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努力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新天地

2011-08-30吴萍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教师

吴萍

中学思想品德课一直以来都是一门哲理性强、严肃且单调的学科。它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给人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学生们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于它的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思品课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兴趣,成绩偏差的情况。教师们虽千方百计绞尽脑汁把它灌输给学生,但无法掌控这门学科的窍门,最后除了说教还是说教。因此,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实践是大家比较难破解的课题之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作为基础学科的思品课,加快教改的步伐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不断深入,各种信息不断涌现,各方思想不断交融,这些不仅给思想品德课赋予了新的内涵,也给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从而使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都有了崭新的变化。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改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丰富知识,改变方法,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在教改实践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教师“活跃”起来,使学生兴奋起来,使教与学有了共鸣,效果就不言而喻。为此,笔者谈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师与生的关系是否平等和谐,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党中央早就提出并号召全国要全力抓好和谐社会的建设。教育也一样,是否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基础。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有赖于他们对教师的情感。一个不修边幅,整天板着脸,没有一点幽默感的教师,学生是不会欢迎的,甚至会非常反感,一见就头疼,哪还有心思听你说教。可见,高尚而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交流的通道,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领学生前进的路标。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以外,还应尊重学生人格,以一颗火热的心去关心、爱护他们,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对学生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所以,一个合格的教师就要做学生前进的路标、火车的轨道、生活的朋友。

具体地讲,教师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正视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生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斥责,进行“赏识教育”;经常走到学生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学生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热心、细心、耐心,多给予他们关爱,多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其宝贵的自信心。在纪律的要求上不但要严格,而且要方法灵活,使学生心服口服。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在学生的纪律要求上更应注重以理服人,耐心细致,语重心长,使学生感觉你既是一位长者,又是一位可以交心的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践其行,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这是教师教好和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的基础。

二、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地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学生学习的兴趣一靠培养,二靠感染。感染,也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决定作用是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认真备好课,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大家明确学习目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课前预习和学习兴趣的产生密不可分,教师备好课,在授课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计预习提纲,给学生一个粗线条,一条明确的思路,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

2.教师言传身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反映着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丰富感情。这种身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不仅对口语起着辅助作用,而且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运用有声语言外,还应恰当地运用身体语言,用亲切和蔼的语言、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来发挥口语的强化和補充作用,使教学有张有弛,有声有色,富有节奏,充满乐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陶冶情操、学习知识,不再把思想品德课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美感。

3.巧设新课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开头好,成事一半”,它道出的是“凡欲成一事,必须有良好的开端”,好的开头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导火线。教师别出心裁、精心设计、迁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能够使学生感到新奇独特,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情,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五单元中“资源与环境问题”这一知识点时,先播放关于环境纪录片,让学生欣赏辽阔草原的美景,沙漠戈壁的荒凉,北方沙尘的危害,环境污染触目惊心等画面,再结合课本要求,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创设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并适时创设问题,做到精心设计,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多想,使之入境。在讲授九年级第五单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时,我运用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专机抵达现场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的有关材料出了几个问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和评论时事,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题例:(1)温总理及时抵达玉树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说明了什么?(2)“任何困难都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的因素有哪些?(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灾区做点什么?……以此来巩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

5.以形象幽默的漫画激发兴趣。漫画富有理性,它的特点就是形象、生动、幽默、内涵丰富而深刻,常让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学习劲头倍增,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为数不少的漫画、图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漫画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融品德认知于漫画分析中,透过漫画生动的形象揭示出所要学习树立的思想观念,掌握基本的道德、心理、法律和社会认知。

三、“教”与“学”引起共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练习、做作业这些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常分不清,导致“教”与“学”的脱节,无法引起共鸣,教学效果差。因此,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紧紧围绕教与学的关系开展工作是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是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体的同时,要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必须掌控课堂的节奏,明确教学目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最终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素质教育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努力探索師生互动,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次、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如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的判断准则,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不良行为的矫正,规范自身言行,并懂得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这样,学生的“学”有所获,教师“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学校和千家万户。合理使用网络教育资源有利于扩展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信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成为必备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课件相对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育来说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在学生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课件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动画、影视资料、音乐、环境、音效等素材综合起来的辅助教学软件。由于它能灵活、全方位、生动地把一些学生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所以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和学生突破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如:在讲授九年级的“可持续发展与基本国策”时,我从互联网上下载经济与人口、环境等相关资料后,经过认真处理,制成具有图、文、音、像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注意力也完全集中到了我所讲授的内容中来,并热烈地参与到我所设计的各种问题的讨论当中。教堂效果十分显著。

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是新时期思想品德课教师必修的课题之一。利用好网络教育资源必将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当然,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很多,而且课改实践的路还很长,内容很丰富。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导,紧紧抓住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中心,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认真钻研教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我们才能无愧于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称号,才能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新天地。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教师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最美教师
思想与“剑”
教师如何说课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