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安全与政府转型
2011-08-31黄贞
■黄贞
中国正在不可避免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家经济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竞争的同时,政府的角色定位必须发生转型。
一、经济全球化的认知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相互融合的过程。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体现,经济全球化对社会其它领域同样有着极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的首要话题,也是政治学等众多学科热议的话题之一。
从西欧资本主义兴起和近代市场经济的建立之初就有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飞速前进,企业逐步实现远程控制,为经济全球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包含全球化经济市场的建立和统一经济机制的形成两个步骤,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相互融合形成整体的市场经济,并且遵循统一的经济运行机制,各种生产要素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合理配置和顺畅流动并被充分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不同市场中的商品与要素价格存在地区性的差别,自然就为企业创造了套利活动的巨大空间。跨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低廉的生产要素,将商品放到高端市场中交易进行套利,同时把企业的巨额剩余资本转向资本稀缺、投资回报率高的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套利。此外,跨国企业对全球市场了如指掌,能够按照区位优势进行生产销售的合理配置,由此形成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各司其职,不断实现自我壮大。众多跨国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
经济全球化趋势很是强劲,但并不是毫无阻挡的,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思想和做法虽然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十年前的首轮多哈谈判呈现了众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参与成员之间各持己见,存在严重的分歧,最终世贸组织宣布全面中止多哈回合谈判。在此后召开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世贸组织主要成员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重启多哈回合谈判的努力再次落空。即便如此,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仍然在继续向前发展,并不断跃上新台阶。国际贸易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近几年的年均增速达到了10%,因此,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看,贸易投资自由化仍然是主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难以阻挡。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占据着技术和资本的制高点,不但获取到巨大的经济利益且成为了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他们甚至会凭借自身优势和地位采用强制手段对某些贸易规则进行修改,实行高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抵制其他国家产品的进入,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遭受不公平的国际贸易待遇且蒙受损失。跨国公司利用其雄厚的资金、高新科技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在东道国逐渐形成行业垄断,尽管跨国公司为东道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并提供了广大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道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但是终其最终目的则是形成垄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对东道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随着中国加入WTO,全面对外开放的局面形成的同时,国家的经济安全的问题逐渐显现。
首先,对外资本开放影响金融安全。外资通过各种方式大量进入我国,在银行、证券等金融部门融合,他们通过购买股份、融资从中获取利益,在促进我国经济繁荣、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隐藏了很多金融风险。由于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处在初始阶段,金融体制尚不健全,金融监管力度也不足,存在爆发危机的隐患,极容易被外国公司所利用和掌控。此外,国家保持对汇率和利率等领域的调节是维护金融主权的重要手段,但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得调节权有所减少。从当前的世界经济动态变化来看,大多情况下金融危机都是以本币的大幅度贬值为中心环节。发生危机的国家或地区一般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或钉住汇率制度,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得外部投机资本对内部外汇市场造成冲击,最终的结果是开放国家或地区被迫放弃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转而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另外,外商投资的广泛进入容易引起投机资本泛滥。由于投机资本的趋利性,其会对金融市场进行攻击,而攻击一旦得逞,这些投机资本将获得丰厚收益。在投机者的带动下,即使资本市场开放国家或地区经济基本面尚好,但如果投机者的市场力量远远大于该经济体的力量,金融市场也会出现剧烈动荡,从而引发众多参与者信心和预期的突然变化,最终酿成金融恐慌。东南亚金融危机正是如此。
其次,外资并购影响产业安全。加入WTO激活了具有无限潜力的国内企业并购市场,根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一些外资企业在我国很多重要行业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凭借其技术、规模、资金等优势形成壁垒,阻止民族企业参与竞争甚至进入行业,这给我国的产业优化造成了阻碍,严重影响着产业安全。虽然这些外资企业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取得垄断地位,但在制造、机械、汽车等行业的份额和控制力却在不断地增加,从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达1.3万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金额为1.1万亿美元,占85%左右。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给越来越多的国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同时企业并购也逐渐从单纯的企业经营行为、企业制度演化、行业变迁延伸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乃至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全球化背景下的并购主要基于全球经济的资源配置与行业竞争,在更大的经济区域与企业规模上,进行更为复杂的整合,建立新的运营标准,构造紧密结合的全球生产体系,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
从形式上看,外资并购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相比直接设厂,股权并购的成本和风险更低、对并购后的市场预期也更加清晰,因此受到广大外商投资的青睐。此外,我国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正处在一个特殊阶段,缺乏资金和管理创新的经验,这给外资介入国内企业体制改革创造了客观和主观上的多种有利条件。
中外合资企业股权控制比例
三、应对外资并购的政府转型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外商投资不仅给我国带来巨额资金,填补了一定的资金短缺不足,而且还带来了众多高新科技设备和生产方式以及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些改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出口创汇也进一步增加,我国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制度由此发生了各种层面的创新改革。在不断吸收外商投资的同时引进的企业竞争机制对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形成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金融投资、财务税收以及外贸、外汇等诸多方面的机制改革上也有积极的促进,各个行业的规章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补充。随着加入WTO,国内市场将与国际市场接轨,并按国际通行的惯例运作,国内企业普遍面临着国外同行业厂商的竞争与挑战。当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竞争的同时,政府的角色定位必须发生转换,并对新的产业并购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清醒的思考。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政府不可能按照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来干预企业的运营来实现对市场的管控,也不能盲目抵制外商投资和企业并购。政府只有在全面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情况以及全球经济发展变化的大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对外商投资能够进入投资和并购的领域做出规定,对需要保护的产业和领域,采取多种方式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从而并保证我国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外商在我国能够实现投资和并购的产业领域是不涉及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并且在我国缺乏国际竞争优势而全球化程度较高的产业。
在吸引外商投资大量涌入中国的同时,政府应当加强相关部门的竞争力,适当地放宽优惠政策,拓宽对民营资本的开放领域和条件,还要做到让民营资本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与其竞争。在企业并购的问题上政府必须及早确立规范性的法规和政策,严格管理和执行,特别是在对国际并购的综合审核上,应当做到既能尽量多地引入投资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等,又可以有效阻止他们形成市场垄断的局面,以此来增进产业的有序竞争。比如国家《反垄断法》的制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相关法规政策的确立,都可以作为政府规范外商并购的有力手段,此外,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等中介机构的职能应该逐步完善,政府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加强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以及外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监督和管理,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并购过程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
总的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和外商投资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应当认识到若想从中获得最终胜利,最基本的措施就是尽快提高我国经济部门和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绝对不可以断然限制外商投资的引进。在与外商投资合作竞争的同时加强对其的监督,并进行恰当引导和规范管理,这样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
[1]马根发.开放资本市场与国家金融安全[J].经济问题,2005(9).
[2]联合国贸发会议.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研究[J].管理世界,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