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学科与文史地学科的有机整合

2011-08-30潘万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政治

潘万星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了综合的要求,在高考要求中也明确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着重考查利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政治学科教学中应积极联系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转变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努力探索不同知识渗透交叉、有机整合的途径。

一、政治学科与文史地学科渗透综合的重要性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事物每一层次中的诸要素及其联系。每一事物层次中诸多种因素的联系,是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反映。现在的高考文综卷往往是将政、史、地三门不同学科的知识融汇在同一试题中,全方位考查了三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各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命题产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而语文又是这些科目的基础和载体。政治学科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自然与社会各方面知识,能结合各学科知识内容,能提供较为广阔的设题领域等特点。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思维,发展能力,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政治跨学科教学正是适应了这种教学认识规律。教师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供的新材料、新情境,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在综合分析、判断、归纳问题的信息迁移过程中,解答跨学科的问题。

二、政治学科与文史地学科的融合与渗透

1.政治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政治教学中渗透语文内容是完全可行的。语文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教学过程又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不仅要因材施教组织教学,而且语言表述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用词严密准确,富于哲理,并具有启发性,既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促进政治教学;反过来,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又为学生学习理解语文中的有关课文扫除障碍。在政治教学中,经济学的许多语录、名人名言就有助于理解相关的经济现象,哲学教学中可以引入许多诗歌、谚语。讲“量变引起质变”,可引用“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谚语;讲“整体与部分”,可引入语文教材的《过秦论》来帮助理解。

2.政治与历史学科的渗透

引用历史学上的名人轶事、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材料可增加政治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历史唯物主义观。历史现象是理解政治理论观点的最好例证。比如讲到我国的对外贸易,可以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事件来说明。反过来,政治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研究的理论武器和基本方法。在某种层面上讲,今天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政治”;而今天的“政治”将是明天的“历史”。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个人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等,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宗教、政党、阶级、国家等一系列理论都渗透着历史,都讲到了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政治教学中,往往要求从唯物史观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评价政治事件和现象。

3.政治与地理学科的联系

政治教学中国情教育、哲学中联系、发展的观点与地理有关人口问题、环境保护问题是相互联系的;有的时事政治与地理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吻合的,就能很好地结合教学,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培养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兴趣。而任何政治事件的发生都不能游离于它的空间位置,政治上许多重大事件都有其不可忽视的地理动因,如:中东问题、朝韩问题等。因此政治教学必须加强政地之间的横向联系。这样学生喜欢听,喜欢议论,课堂气氛活跃,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三、政治教学中学科综合渗透的途径

1.教师要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人力资源的开发特别依赖于教师们的积极推进,这就需要增强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要能够整合各个学科的内在知识体系,要看教师能否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否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等。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博览群书,拓宽知识面,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各种渠道,做好继续教育,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对相近、相邻或相关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够经常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跨学科知识迁移价值的问题。其次要加强不同学科间互相听课,从中可温故而知新,共同切磋,互相启发,灵活巧妙地把相邻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进政治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内容,主动渗透;教学方法,相互借鉴;能力培养,齐心协力;教学难度,共同研讨。另外让教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熏陶,增强教师改进教育现实,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引导学生进行学科渗透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各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找出交叉点,把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例如,有关环境问题要联系哲学观点,也可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人口迁移问题要联系历史上的殖民活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各种地理现象。又如西部大开发可以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以从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考虑。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事物或事物发展的某一具体阶段做多角度的观察和多层次的思考,详尽地挖掘影响事物过程的各种内外因素,全面地进行分析,但在横向联系时应有所选择,避免在教学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牵强附会。另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有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政文史地相关学科的有机整合,鼓励学生进行演讲、辩论、写小论文、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整个学习充满动态感,培养学习的综合能力。

3.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

课程设置也要能体现政文史地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的综合化原则。首先,在课程设置上,要开设综合性的“通才”教育课,即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交叉学科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解有关问题,使受教育者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各学科要结合学科内容,设计或选择一些跨学科创新综合题,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习惯。学校要尽可能配齐各学科的教材、教参以及有关学术著作,使得教师的“通才”从这些书中得来。也可以从网络中得来,从而适应跨学科教学。其次,加强交叉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力度,实行相关学科教师联合办公,共同备课,以便知识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学科间的相关问题,有意识地穿插一些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增强教学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以实现学科渗透,切忌各自为政或者相互推诿。同时学校要统筹安排,多提供可联系的机会,多找些学科切合点。再次,定期举办一些综合学科的公开课,多种形式的讲座,或者辩论会,让相关学科教师参与。还可以在考试方式上做一些调整,出台一套有利于检查综合教学效果的评估细则,加强各学科教师的责任心。

4.关注社会热点

社会是历史、地理、政治学习的大课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书籍、参观历史古迹、网上搜索有关综合资料,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从而获得各方面的营养,同时也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一个社会问题、一种自然现象,它往往涉及多门学科的内容,这些问题,单靠某一门学科的知识是不可能解决的。如环境问题、人口剧增、能源消耗等都不可能单靠某一学科来完成,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找到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这些问题都可以作為知识间的交叉点,渗透点。如:经济一体化与中国加入WTO;石油提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假日经济;“三个代表”与从严治党;正确认识中日关系;中国与可持续发展;中东问题;台湾问题等,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途径帮助学生收集各类信息,了解事件发展动态,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同时结合这些热点设计或选择一些综合试题进行训练,使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门功课的横向联系,能够使各类知识融会贯通,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思考问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并且在某一学科中弄不清楚、似懂非懂的地方,通过教学渗透,就能比较好地弄清楚来龙去脉,真正学以致用。此外,学生还会被教师的博才多学、旁征博引所折服,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政治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