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屯垦戍边事业的基本经验
2011-09-01吴珍李全玲
吴珍 李全玲
兵团成立以来,始终牢记党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西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党领导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探索把握屯垦戍边内在的发展规律。对于新时期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开创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领导屯垦戍边实践的历史过程
(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决定组建兵团。
新疆和平解放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落后,经济异常萧条,粮食供应紧张,各族群众生活十分困难。为解决20多万驻疆部队的军粮供应和物资保障问题,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1949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中,号召军队开展生产运动,指出:“人民解放军参加生产,不是临时的,要从长期建设的观点出发。而其重点,则在于以劳动增加社会和国家的财富。”1950年1月,新疆军区积极响应中央的指示精神,要求“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军人站在劳动生产建设战线之外。”
驻疆部队的大生产运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开荒种地发展现代农业,白手起家创办现代工业,不仅解决了驻疆部队自身的吃粮军需等经济问题,也减轻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负担,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巩固军队大生产运动的成果,1952年2月,毛泽东主席发布了关于部队改编的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改编为国防军和生产军两部分,国防军主要承担军事任务,生产军主要承担生产任务,同时也承担相应的政治和军事任务。为加强生产部队的生产建设,迎接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到来,1954年10月,正式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决策的结果,是开发建设新疆和保卫新疆的历史必然。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兵团的屯垦戍边事业蓬勃发展。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兵团工农业总产值9.77亿元,占自治区工农业总产值的25.2%,职工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祖国西北边陲筑起了一条被誉为“生命界碑”的国防屏障。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决定恢复兵团建制。
在“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指导下,兵团经济社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成了全国农垦的亏损大户。1975年3月,中央决定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场的业务工作。兵团撤销后,经济继续出现大规模亏损,甚至影响到边防巩固和社会稳定。
面对兵团体制撤销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战略需要出发,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1981年10月,邓小平强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198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得以恢复。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兵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国家对农场的“统收统支”的财务制度改为财务包干制度;将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改为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全面推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等,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进入到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决定加强兵团。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系统考察历代治理新疆的基本方略,结合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疆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深刻阐述了兵团屯垦戍边的重大意义。1998年7月,江泽民在视察兵团工作时指出,生产建设兵团这种既屯垦又戍边的特殊组织形式,符合我国国情和新疆需要,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组织难以替代的。要求把兵团屯垦戍边的工作放到边疆的历史长河中,放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稳定和发展的工作大局中加以观察,其深远意义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并加强兵团工作。为促进兵团发展,1990年3月,国务院决定对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行业纳入国务院有关部门计划,实行计划单列。在中央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兵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融合型经济,组建企业集团,加大中小城镇建设,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推向了新阶段。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发展壮大兵团。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从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并发展壮大兵团。2001年6月,胡锦涛考察新疆兵团工作时指出:“如果中央不建立兵团,如果没有兵团作用的发挥,就难有新疆边防巩固、社会稳定的好局面。实践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央关于在新疆组建、恢复和壮大生产建设兵团这一治国安邦的战略性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完全正确的。”他号召兵团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同时要始终把维护新疆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发挥好兵团“三个队、四个力量”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要求兵团处理好“三大关系”,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当好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和宣传队,为强疆兴疆、富民固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党领导屯垦戍边实践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兵团屯垦事业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相关理论,借鉴我国历代屯垦戍边的经验,结合当代我国具体国情区情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发、建设和保卫边疆在组织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弘扬兵团精神,不断开创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在长期屯垦戍边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强大精神支柱,是兵团先进文化的灵魂。依靠这种精神,兵团屯垦戍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开创着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新时期推进兵团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也需要进一步弘扬兵团精神,增强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推进“三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保证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屯垦戍边队伍。
新疆地处祖国边疆地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相对恶劣,加之兵团又是在边远落后地区创建起来的,这决定了兵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屯垦戍边队伍。兵团始终把屯垦戍边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吸引转业军人,号召支边青年和知识分子,积极引进各类人才,努力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从而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促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屯垦戍边队伍,兵团要继承重视屯垦戍边队伍建设的光荣传统,发挥兵团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增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后劲。
(四)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屯垦戍边事业可持续发展。
合理保护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新疆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垦区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兵团在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前提下,建设一个新的有利于垦区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绿洲生态系统,不断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五)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兵团民主法制建设。
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兵团民主法制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确保兵团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1978年,邓小平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兵团根据自身的实际,从大力推进政企分开入手,借助中央和各级地方的支持,以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为主线,大力推进垦区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不断推进垦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基层干部民主选举,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有力地调动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激发了职工群众的创造性,为屯垦戍边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根本上确保了屯垦戍边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