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数据库全区域开放在温岭的实践与探索
2011-08-31林君荣温岭图书馆浙江温岭317500
●林君荣(温岭图书馆,浙江 温岭 317500)
据调查,各地采用的推广与服务模式按照开放程度分为以下几种:(1)馆内电子阅览室有偿使用,每小时1元或1.5元;(2)图书馆内无偿使用;(3)读者持证馆外免费访问;(4)重点单位开放下载;(5)全区域开放(浙江温岭图书馆、浙江丽水市科技情报所)几种模式。还有一种辅助手段,即利用参考咨询平台实现文献的传递。
在公共图书馆,其中,第一种开放模式随着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免费开放,将很少应用;第二三种模式最为常见,几乎占了绝大多数;第四种目前也开始多起来,特别是一些专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但只是辅助手段;第五种很少,据了解,目前浙江省丽水市科技情报所曾采用在全丽水市开放的方式,查了一下文献,还没有发现有关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报道。
一个普通的现象是,目前各级基层图书馆数据库的利用率并不高,一些图书馆的数据库的每篇下载成本(包库成本/下载量)高达几元,远远高于数据库商的流量卡成本。因为很多数据库只能局限于在馆内开通,大大阻碍了读者的广泛使用,严重影响了利用率,也打击了公共图书馆引进数字资源开放服务的积极性,导致一些基层图书馆每年在对数据库的采购时经常在买与不买之间纠结。
1 温岭全区域开放的背景与实践
(1)所谓全区域开放,就是指在向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的所有IP用户开放数据库的浏览下载权限。具体在温岭就是向所有市域范围内的几大电信运营商用户开放数据库的下载权限。2002年引进“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并在馆内电子阅览室开通公共账号供读者登录使用;2006年,开设温岭图书馆QQ咨询群,为读者提供网上资料信息查询;同年4月,向各乡镇文化站与基层文化俱乐部开通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同年,获得“CNKI数据库最佳应用单位”称号;2007年利用数据库为两会提供信息;2008年,在区域范围内免费开放“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下载权限;2009年1月,创“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全国区县级图书馆读者下载量新高,文献下载量达到46041篇,获得“全国公图应用排行十强”;同年,全市域开通“万方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库”;2010年11月全市域开放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至此,三大数据库在温岭市域内全部免费开放。
(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方知网)从2008年8月开始试验全市域开放,年底正式开放使用。经过两年的使用,不计算浏览成本,仅按下载量计算:全市域开放年后成本为0.40元/篇,馆内使用成本为0.917元/篇。
表1 清华同方知网温岭历年使用量
(3)2009年8月开始万方数据库在全市域的开放,之前是馆内查询(利用浙江网络图书馆)。
表2 万方数据库温岭历年下载量列表
仅以下载量计算(不包括在线浏览),2010年增值服务:121284×3元(万方流量卡计费)+44667(学位论文下载)×20页(按每篇论文平均20页计)×0.5元/页,减除全市域开放成本后年增值服务为785522元。
(4)维普数据库的使用情况。
表3 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维普数据库使用量
从上述三大数据库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全市域开放后使用数量呈几何级的放大,使用成本直线下降,特别是增值服务(下载量数据商计算成本减去包库成本)更是惊人。
2 全区域开放的条件与制约
(1)条件探讨。全市域开放需要具备一些条件,一般是县级或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地级市,没有大学、重点科研单位,便于与数据库商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获得包库使用权。对于一些大城市以及拥有多所大专院校的城市,由于成本较高,不宜纳入统一开放的范畴之中。对于高校来说,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校园范围内的局域网开放,但是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开放范围扩大到整个行政区域,而相比并发数由于区域范围内读者访问时间的差异性,反而比高校的要少。这点可以作为降低数据库商要价的一个条件。
这种开放方式一般对应的采购方式是包库使用。
(2)使用基础。全区域开放应该建立在长期使用推广的基础上,这从温岭的实践也可以看出,2007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方知网)下载量就已经达到了22396篇,这在一般的基层图书馆来说不是能很快达到的数据,有赖于长期的推广与应用(从最初的馆内使用到QQ群重点读者的培育与文献传递,建立扎实的读者使用群)。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全区域的推广使用模式,则有可能刚开始时效果不明显,并加大了推广与试用绩效评估的压力。
(3)电信运营商的限制。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和机构图书馆相比,其读者群体较为分散。而大多数的数据库商,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对所提供的电子资源一般采用IP地址范围来控制访问权限,因而公共图书馆由于读者群体的分散及电信部门的保密原因,经常无法及时提供全面的IP,以至于引进的数字资源不能被更多的有需求的用户所利用,这在具体的开放过程中也会出现。从表4中可以看出,2010年出现了14348次的拒访,且大多数为温岭范围内的IP,由于电信运营商有的只提供部分IP段,有的因为没有及时提供新的用户,有的运营商不能提供IP只能按已有资料进行开放,造成拒访增加,造成资源不能被更加有效地利用。政府应当规定各个电信运营商在与图书馆签订保密协议的前提下,有义务无偿提供本市域的IP范围。
表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拒访数
3 全区域开放的探讨与结论
(1)从理论上说,这个方式是符合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的。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优先制订和实施“缩小数字鸿沟计划”,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1]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年龄与收入之间享有的数字文化资源存在很大的差异,也称之为鸿沟,而建立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体系的目的之一,就是缩小数字鸿沟。以政府买单的方式向社会大众提供商业化的或者非商业化的基础的数字资源,将是一个方向与趋势。
对于一些基本性的数字资源,应该采用大范围的服务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不仅仅是到馆读者,不仅仅是服务半径内的读者,不仅仅是城区图书馆边上的读者,而应该是社会大众,这也是图书馆公益性所决定的;同时应该增加服务的便利性,便于更多的读者使用。全区域开放是对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理念的尝试与实践。
(2)从实践来说,温岭全区域开放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大的收益,不管是单位成本,还是从增值服务来说,都是成功的。温岭的实践取得了很多第一手材料,给数字资源的进一步推广和利用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案例,也对基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3)总体来说,数字资源的宣传与推广应该首先积极利用已有的免费数字资源,例如浙江省网络图书馆。有条件的加大开放力度,在增加使用率上下工夫,特别是经费不是很宽裕的地区与刚开始推广应用的区域,由于使用量不大,应该着重在文献传递上下功夫。对于一些基本的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以及同本地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库,应当尽可能地运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免费提供给读者,其中全区域开放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选项。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R].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