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在豫江大堤生态修复中的试验

2011-08-30李凌翔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12期
关键词:植生草种骨料

□李凌翔(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

一、概述

(一)工程概况

河南省水利厅豫江大堤综合整治工程是河南省对口支援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是河南省援建四川省江油市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该援建项目意义重大:造福灾区的安全保障工程、情牵两地的团结治水工程、人水和谐的生态典范工程、泽被后代的友谊见证工程。该工程既是一项防洪工程,又是一项景观工程,在发挥防洪作用的同时将逐步凸显城市水景景观功能,体现人水和谐的功用,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该工程建设将改善江油市城区的局地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利于提高江油市的城市品位,促进江油市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设计防洪水位以上的河堤,主要采用了BSC生态混凝土和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进行护岸。

(二)植生型多孔混凝土

绿化混凝土上生长的草坪植物,与普通草坪有所不同,它是在绿化混凝土生长基大孔隙无砂混凝土的表面或孔隙表层发芽,并在充填营养材料的孔隙内生根、生长。无砂混凝土生长基孔隙内是一特定的人造植物生长环境,填充材料的化学性质及所提供的各种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决定了植物在绿化混凝土上正常发芽、生根并长期生长,对此认识不足,是国内外一些单位试验绿化混凝土失败的原因之一。在形成绿化混凝土草坪后,当有修剪条件时,很多营养元素也会随被修剪的叶片流失,需要根据绿化混凝土孔隙内特殊的植物生长环境合理进行补充,使绿化混凝土上草坪植物持续茂盛生长,实现工程措施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达到保护、修复、再造水环境的目的。

为满足植物在植生型多孔混凝土中发芽、生长所需条件,现就草种、骨料粒径、播种方式和施肥方式等因素进行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观察植物生长情况,以确定最佳种植方案。

二、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构件的配制

根据已进行的试验,选取配合比如表1,其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

表1 试验用植生型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表

表2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性能表

三、草种和肥料选择

(一)草种

选择适于碱性土壤,有强烈抗热和抗旱能力、根系强健粗糙、穿透下层土壤能力强的草种。同时结合四川气候,选用了高羊茅、狗牙根两种,均按30~35g/m2均匀播种。

(二)肥料及添加剂

选用北京国农环科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SC生态混凝土专用添加剂,施肥量为150~200g/m2。

(三)播种方法

播种采用喷播法。把混凝土构件先铺在平整好的草坪床上取适量种植土、草种搅拌后在构件表面用喷播机喷土,使土壤颗粒均匀分布在孔隙中,待孔隙内80%的高度被土壤填充后撒播种子,再在表面撒1~2 cm覆盖土,压平压实,喷水护理。

四、试验结果综合评价

从发芽时间看,播种方式为主要影响因素,且喷播种植发芽较早,因为种子在构件表面,萌芽后穿过覆土即可见;草种为次要因素,草种发芽较早,但仅看发芽时间是不够的,必须看发芽后,草种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

从成活率和长到10cm高度时间看,骨料粒径是非常显著的影响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成活率随骨料粒径增大而增大。30~40mm骨料粒径的构件,成活率较低,长到10cm的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中应避免使用。另外,发现蚯蚓等生物,说明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植物适应性良好。

五、结语

采用喷播法,植物发芽较容易,总体生长情况良好。

粒径70~80mm的骨料有利于植物的出芽、生长,但降低了构件的强度,综合考虑以50~60mm的骨料为宜。

植物在混凝土上长势良好,其根已经穿过混凝土孔,表明植生型多孔混凝土能与大自然和谐相配,对保护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植生草种骨料
低品质再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
砖混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应用技术指标系统化研究
植生混凝土边坡绿化技术在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草种业快速发展
销售伪劣种子罪的司法认定
点播植生+喷射绿化混凝土防护技术应用
粘土砖再生粗骨料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
浅谈植生混凝土在水利渠道中的应用
不同牧草替代紫茎泽兰的试验效果调查
混凝土碱骨料反应及其控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