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实力“洗牌”:中国如何实现赶超

2011-08-22唐岚

人民论坛 2011年16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民网络安全

唐岚

在这场网空的争夺和较量中,美国作为唯一的“网络超强”,中国作为飞速发展的信息大国,相互间的碰撞不可避免。然而网络的跨国无界、互联互通,又使得双方必须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新威胁和新挑战。中美两国在网空的较量势必是一个合作与竞争、分歧与共识、摩擦与妥协相互交替的过程。

受金融危机等众多内外因素的牵制,美国在传统领域的影响日渐式微,而相比之下,美国在信息技术领域却拥有着其他国家无法超越的绝对优势。网络空间必然成为美施展拳脚的不二选择。迄今,美国争夺和维护网络实力的三根支柱渐已成型:战略保障、外交后援、实战威慑。

美国的意图非常明显:凭借强大的防御和攻击能力,对网络攻击采取快速还击和报复,从而对可能的敌人形成有效震慑。与此同时,美国亦开始着手为网空开战寻求规则。显然,美国正是全球网络战威胁不断被热炒和夸大的最主要推手。

我国是最大的网络受害国之一

相比美国而言,中国的网络实力差距明显,甚至可以说是内外交困,面临着国内国外的双重压力。

从国内看,我国是最大的网络犯罪和网络攻击受害国之一。据相关安全报告称,今年年上半年有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遭到钓鱼网站侵袭的网民达1.53亿人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在百亿级别。而与此同时,中国以电子商务为骨干的网络经济已进入“黄金时期”,第二季度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规模达622亿元,电子商务占到43.9%。

网络经济和各种新应用、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网络的“不设防”形成鲜明对比,缺乏一个可信和安全的网络空间,势必对我整个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当前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技术上对美等国家的过于依赖,二是信息保障能力薄弱。前者的解决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期,而后者则需要国家重新定位,真正从战略上统筹和谋划网络空间。

从国际看,我国被西方视为主要的网络对手,他们不断掀起“中国黑客威胁论”的热潮,无端指责我相关部门依法对互联网的管理,极力抹黑中国在国际网络空间中的形象。这一现象是冷战思维的沿承,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担忧和疑惑的突出表现之一。这些“杂音”必会伴随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信息发展面临诸多拐点

中国网络实力落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不是在于中国信息化起步晚,核心技术的缺乏亦非关键。最根本则在于中国对网络空间的战略判断不到位,进而导致技术、产业、服务、标准乃至政策制定和事件响应都显得是在疲于应付,没有一个着眼未来、统筹各方和谋划全局的高层次的战略规划。目前,全球信息技术正在发生第三次革命,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服务及网络安全等将重新“洗牌”,我国信息化发展面临诸多拐点,既能拥有众多后发的优势,又可以直接站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同时,国际网络空间规则的缺失,又使得国际社会离不开拥有近5亿网民的中国,网空国际合作上亦无法缺少中国的声音。

网络空间的争夺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实力的竞争和国际格局的力量对比,我们应借美国全举出击之机,认真思考对未来网络空间的考虑,既要正视威胁,积极应对,更要抓住机遇,着眼长远。

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信息技术的变革,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IPv6的普及和推广,重新布局,振兴我国IT业,尤其是要做大做强信息服务和网络安全产业。“十二五规划”涉及的诸多战略新兴产业就是准确地抓住了科技发展的脉搏。二是积极参与网络空间的国际合作和网空国际规则的制订,创造和利用各种场合,设置议题,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宣传中国的主张,开展网络公共外交,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三是努力在国内塑造网络安全文化,让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国家信息网络的安全人人有责。对个人而言,他们手中的电脑及智能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往往是网络防线上最大的短板,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入口和跳板,只有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不可否认,中美两国在网络空间的较量不会终止,在合作的主流中难免出现各种不和谐的音符。但冷战式的遏制、威慑和霸道,只会导致两国“双输”。坦诚合作,建立互信才是让两国都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福祉的唯一途径。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信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責编/艾芸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网民网络安全
全国多地联动2020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看新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