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语言: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不可缺失的表达——浅谈《形体语言》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把握
2011-08-27李鹏
《形体语言》课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训练目标是:通过对形体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能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形体语言来丰满有声语言的表达,从而培养出一种鲜明的个性魅力和高雅的内在气质,以此博得观众的欣赏和青睐。形体语言训练是塑造学生优美的形体、培养高雅气质的过程,也是作为准播音员、主持人运用形体语言跟观众进行交流的过程。课程的开设对体态语言运用 “较多”的综艺类节目主持人极为重要,对体态语言运用“较少”的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同样重要。
对教师而言,《形体语言》课的开设,基本上都是根据自己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认知和自身专业情况进行教学工作的,至今仍未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作为一名播音主持专业的《形体语言》课教师,在多年教学中总结经验,就如何塑造一个“完美”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提出《形体语言》课程内容设计的三个环节。
一、《形体语言》课在“播新闻”中的设计
学生入学前大多是没有功底的,因为没有受过专业的形体训练,所以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诸如:端肩缩脖、身体不正、含胸驼背等问题。我个人把这种没有经过形体训练的自然状态称为“原始状态”。把学生们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称之为“原始遗留问题”。从原始状态到动作的规范状态,是第一环节需要完成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动作的规范性训练,改变学生的原始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地面”、“把杆”、“中间”三方面训练来解决学生们的“原始遗留问题”,进而达到一种规范化的身体体态,同时寻找动作规范后的一种直立、延伸的美感。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动作的规范性训练以及在训练过程中体验“直立”、“延伸”、“柔韧”与“协调”四大元素。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训练的同时还要讲清楚每一个组合的内在元素和具体要求。
在新闻播报类节目中,主持人往往是以坐姿体态进行的。在新闻播报的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主持人端正、挺拔的上身体态,也能感受到主持人运用目光语与观众进行交流。下面就“播新闻”对体态的要求,以“地面训练——站位”为例,详细地讲述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把握:
地面训练——站位
内在元素:体验身体的直立与延伸。
具体要求:1、准备姿势——自然脚位站立,女生两脚后跟靠拢,呈“V”字状,男生在此基础上脚后跟打开约一拳的距离;双手自然下垂,放松的贴于身体两侧;踩地要扎实,小腿、膝盖及双腿肌肉收紧绷直;臀部、胯部与腰部同样要收紧;小腹和胃部往回收的同时与臀部往里夹,切忌“塌腰撅臀”;后背向上拔起,肩胛骨打开,肩部放松,颈部抻长同时下巴内含,切忌往出“探脖子”;面部要把颧肌提起来,以微笑的状态平视前方。
2、动作过程——气沉丹田,同时感受从脚后跟、尾椎、腰椎、脊椎、胸椎、颈椎到头顶有一根“线”把整个人抻起来,无限的往上延伸;站位的整个过程中配以轻音乐或钢琴伴奏进行感受。
课后小结:这一环节的学习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新闻联播》、《新闻30分》或《中国新闻》等新闻节目中观察播音员的体态,感受播音员坐姿“播新闻”时后背的上拔和直立延伸的美感。
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海霞
二、《形体语言》课在“说新闻”中的把握
第一环节的形体训练解决了学生们的原始遗留问题,顺利的实现了从原始状态到动作规范状态的过渡。学生们已经开始入门,接下来就需要进入内在体验阶段。从动作规范状态到内在体验状态的过渡是第二阶段需要完成的。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增强肢体内在的表现力,提高艺术感悟力,进而提升内在气质。
教师可以在第一环节简单训练的基础上对组合进行丰富,添加本环节的重点进行变化,同时教授中国古典舞身段组合、芭蕾舞组合、现代舞片段等进行综合训练。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内在的表现力,就是将学生内在的体验通过肢体表现出来,重在强调一种自然、得体、大方的自我表现意识。
