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的疗效研究

2011-08-28王明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丹参滴丸心电图心绞痛

王明军

广东边防总队六支队卫生队,广东 深圳 518002

冠心病 (coronayrheatrdisease,CHD)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增加,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1]。2009年1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复方丹参滴丸 (DSP)治疗CHD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就诊的CHD患者216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患者男64例,女44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52.4±11.2岁。对照组患者男62例,女46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41岁,平均51.3±12.3岁。两组患者中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75例,劳力性恶化型心绞痛108例,自发性心绞痛33例。并发高脂血症97例,并发高血压62例,并发糖尿病31例,并发心律失常27例,并发心力衰竭19例。部分患者有2种或2种以上并发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组。实验开始前停用所有心肌缺血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有心绞痛发作者,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对照组患者口服消心痛10~2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口服DSP,10丸/次,3次/d,疗程均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②心电图改善情况;③血脂和心肌酶谱治疗前后改善情况。

1.4 评定标准

1.4.1 CHD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同等强度劳累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同等强度劳累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日均消耗量减少50%~80%。无效:同等强度劳累其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日均消耗量<50%。

1.4.2 心电图改善标准 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次极量运动试验转为阴性;有效: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改善,回升≥1.5mm,但尚未恢复正常,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或运动耐量上升1级;无效:静息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5mm,倒置T波加深≥50%,直立T波变平坦,或平坦T波变为倒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录入核查。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9.2%,无效率为11.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47.2%,无效率为27.8%;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 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显效率为43.5%,无效率为37.1%;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显效率为10.2%,无效率为76.9%。两组患者总体心电图改善情况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和心肌酶谱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和心肌酶谱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心肌酶谱指标变化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有21例患者曾出现过颜面潮红、一过性头疼、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但均于3天后自行消失。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5例,头痛、头胀29例,面红灼热感16例,坚持用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小板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3 讨论

CHD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狭窄,甚至堵塞或伴随痉挛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其发生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闷胀感,及焦虑感产生,持续3~5min,发散至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至右臂。

以往研究发现,DSP可以改善CHD患者心绞痛的症状[2,3]。本次研究发现,应用DSP治疗CHD患者,其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消心痛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和心肌酶谱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和心肌酶谱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也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DSP对CHD患者的治疗作用。这与DSP的药理成分有关。DSP是一种中药制剂,是以水溶性丹参素,三七皂苷为主要成分,具有活血通脉,化瘀止痛的功效,使瘀血消散,气血调达从而达到缓解CHD心绞痛的目的。

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是CHD患者治疗的关键。DSP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达到抑制CHD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异常和血小板聚集的目的,并能够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白细胞与细静脉的黏附,抑制细静脉血管壁过氧化物产生[4]。丹参及三七的钙拮抗作用产生扩血管效应,从而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缺氧,使损伤心肌得以恢复,顺应性增加。并有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损伤,降低血液黏度及总胆固醇作用,且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DSP采用药学制剂新工艺精制而成,属于固态分子分散体系,有效药物成分呈分子状态。可迅速被人体吸收释放,克服了传统中药起效慢、药效低的不足之处。除口服外还可舌下含服。药物通过舌下毛细血管迅速吸收入血,同时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增加了药物利用效率。总之,DSP治疗CHD疗效安全可靠,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1]梁彬.复方丹参滴丸治疗 CHD心绞痛54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6,22(11):36.

[2]韩英玉,张帆,许欧阳.DSP治疗CHD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115-116.

[3]王昕淮.DSP治疗CHD心绞痛40例临床观察[J].健康必读杂志,2010,18(11):141.

[4]祝国光.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性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12(2):149-151.

猜你喜欢

丹参滴丸心电图心绞痛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只服用丹参滴丸可以吗?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