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动脉穿刺在新生儿微量血采集中的应用1)
2011-08-30韦定敏唐淑云赖汝萍蒙建英岑杨柳
韦定敏,唐淑云,赖汝萍,蒙建英,岑杨柳
血气分析是医生了解病人的视窗。长期以来,采集血气标本多采用股动脉穿刺,采集血量多达2 m L,对某些呼吸机使用时间长,而又需要通过血气分析结果指导治疗的高危儿潜在医源性贫血的风险。随着医学的发展,采用微量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现将股动脉及外周动脉穿刺成功率、血气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为微量动脉血采集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0年12月住 NICU病房并使用呼吸机给氧或头罩给氧需做血气分析的高危儿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例,女17例;出生日龄 1 d~28 d,同时进行外周动脉(桡动脉、头皮动脉、内踝动脉、足背动脉)微量血采集(A组)及股动脉血采集(B组)。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 选取我科工作3年以上、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的护士4人专职进行操作。微量动态血采集时准备好微量血气分析仪器(美国制造i-STAT,型号为 ABBOTT,i-STA T试纸芯片)、皮肤消毒液等用物。穿刺针制作:用一次性5号头皮针剪去尾部留0.5 cm~1 cm胶管,将直径0.9 mm~1.1 mm、长100 mm肝素化的毛细玻管插入头皮针胶管内。将制作好的穿刺针刺入动脉,见血后血液会自动流入毛细玻管内,收集够所需标本量后迅速拔针,用无菌棉签按压止血,然后将毛细玻管内的血置于试纸片芯中,用血气分析仪进行检测,2m in内仪器显示出结果。同时进行股动脉穿刺,标本送我院检验科进行血气分析检查。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采用配对 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3 讨论
血气分析结果是医生判断疾病性质和用药的依据,使用微量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能在2 m in内得出结果,为医生提供快捷可靠的指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与B组所得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血肿、皮下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与彭慧等[1]的结果相同。采用外周动脉采集微量血进行血气分析减少了医源性贫血,减轻了患儿痛苦。常规首选桡动脉,桡动脉穿刺技巧:十字法[2]或目测法[3]定位桡动脉搏动点,自桡骨茎突处作一水平线,再从其内侧,即近桡侧外1/4处作一垂直平分线,两线交叉成“十”字形,于第一腕横纹至第二腕横纹之间以20°~30°角朝“十”字中心(即桡动脉搏动点处)向心方向进针,同时固定好患儿手掌根部穿刺位置的皮肤。对一些住院时间长的早产儿,因头皮薄、头皮动脉显露者,选用头皮动脉穿刺,使用触摸法或明视法:用一次性剃刀刮去头发,触摸血管的搏动,选择搏动较强的动脉,以 10°~20°角在血管上方向心方向刺入动脉。一些上肢静脉有留置针、留置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选用下肢远端末梢的足背动脉和内踝动脉。足背动脉使用连线三角形法:在足背最高处,内、外踝连线中点,足背动脉搏动最强处,以20°~30°角向心方向进针[4],内踝动脉使用足背屈曲法:暴露患儿踝部,足背屈曲角度小于90°,绷紧内踝皮肤,进针部位在内踝骨的下缘,内踝与足跟之间凹陷处进针,针尖与皮肤成 10°~20°角斜向上向后方向进针,内踝动脉周围没有重要的血管及神经,位置表浅,易触摸,血管固定不易滑动,而且进针处平坦,穿刺后容易压迫止血[5]。护士在工作中了解各穿刺部位特点,避免盲目穿刺,从而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微量动脉血采集较股动脉血采集穿刺成功率高、损伤小,而且血气分析结果与股动脉血无显著差异。新生儿微量动脉血采集进行血气分析宜采用外周动脉与股动脉血。
[1] 彭慧,陈爱清,陈小琼.动脉血气分析采血部位的比较[J].现代医院,2008,8(11):89-90.
[2] 郝素文,侯丽敏.介绍一种桡动脉采血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10.
[3] 庄琼冬,翁惠兰,汤银惠.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09,7(8):2080-2081.
[4] 金利萍,戈道永,许茂莲.足背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72.
[5] 毛月明,李洁明,刘润梅.经内踝动脉采集血标本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8,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