众所周知,在“说新闻”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体态语言运用的较多,打破了传统的“坐播”(坐姿播新闻)形式,主持人可以“坐着说”,也可以“站着说”,甚至还可以短距离“走着说”。“说新闻”的形式更具亲切感和灵活性,易于拉近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所以,“说新闻”时不仅要求主持人能恰如其分的运用手势语、而且更要注重与观众的交流感。下面就“说新闻”对体态的要求,以“中间训练——眼神、手势语组合”为例,详细地讲述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把握:
中间训练——眼神、手势语
内在元素:眼神要看的远、要亮(有神)、要饱满;手势语出、回要自然、大方。
具体要求:1、准备姿势——自然脚位站立,女生两脚后跟靠拢,呈“V”字状,男生在此基础上脚后跟打开约一拳的距离;双手自然下垂,放松的贴于身体两侧;后背拔起,肩部放松并自然打开;颈部立起,下巴内含;面带微笑,双眼平视前方。
2、动作过程——眼神的路线呈“米”字,依次为:左平视、右平视、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正上方、正下方;节奏为:一个八拍看出,一个八拍看回;加入手势语,要求:手随眼动,手臂自然地打开、落回,切忌往回“夹胳膊”;同时,配以轻音乐或钢琴伴奏进行体验。
课后小结:待这一环节的学习结束之后,以康辉的《世界周刊》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们就“眼神、手势语、面部表情、站姿等如何在“说新闻”节目中正确的运用?”再进行讲解、体验。这样就有了主持人的形体语言从“生活化”到“规范化”再到“规范后的自然化”,这跟播音员、主持人所讲求的“生活的语言规范化,规范的语言生活化”,是如出一辙的。
央视《世界周刊》主持人——康辉
三、《形体语言》课在“出镜采访类新闻节目”中的训练
通过两个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形体语言》课,也清楚了怎样学习《形体语言》课。同时,学生们的形体动作得到了规范,也有了一定的内在感受,这就需要进入《形体语言》课程学习的第三个阶段——形体语言与稿件结合的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在形体语言与稿件结合的训练中,要引导学生们:内在情感、形体语言、有声语言三位一体;重在强调学生们内在情感的投入,目光语的交流,手势语的运用,亲和力的表现和身体的整体协调。在形体语言与稿件结合时,肢体的动,是以内在情感为基础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做到“以情带动”。正如《播音主持艺术发声》中的“以情带声”是一个道理。在做的时候切忌泛泛使用,这样才能使形体语言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新闻节目中,如果按照体态语言运用的多少来排序的话,那么无疑应该是“播新闻”〈“说新闻”〈“出镜采访类新闻节目”,“出镜采访类新闻节目”根据采访的时间、地点、采访对象、采访事件等不同而对体态语言的运用更为复杂。教师在进行这一环节的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边走边讲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小故事,或者进行各种类型栏目的主持,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动态的采访主持活动等。训练的整个过程中,以学生的“做”为主,教师的“说”为辅,教师只做点评、指导。在训练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央视的《新闻调查》,对不同情境下“出镜采访类新闻节目”中体态语言的运用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感受身体整体的自然、协调在“出镜采访类新闻节目”中的运用。
央视《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
四、小结
三个环节的学习与训练,学生们充分的认识到形体语言对于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缺失的表达工具;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已经逐渐的从“有意识的感受”到“无意识的感觉”再到“下意识的表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课程的重点与要求。同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重点给学生们强调——将训练要求带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平时的生活中;通过要求学生们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种电视节目,比如:《焦点访谈》、《新闻1+1》、《第一时间》、《新闻会客厅》等。在观看的过程中,有借鉴性的学习和总结不同电视新闻栏目中形体语言的运用,这是从课堂的学习走向专业体现的重要途径,也是唯一的途径。
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形体语言》课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对于学生们来说,每个人都是一件艺术品,《形体语言》课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每一件艺术品(学生们)打造成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