1)、(166.4 ±94.1)、(61.2 ±51.1)、(13.2 ±7.8)ng/L。各类感染患者葡聚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确诊或临床诊断患者与疑似患者比较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2.2 血浆葡聚糖含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真菌感染阳性率比较 真菌培养及血浆葡聚糖含量测定(含量大于60 ng/L判为阳性)真菌感染阳性检出率比较见表1。显示两种方法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阳性率有差异(χ2=4.08,P <0.05),血浆葡聚糖测定阳性率显著高于真菌培养法。

表1 血浆葡聚糖含量检测与真菌培养真菌感染阳性率比较(例)

3 讨论

真菌细胞壁由葡聚糖、甘露糖和几丁质等成分组成。其中葡聚糖广泛存在于除接合菌、隐球菌之外的真菌细胞壁中,占细胞壁干重的80% ~90%。其形式以(1,3)-β-D糖苷键连接的葡聚糖残基骨架作为主链,分支状(1,6)-β-D葡聚糖残基作为侧链。细菌、病毒以及动物、人体细胞中均不含葡聚糖成分。当真菌细胞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后,葡聚糖分解成(1,3)-β-D 葡聚糖和(1,6)-β-D 葡聚糖等代谢产物而释放进入血液和其他体液。葡聚糖可特异性地激活鲎变形细胞溶解产物中的G因子(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原),从而旁路激活鲎试验。国外学者基于此法发现,血清中(1,3)-β-D-葡聚糖的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有重要价值[2],为早期快速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提供了有力证据。吕沛华等[3]通过感染动物模型的制作研究表明,浅表真菌感染或真菌定植时血浆葡聚糖水平通常不会升高。国内学者研究也表明,血浆葡聚糖的检测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传统的培养法和血清学诊断试验[4,5]。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类感染者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确诊和临床诊断各组也高于疑似患者(P<0.01)。因此血浆葡聚糖的检测可做为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在疑似患者培养阴性的30例标本中有10例葡聚糖阳性。在观察的所有患者中,真菌培养法阳性率为51.6%,葡聚糖阳性率为64.5%,后者明显高于前者。真菌培养法一般需要几天才能发出报告,而血浆葡聚糖检测只需1 h左右就能得出实验结果,可提高诊断效率、及时观察病情和评价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6]。然而,尽管临床研究已显示血浆葡聚糖检测是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指标,但是目前有很多研究也证实在某些物质中存在葡聚糖类似物,可造成检测的假阳性结果[7]。因此,葡聚糖的检测结果需结合患者的情况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李军,席丽艳.深部真菌抗原成分及代谢产物在系统性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方面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4,30(4):253-255.

[2]Obayashi T,Arimoto Y,Tamura H,et al.Determination of plasma 1,3-β-D-glucan,a new diagnostic aid to deep mycosis[J].J Med Vet Mycol,1992,30(1):275-280.

[3]吕沛华,赵蓓蕾,施毅,等.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动物模型制作及血浆β-葡聚糖检测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328-1331.

[4]闻平,郭月芳.深部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葡聚搪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10-11.

[5]张利侠,李盲会,张华,等.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83-86.

[6]李世荣,王红,文艳.血浆(1,3)-β-D-葡聚糖与抗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药物疗效关系的试验研究[J].临床和试验医学杂志,2007,6(6):20-22.

[7]高蕾,周新.(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2):123-125.

猜你喜欢

葡聚糖念珠菌真菌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真菌造房子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信鸽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
葡聚糖类抗病诱导剂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
艾滋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临产孕妇念珠菌感染及不良妊娠结局调查
小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
高效降解纤维素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PCR-RFLP鉴定常见致病性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