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及运行机制探讨
2011-08-29韩文静
丁 然 ,韩文静
(1.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2.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1 引言
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的思想在我国普遍存在,特别是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一直滞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河北省是鲜活农产品资源大省,其中,水果、蔬菜等多种鲜活农产品的产量居全国前列,然而从近几年河北省鲜活农品物流配送实践来看,存在配送环节过多,损耗大,社会交易成本过高,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2 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现状
2.1 河北省鲜活农产品供求现状
近几年来,河北省多数鲜活农产品的产量居全国前列且商品化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全省蔬菜商品化率达78.57%,水果、生猪、水产品的商品化率一直在80%以上,特别是水产品,多数年份的商品化率达到了90%以上,见表1。
河北省鲜活农产品不仅极大满足了本省居民的消费,而且由于其环京津等地理优势,大量鲜活农产品还销售到北京、天津等大的消费市场,甚至还远销国外,如:韩国、日本、俄罗斯等,且在部分市场中占有很高的份额,其中蔬菜的京津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0%和45%。
由此可见,河北省鲜活农产品有较大空间的卖方买方市场,考虑到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低等特点,若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民的增收,建立一种高效的鲜活农产品配送模式势在必行。
2.2 河北省鲜活农产品配送现状
(1)农户分散经营,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的农产品生产主体主要是单个农户家庭。由于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使其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都非常低,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户的独立分散经营,很难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既不符合当今市场的消费要求,也不易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2)缺乏统一规划。近年来,河北省批发市场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因政府缺乏统一规划,既造成了大量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导致了巨大的人、财、物的浪费,又造成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布局不合理,目前,各个大型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较为分散,没有达到规模效应。
(3)流通环节多。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模式基本为“双市场模式”,由于多数农产品采取分散经营、自主生产的方式,所以形成了典型的汇聚配送到产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经主渠道配送到销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再经过分销配送到消费者的“散—聚—散”三段式配送模式。如图1 所示。
从物流的角度看,这种三段式物流配送模式流通层级复杂,中间环节过多,容易加剧鲜活农产品的损耗程度和造成很高的物流成本。由于是分散的农户与市场交易,加之自身素质的限制,造成了其弱势的谈判地位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进而,一方面导致农户的生产者剩余减少,另一方面导致蛛网模型作为农户安排生产的理论依据。
(4)配送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河北省鲜活农产品配送基本是以自然物配送为主,商品化处理不足,而且蔬菜加工率低,深加工比例不及总产量的1%,而在发达国家,加工比例达到40%—70%,加工后的产值至少可增加2-3 倍。果品采摘后经过商品化处理的水果不到产量的1%,而与国外果品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几乎达到100%的比例相差甚远,出口的禽肉产品80%左右是粗加工产品,甚至直接以原形产品进入市场,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仅为20%。
另一方面,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的藏储、保鲜技术水平不高,造成了蔬菜、水果等反季节销售的增值较低,并加剧了鲜活农产品很大程度上的损耗。
3 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直配模式的建立
针对当前河北省农户分散经营、组织水平不高,鲜活农产品商品化处理低,配送环节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旨在探索建立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第三方物流为辅的鲜活农产品直配模式。
3.1 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
农产品生产基地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地经营者自己承包的土地,一部分则是与周边农民实行订单农业的基地,以此构成以农民合作为基础的“外向型”农产品生产组织。
在此生产基地的构建当中,包括三个层面:
(1)农户担负着提供鲜活农产品货源的工作,是保证整个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以自愿的原则,与生产基地签订合同,并严格按照生产基地的标准进行种植和生产。
(2)农产品初级加工者作为基地的员工,主要任务是按照订单要求,对鲜活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拣、包装,并在产品上贴上相应的条形码等。
(3)基地经营者主要保证农产品的价值实现。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将使得农户与生产基地在交易关系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体化战略联盟,农业承载市场风险的能力将大大提高,且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将从根源上得到有效控制。
3.2 流通领域引入第三方物流
该运行机制的设计思路是:引入第三方物流配送,主要是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和深加工任务依托专业配送来完成,它是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避免物流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河北省大多数生产基地或农产品企业经营规模偏小,资金运转紧张,很难自建冷藏、配送等设施实现农产品运销。因此,第三方物流的引入,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以生产基地为主体,第三方物流为辅的河北省鲜活农产品配送模式如图2 所示。
4 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直配模式的运行机制
生产基地与农户之间的合同往往缺乏保障与约束机制。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农户法律意识淡薄,面对市场农产品“短缺”时,机会主义行为时有发生;另外,当市场中出现农产品价格过低时,基地则往往不会按合同规定的价格进行收购。所以,为建立基地、农户一体化战略联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农户的选择机制
