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债务危机警示中国什么
2011-08-22崔洪建
崔洪建
就在欧洲债务危机肆虐蔓延、前路迷茫之际,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下调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市场对此做出的反应是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的“黑色星期一”。欧洲、美国再加上早先债务评级已被下调为AA-的日本,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债务缠身,难以自救,使得原本刚有些起色的世界经济一时间阴霾重重。
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背景下,作为重要经济体之一的中国也难以独善其身。由于共和党反对通过对富人增税来削减赤字,美国今后不得不依靠削减公共开支来减赤,加上已经采取紧缩政策的欧洲国家,作为中国商品的两大主要市场,财政紧缩导致消费力下降、美元进一步贬值和推高全球通胀都将对中国经济造成直接打击,一些中国企业在美欧的投资也将迅速缩水甚至血本无归。由于中国购买美欧国家债券并承担了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援助份额,因此我们每个纳税人实际上都已经成为了美欧的债权人。除此之外,我们似乎还应该从这场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中感悟到更多。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更是难以驯服的魔鬼,稍有不慎,就会反噬其身。在观察危机的根源时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场市场力量对国家力量的博弈,并以国家力量的节节败退为特征。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包括美国那样的“巨无霸”,其财政力量在海量的、充满牟利冲动的国际资本面前都极其渺小、不堪一击。而且正由于市场的流动性,虽然危机的始作俑者在美国只是房贷市场的局部崩盘、在欧洲只是占欧元区经济3%的希腊,但小小“蚁穴”引来的滔滔债务洪水,竟大有淹没美国或整个欧元区之势。我们以建立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现在也开始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跃跃欲试。如何将“钱多了烧的”冲动型投资转变为既有大格局又有“小算盘”的智慧型投资,是一个亟须面对的问题。
节制而非贪婪、理性而非冲动才是驾驭市场经济的法宝,因为出来借,迟早是要还的。无论是美国两党围绕债务问题的较量还是有关欧债危机的争论都表明,坐享美元全球红利的美国政府和仰承“福利模式”的希腊等国为讨好选民,无视财政约束和金融风险,推高福利,举债度日,寅吃卯粮,终于坐吃山空。我们也曾经有过高消费拉动高信贷进而刺激高增长的发展思路,时至今日也随处可见过度消费的诱惑与被诱惑。当然,我们的问题可能还更复杂些,因为不是政府的“福利冲动”而是“投资冲动”正威胁着并不牢固的银行体系,进而可能引发政府的信用危机。有关部门最近的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达十万亿元,占当年GDP的近30%,国家财政有被地方政府债务“绑架”的危险。因此,债务问题我们也有,尽管目前还处于“可控范围”,但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债务违约和拖欠行为,剪不断,理还乱,这将对银行系统乃至我们的发展格局造成巨大损害。
立足于实体经济和创新尤其是优质的GDP增长是实现真正繁荣的不二法门。眼下让美国“借债经济体制”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是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基本面乏善可陈。当人们以为找到了金融衍生工具这一更迅捷、更有利可图的发财路径时,投资周期长的实体经济和创新被转移到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或许也是中国等新兴国家避开了全球金融危机前几拨冲击的一个原因。但我们有增长靠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软肋,这恰恰也是深陷债务危机的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惨痛教训。我们地方政府的十万亿元债务大都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產,这是尽管中央调控房价政策严厉、但迄今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如果只能靠卖地才能获得GDP增长,举中国地域之广,即便掘地三尺恐怕也载不动我们的繁荣梦吧。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欧盟研究部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