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与和谐的课堂氛围

2011-08-30董海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时代气息情境情感

董海平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课堂环境,它开启理性与感性的认知空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能力与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这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一任务,教师要力争创造学习语文的艺术佳境,使学生置身于高尚激越的情感、汩汩清泉的知识和妙趣横生的语言氛围之中,从而达到教学主体与客体(教学内容)的融通,获得艺术的享受。

那么,怎样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呢?

一、积极调动教学主体,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滔滔不绝占据了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缺乏共同创造机制的活动,难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则是教学的大舞台,师生都是舞台上的演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师生人格对等的交往和“对话”,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经验、智慧、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当师生双方在互动过程中相互创造、相互证明自己,使这个过程达到和谐统一时,教师的无限潜能将得以发挥,学生也会力争成为学习的“发光体”。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现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读、去说、去想、去写,使每个学生都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有收获,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只有作用于全班所有的学生,学生才能极大地调动起积极性,既向教师反馈,又与同窗交流,形成思想、知识、情感、能力交流的网络,使信息量大大增加,传递渠道畅通。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二、作好情感导控,将学生引向情感体验的高潮,开拓感性认识的领域

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情感化与形象化的特征,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注重情感体验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拓学生的感性认识,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突破教参的定式分析,倡导学生的多元化探索。情感导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持久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利用教学艺术技巧去“导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处于创造的气氛中,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教师有时可以通过一个个小高潮逐层铺垫;有时甚至可以筑起一道道“堤坝”来实施情感的蓄势积累,以造出情感波涛涌动、翻腾的胜景。

三、挖掘课文新意,将现实生活中富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人和事引入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富有时代气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一部分经典名篇,而经典名篇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的,它们传达出的所谓的时代气息已“此一时而非彼一时”了。况且,有一部分篇章就是古诗文,本身就是“古代气息”,即使新编教材选的是当代的经典名篇,但也许它还未来得及“普及”,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中,那“气息”又与今天的时代甚有距离了。教学要富有时代气息不能只寄希望于教材,课堂是否有时代气息,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从“旧文”中挖出“新意”,从“古气息”中挖出“今气息”,从“古董”中挖出“现代”。同时,教师还要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焕发时代精神,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直接投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把所见、所闻、所感引入课堂,来营造课堂教学的时代气息,感染和陶冶学生,达到学生的主观需求与教师的客观传授的和谐一致。

四、以“和谐”为课堂教学氛围的聚焦点,注重课堂氛围的外在形式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优良环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表现出理性认知与感性认知能力培养的双重结合,也体现出教学主体对教学客体即作品的心领神会的愉悦,上述表现是构成语文课堂教学和谐氛围的内在因素。但一个优良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还应该表现出内因与外因的高度统一,使教学达到一种艺术的境界。这也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致力追求的最高目标。

这种外在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表现如下。

1.构建新型的、民主与创造性的师生关系。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依据旧有模式灌注现存知识,教师既要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激活,并从学生那里获得积极有益的信息,还要根据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从而形成教学主体共同参与的主动积极而热烈的和谐环境。

2.创设情境式教学环境,突出形象化和感情化特征的直观性教学。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中,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形象性强、感情化特征鲜明的特點,积极将现代化技术手段引入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如运用事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播放音乐渲染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情境式教学手段、方法,有利于学生感性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抓住“课眼”,巧设奇疑,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因势利导,根据教学目的,抓住课文焦点,提出富有启发性而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敞开获取知识的心灵之门,从而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4.合理运用“飞白”艺术,使语文课堂教学张弛有度。“飞白”,原为一种书法艺术,笔画间露出丝丝白地、无墨、断丝……这里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讲究“飞白”,在学生“心想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舒展自如、富于变化的情绪节奏氛围中自然能达到审美的和谐。

(责任编辑刘宇帆)

猜你喜欢

时代气息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情感移植
巧用比喻,彰显课堂魅力
在新时代下,如何使你的唱腔富有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