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时文人范儿

2011-08-22郭连莹

当代人 2011年6期
关键词:散文随笔范儿文人

郭连莹

“五四”前后,大师辈出,一个个人文知识分子,一座座文化昆仑,横亘在我辈面前。用陈丹青的话说,就是“敢作敢为,有豪情,有胆气。成败不论,忠奸另说”。董培升先生新著《遥远的凝眸》就是一部有关这些民国文人的散文随笔集。他用散文随笔的形式,将那代文化精英与特定时代的微风细雨、作者的心得感悟联结到一起,从作者的品评到文人的独立人格,让我遥遥望见那时文人的做派和性情。在董培升先生营造的雅正清朗的文宇氛围里,在当下的语境中,见识了一个个有范儿的文人。

说来,培升先生与我有着近二十年的弟兄情谊,他的质朴厚道及对文字的敬畏之情温暖着我,令我难以忘怀。他是一位认真读书、勤奋写作的很纯粹的作家。在这部书里,他以自己的眼光,精心挑选“五四”以来几十位现代作家、革命家、思想家,剖析其本色特点,大胆尝试着以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方法打通走向他们命运和人性的通途,进而让可望而不可及的文人范儿,飞入寻常百姓的视野。

《遥远的凝眸》融纪实与抒情于一体,既有理论,也很“文学”。培升先生在深情而遥远的凝眸中,触摸到一代人文知识分子的脉搏,用文学的语言形象地传达给读者。首先,《遥远的凝眸》的行文风格明显。突破了传统散文随笔循规蹈矩的樊篱,文如其人,宁静典雅,挥洒自如,一切的行文法度、规矩都变得无关紧要了,唯有优美诗意、感性温婉的表述拨动着读者的心弦。真是“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其次,《遥远的凝眸》文字意味深长。虽然写的是他人,但文中有“我”的存在,以我的目光“俯察品类之盛”,拉近了作者与大师、大师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读来亲切。他没有偏重考据,堆砌史料,进行艰涩的学术溯源,写成“学院派”论文,他的文章少了一点学术的严谨而多了一些文学的浪漫,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他在写张恨水的文章时最后感慨,“时光如水,柔情如水。张恨水所演绎的故事亦如流水一般好长好长,它飞越了时空的有限与无限,正如清晨草叶上的那一滴滴露珠,雨后天空的那一抹彩虹,虽然平淡无奇,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股向上的气息。”再次,切入点独特。其实,关于他笔下的几十位人物的史料、传记浩如烟海,培升只取自己的一瓢饮。从文章的角度看,这些篇什不属于人物品藻一类的评传,作者也没有用绯闻轶事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是从最能反映人物性情的人生断面切入,抒情达意。这些文章没有传记的翔实,缺乏自传的直接,一鳞半爪却灵光四射,三言两语而深中肯綮,简单几笔而人物跃然纸上。无论是一个都不宽恕的鲁迅还是捧着一颗勇敢的心的朱自清,无论是侠肝义胆的萧军还是悲情才女萧红,培升皆用文学而不乏理性思考的语言还原了他们的风神,表现了他们的时代精神与个人觉醒,传递出丰富的文化信息。

掩卷沉思,我想,响堂寺的佛光镀亮了培升的灵性,滏阳河的流水滋养了培升的柔情,厚重的人文环境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涵养了培升的儒雅,致使他笔下的文字清朗、雅致。多年采编生涯,使他对艺术、文学的理解到位,文艺理论素养深厚。同时,他身处繁华却甘于寂寞,荡舟书海,致使他眼中有物。他的工夫的确在诗外。把自己的知识连成一片,互相启发,这种被钱钟书先生提倡的“打通”的方法是何等重要。司马迁在《史记》中赞许张骞的西域之行时,用了“凿空”这样一个形象的词汇。在此,我想说,培升先生也有“凿空”之功,他用散文随笔的形式贯通大师们的往事史和精神史,拓展了文学界之外的人士关注文学与文人的视野。

长风吹影。穿越百年时空,在《遥远的凝眸》中去与先贤对话,我相信,总会有一种人格、精神与艺术的光芒洞彻你心灵的暗面。

(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散文随笔范儿文人
什么是范儿
美术作品
抓准风格 古着穿出范儿
听花堂诗语
黄皮肤也能穿出范儿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生活百味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