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1-08-28张海栋雷虹
张海栋 雷虹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急性糜烂性胃炎等。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呕血、黑便,严重者引起失血性休克、循环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往对于该病多采用止血、补充血容量以及纠正休克等常规治疗,但最近的研究显示,常规治疗的效果不佳,治疗后再出血率较高,且住院时间较长,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内镜是检查该病的首选方法,且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我院自2009年1月到2011年2月采用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2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均经内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19~65岁,平均(41.2±5.2)岁,消化性溃疡28例,胃黏膜糜烂出血10例,食管静脉曲张3例;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19~67岁,平均(42.5±5.6)岁,消化性溃疡24例,胃黏膜糜烂出血11例,食管静脉曲张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致出血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补充血容量以及纠正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内镜下对出血灶周围多点局部注射冰生理盐水、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裸露无出血的血管也在血管旁注射2-3针预防出血,有明显出血点者内镜下在出血点周围以高频电极电凝止血。
1.3 疗效标准 呕血、黑便消失,血压脉搏正常为显效;呕血停止、黑便颜色减轻,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改善为有效;持续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及循环衰竭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48.8%(20例)、26.8%(11例)和24.4%(10例),总有效率为75.6%;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65.9%(27例)、24.4%(10例)和 9.8%(4例),总有效率为90.2%。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住院时间和再出血率 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住院时间和再出血率比较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经常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虽然近年来的治疗水平有较大提升,但病死率依旧很高[2]。有文献研究显示[3],传统内科治疗该病的疗程长,临床效果不佳,容易发生再出血,且治疗失败转外科手术的比例较高,不利于出血部位的愈合和恢复,增加患者的痛苦;内镜下止血具有方便快捷、患者痛苦小、疗效好以及能够缩短病程的优点[4]。并且内镜下止血对于年龄、出血种类、病程长短、性别、贫血状况无特别要求,无其他副作用及并发症的产生,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选择。本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治疗后发生再出血率明显减少,且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充分说明,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1]马建平,张呈.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7):792-793.
[2]陈明星,龚惠芸,雷晴峰,等.内镜下注射和喷洒立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内镜杂志,2003,9(10):76-77.
[3]王金柱,李殿举.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微波治疗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刊,2008,35(10):77-78.
[4]辛红波,成波,王健,等.内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临床分析.滨州医学院学报,2010,33(3):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