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传佛教景区入口环境处理初探

2011-08-23巍,田

科学之友 2011年19期
关键词:塔尔寺藏传佛教入口

蒋 巍,田 捷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1 引言

旅游景区入口环境就好比人的脸庞,是最引人关注的地方,然而很多景区入口环境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其实,单从其空间序列的位置说起,就不难看出研究入口环境的重要性。首先,它是整个景区序列的开始;其次,它是连接景区外部和景区内部的过渡空间。所以,做好景区入口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2 藏传佛教塔尔寺

自7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西藏,并与西藏本土宗教苯教融合后才形成现在这独具雪域特色的藏传佛教。从此,藏传佛教文化慢慢地成为西藏主体文化,之后此文化逐渐向内蒙古、青海等地传播。[1]发展到15世纪,藏传佛教各大派别最终定型,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等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和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见图1)。

图1

3 从基本功能入手来探索塔尔寺景区入口现存的问题

3.1 交通功能

旅游景点入口是旅游流线的重要节点,是旅游观光者的必经之地。其主要职能是组织人员、车流的疏散。

现存问题:景区入口比较狭窄,这里容易成为发生拥挤和人员踩踏事故的多发地点。特别是在旅游观光景区将出口和入口合并使用时,更容易发生灾难性的后果,见图2。

图2 塔尔寺入口空间环境现状

3.2 安全防御功能

旅游景区入口的安全防御功能主要是体现在:①控制景区旅游人数,避免景区内过于拥挤;②控制景区的开放时间,比如在特殊时期选择不对外开放以便举行传统仪式。

现存问题:塔尔寺景区入口基本没有实施这项功能。在旅游高峰阶段,景区内人数早已超出景区自身容纳量的2~3倍,而入口处还有大量的游客正在涌入,造成景区内声音嘈杂,秩序较为混乱,甚至部分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有走失的情况出现。

3.3 观赏功能

景区的入口环境的观赏功能常被人们所忽视。大到入口空间组合,小到大门、牌坊甚至是建筑小品等都有一定的观赏功能。作为塔尔寺的入口应是寺院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沿性的展示,也是其他普通性质入口的根本不同之处。这类似清代园林的设计原理,入口环境也讲究充分结合自然,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21世纪的景区入口环境不单单要做到这一点,还要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景区入口环境与人们心理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设计师在这方面的认识理解。

现存问题:塔尔寺入口空间环境处理手法很粗糙,景区只靠两扇对开的铁门就作为景点入口,栏杆式铁门没有任何风格上的延续性。

4 环境心理学内涵

环境心理学属于交叉的学科,发展至今学者们对这门学科的概念以及分类都没有统一的定论。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景观这3本学科的角度综合来看,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进入到一个空间环境(包括:全封闭空间、围合空间、半围合空间)时,人们的心理、身体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目前,环境心理学更关注于研究真实环境与人的心理、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4.1 运用环境心理学解析入口环境

入口环境不仅仅是在空间围和上起作用,在环境心理学上也具有一定控制精神的作用。比如一个喧闹的人从杂乱拥挤的广场空间进入到安静的图书馆时,声音明显压低。说明他的心理空间将入口空间作为一个切换口,由此他的行为得到了明显的转换。旅游景区的入口环境同样给人提供了这种心理模式,主要有:神秘的入口空间感、神圣的入口空间感、快乐的入口空间感等等。利用人们的心理、精神等因素可以设计出不同情感的入口空间环境。

说到藏传佛教景区入口的环境给人的心理模式,大多数游客普遍反映神秘感较强,这又是由于藏地环境与文化之间产生的“化学反应”,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可用“人—环境一致性理论”模型来解释这种反应。此模型的含义是“人与环境实现和谐相处或者是彼此实现一致或是彼此适宜的状态。”[3]具体可以理解为环境和文化的一致性、入口环境与心理环境的一致性。

4.2 讲究环境与文化的一致性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只有雪域高原这种气候环境才能孕育藏传佛教这样的文明,二者是相生相融的。这里的人民向往灵魂与天连接,追求生活与自然和谐。所以,藏传佛教塔尔寺入口环境的设计手法应更加强调藏传佛教的符号,减少外来文化元素的干扰或使用汉文化与藏文化相融合的符号。

4.3 讲究入口环境与心理环境的一致性

藏传佛教文化影响下人们的心理对寺庙入口有着特定的环境要求,文章以塔尔寺为例对组成入口环境的各大要素进行简单分析:

4.3.1 塔尔寺入口大门

大门是暗示人的心理由“外”向“内”、由“杂乱”向“平静”的转换,同时又是整个入口空间环境处理的制高点。入口环境宜使用人们熟悉的宗教符号、颜色搭配以及木质、帷幕等建筑形式。然而塔尔寺现状是采用铁栏杆式的大门,无法突出代表藏式建筑精髓的那些做法。可以将塔尔寺铁门换成有藏传佛教风格的大门(上部极具藏式特色的梯形门头、颜色鲜亮中部的门楣),其宽度设计成5~8 m左右,可保证人流顺利通过。

4.3.2 塔尔寺入口转经道

金色的转经筒长廊是暗示人们诵经祈福的通道,通过这里的人们都会虔诚的念着六字真言为自己祈福。这是一个狭长流动的空间环境,是藏传佛教寺庙所特有的空间环境,人们心理是从“平静”向“虔诚”的过渡。此处是藏传佛教特有的景点之一,是游人照相留影、驻留时间较长之地。同时,这狭长地段也是入口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处可以作为限定入园参观人数的参考地段。当此处人流速度减慢或已经呈现拥挤状态时,入口管理处可通知旅行社加快景区内参观人员的速度,或通知未入园旅行社减慢他们的速度,以确保旅游景区的正常容纳量以及游人的参观质量,见图5。

图3 塔尔寺窗元素

图4 藏传佛教符号

图5 转经筒空间

4.3.3 塔尔寺广场

广场是暗示人心理“聚集”或“召唤”的空间环境。塔尔寺广场作为连接整个寺院的交通枢纽,由于建在山地,需顺应地势的要求,尺寸不宜过大。整个空间环境给人以雄伟、崇高之感。塔尔寺此处空间可多设五色经幡,当风吹动一遍时经幡上的经文就被诵读一遍,增加广场空间环境的神圣感。

4.3.4 塔尔寺入口空间墙壁颜色、图案

藏族在颜色上的使用极具对比特色,大面积的白墙或红墙、黑色的窗框、金瓦屋顶等等。姜黄色与暗红色在寺院墙面上的使用是区别于普通藏民建筑的最大特点,这些建筑元素及色彩都可以在入口环境的处理中多加利用。[4]

5 结束语

在这片独具雪域高原风情的土壤中,这里是许多人灵魂的一片净土。藏传佛教的寺院成为旅游的焦点,在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上的同时也应注意重视入口环境的设计,使之成为内涵丰富的空间环境作品,为藏传佛教的神圣增加更夺目的光辉。

[1]杨丽.藏传佛教与汉地儒教生死观之比较[J].西藏大学学报,2008(2).

[2]苟红梅.藏传佛教圣地 - 塔尔寺[J].城乡建设,2008(5).

[3]吕晓峰.环境心理学:内涵、理论范式与范畴述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4]王荔希,周波,徐子麒.延续地域性特征的大门设计探索——以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藏源民俗村大门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6).

猜你喜欢

塔尔寺藏传佛教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秘密入口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踏浪青海湖
塔尔寺之梦
瓜州塔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