农户向基地提供货源,是整个鲜活农产品供应链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一旦机会主义行为在农户中发生,整个农产品的供应链则会发生萎缩;同时,由于农民自身素质的限制,有时可能不会按照生产基地的标准进行生产,进而也将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因此,对农户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据河北省的具体情况,基地经营者对实施订单农业的周边农户的选择主要有以下三个指标:一是品质和素质,选择那些诚信好、素质高的合作对象,以此降低履行合同过程的风险,保证严格按照合同办事;二是丰富的种植经验,合作的农户一定要具有多年的种植经验,才能保证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生产基地订单的要求;三是土地的集约经营,尽可能实现种植的规模化,这样,既容易对农户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还可以减少配送车辆的路线,节约社会成本。最后,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双方的权、责、利。
4.2 鲜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运行机制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企业或公司一般都处于农业系统之外,与农户之间没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即使有合同约束,也经常会因为合同约束机制的缺失而导致不了了之,最终农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因此,如何使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产品公司纳入农业体系之内,与农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保障机制,是当前河北省鲜活农产品配送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由于河北省农产品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期货、期权等现代交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合河北省的自身情况。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合同过程中,应根据市场价格而定,当然,就调研的现实情况来说,在市场价格基础上可以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幅度范围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其次,生产基地与农户签订合同之后,一方面定期组织农业技术员对订单农户进行种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以更好地实现客户订单的要求;另一方面,生产基地经营者统一向订单农业销售种子、化肥、农药等一系列生产资料。与此同时,根据合同的内容,订单农户可先按价格的一定比例支付给经营者,最后,待实现鲜活农产品的最终价值后,再全部付清。如上所述,农产品生产基地就纳入了农业系统内部,与农户在交易的基础上形成一体化战略联盟。
最后,实现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农户长期稳定的合作与经营规模的扩大,利润分配机制的设计也不容忽视。根据农业自身的特点,可将一部分利润作为保险基金,其余的部分可按订单农户投入的比例进行分配,这样既可以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又可以增强基地与农户的凝聚力。
4.3 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运行机制
该机制的设计对保证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保证货源明确化。配送中心与基地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要求对方的产品贴有追溯条形码,以实现货源的可溯性。如:配送过程中,出现质量或客户要求退货等问题时,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避免了因双方纠纷而导致的高额社会成本。
第二,实现信息透明化、及时化。尽管该模式设计中,基地与客户直接签订订单,但基地经营者并不能准确了解整个农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而配送中心通过接受多家生产基地的配送订单,势必能把握更准确更全面的市场信息,因此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应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搜集、处理并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保证生产基地和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并及时调整经营决策。这样,既可以稳定和增加配送中心的业务,又可以避免基地经营者搜集市场信息的成本。
第三,提高自身队伍建设,加强忧患意识。第三方物流作为该模式的中间环节,一旦其经营不善,很可能会产生连带经营风险,因此,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和经营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鲜活农产品具有易腐的特点,要求其产后必须实现及时的冷冻和配送,而当第三方物流接受较多的订单时,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就很有可能降低服务标准,进而导致上游服务商与客户的矛盾。因此,作为公共服务部门,为保证农产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对其员工的素质教育,并实行“责任制”,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责任感。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配送行业还应充分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加大有关物流配送科研工作的投入。
总之,通过对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三个主要节点的机制设计,实现了一种产供销有序化的运作模式,既能实现农民稳收增收的目标,又能保证整个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高效运行。
[1]厉以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J].农业经济导刊,2003.
[2]方昕.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状况[J].物流世界,2004,(9).
[3]秦代红.刘学.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提高农业竞争力[J].农村经济,2002,(12).
[4]万寿桥.李小胜.农产品物流的改善[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08).
[5]吴勇民.杜文龙,范雪梅.对比日本:探寻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J].商品市场,2008,(7).
[6]李剑.河北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7]焦霖.中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现状及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4.
[8]彭佳.基于GIS 的果蔬直接配送物流商务平台研究[J].物流技术,2007,(10).
[9]李小飞.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组织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7.
[10]张倩.浅议农产品物流[J].农村经济,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