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患病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2011-08-24张久坚
张久坚
作者调查了近期住院的71例卒中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并与同期住院未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及分型标准。②有CT和MRI的影像学诊断依据。排除标准:①急性期死亡病例。②复发性脑卒中患者。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本组研究共入选急性脑卒中患者159例,男107例,女52例,47~83岁,平均(64.29±13.77)岁。
1.2 方法
1.2.1 摄食-吞咽障碍诊断方法 对临床经过中出现声音嘶哑、构音障碍、饮水呛咳或声音改变、进食后咳嗽、咽反射异常或伴发肺炎等表现患者进行下面检查[1],步骤1:每次嘱患者饮5 ml温水。3次共饮15 ml。3次中出现:①2次咳嗽或噎塞。②3次咳嗽或噎塞。③吞咽后声音嘶哑。有一项出现即为阳性,不再进入下一步骤。步骤2:嘱患者饮60 ml温水,限定于2 min内饮完,出现:①饮水过程中或完毕后出现咳嗽或噎塞。②吞咽后声音嘶哑,有一项阳性就确定为存在摄食-吞咽障碍。
1.2.2 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调查方法 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和制定了“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调查问卷”以定性及定量、半定量条目为主,内容包括:①年龄。②性别。③脑出血例数。④脑梗死例数。⑤吸烟例数。⑥肥胖例数。⑦颈椎病例数。⑧高血压病。⑨糖尿病。⑩冠心病。⑪颈动脉硬化例数。⑫高尿酸血症例数。⑬肺内感染例数。⑭高血压病程。由经过培训的我科医护专业人员,对入选对象并通过陪护家属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均在出院前3 d内完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问卷调查计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问卷调查计数指标用率的百分数标识,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检测,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者71例(44.65%),未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者88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摄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摄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各项指标比较(n/%和±s)
表1 两组患者摄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各项指标比较(n/%和±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0.05,bP<0.01
组别 平均年龄(岁) 男性(n/%) 女性(n/%) 脑出血(n/%) 脑梗死(n/%)吞咽障碍组(n=71) 64.38±13.29b 45/63.38 26/36.62 17/23.94a 54/76.06a对照组(n=88) 57.54±12.81 62/70.45 26/29.55 61/69.32 27/30.68组别 吸烟(n/%) 肥胖(n/%) 颈椎病(n/%) 高血压病(n/%) 糖尿病(n/%)吞咽障碍组(n=71) 21/29.58 32/45.07a 22/30.99 39/54.93 23/32.39对照组(n=88) 29/32.95 17/19.32 19/21.59 46/52.27 29/32.95组别 冠心病(n/%) 颈动脉硬化(n/%) 高尿酸血症(n/%) 肺内感染(n/%) 高血压病程(年)吞咽障碍组(n=71) 29/40.85 36/50.70a 14/19.72 47/66.20b 9.34±2.75b对照组(n=88) 31/35.23 19/21.59 17/19.32 23/26.14 6.57±1.80
3 讨论
摄食-吞咽障碍定义为口腔、咽、食管及支配这些器官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发生后,患者摄食和饮水出现障碍而引发许多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摄食-吞咽障碍已成为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22% ~65%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并常常导致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等,致使患者死亡率升高,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一般认为,摄食-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神志清醒卒中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约有1/3在病后6个月内死亡,而未合并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同期死亡率不超过10%。因此,寻找和分析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总结其规律性,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对于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转归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我们选择一组近期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他们均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吞咽功能检查及“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临床经过中是否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进行分组比较,本文发现,15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摄食-吞咽障碍者71例(44.65%),这与国内报道的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患病率一致。同时,吞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脑梗死例数、肥胖例数、颈动脉硬化例数、肺内感染例数和平均高血压病程均明显多于未发生吞咽障碍患者,明确提示年龄偏大、脑梗死、肥胖、颈动脉硬化、肺内感染以及高血压病程长都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摄食-吞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与另一些同类调查[2-4]结果接近。
总之,卒中后是否发生摄食-吞咽障碍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和结局,对于发生摄食-吞咽障碍危险因素应尽早重视。发现摄食-吞咽障碍后,应积极进行饮食调整、康复训练、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或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这些危险因素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易患特点,分别制定有所区别的干预计划。
[1]孙伟平,黄一宁.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中国卒中杂志,2007,2(3):226-8.
[2]黄银兰,梁繁荣,廖华强,等.563例缺血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6):601-3.
[3]王继华,郭亚萍,孟丽红,等.影响脑卒中吞咽障碍发生与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附61例报告).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7):788-90.
[4]池万章,池丽芬,周强,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多因素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3):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