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五味标准化检验方法的建立*

2011-08-22管冬元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刘小美吴中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年12期
关键词:吴茱萸附子中药饮片

管冬元,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刘小美,梁 超,吴中华,苟 薇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中药五味标准化检验方法的建立*

管冬元,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刘小美,梁 超,吴中华,苟 薇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

目的:探索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方法。方法:试验人员经培训后,10人同步、盲法对黄柏等10味中药饮片和黄连解毒汤等6张小复方标准水煎剂以及小檗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溶液进行品味和打分及综合评价,并研究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的方法。结果:(1)知母、黄柏、生栀子、生大黄、苦参、生黄芪、生晒参、淫羊藿、制附子、制吴茱萸等10味中药饮片五味检验结果多与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近似,但有较为准确的程度刻画与区分;个别药物如淫羊藿、制附子以苦味为主,而非《药典》所载的辛、甘;(2)首次对黄连解毒汤、大黄附子汤、左金丸、参附汤、吴茱萸汤、疗本滋肾丸等6个小复方的五味进行了检验与刻画;(3)首次对菝葜皂苷元、小檗碱、栀子苷、大黄酚、大黄素、淫羊藿苷、乌头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进行了检验与刻画,发现这些组分多与其对应饮片的五味近似,惟大黄素、大黄酚未能检出生大黄的苦味,而菝葜皂苷元的苦味也远弱于知母。结论:所建立的中药五味的标准化检验方法能准确、客观、量化地检出中药、中药小复方和中药有效组分的五味,这对于验证已有中药五味及当代中药新药标准化研发是有益的。

中药;五味;药性;方法学;标准;中药有效组分

五味是中药药性的核心内容。当代中药学的发展,包括新的动植物中药的建立、自中药所提取的有效药用组分等,均需要准确刻画其五味;且由于种种原因,历代对一些常用中药的五味记载不一,莫衷一是,这些不仅给临床遣方用药带来不便,而且直接限制了中药学科的发展。因此,建立标准化、客观化的中药五味检验方法,并逐一检验与刻画是十分必要的。有鉴于此,借鉴中药五味历代主要采用口感品味的方法,我们尝试建立了标准化中药五味的检验方法,并初步对10味中药饮片、6个中药小复方以及7个对应中药的有效组分等五味进行了标准化、计量化的检验。

1材料与方法

1.1中药与试剂

中药饮片:河北知母、四川黄柏、广西生栀子、甘肃生大黄、广西苦参、山西生黄芪、辽宁生晒参、山西淫羊藿、四川制附子、四川制吴茱萸等,均购自上海康桥中药饮片公司。中药有效组分:菝葜皂苷元、小檗碱、栀子苷、大黄酚、大黄素、淫羊藿苷、乌头碱等,均购自上海西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冰醋酸、蔗糖、氯化钠等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甲硝唑为上海衡山制药有限公司产品,红辣椒购自超市。

1.2 中药制备

1.2.1 中药饮片浸膏的制备 取知母、黄柏、生栀子、生大黄、苦参、生黄芪、生晒参、淫羊藿、制附子、制吴茱萸等10味中药饮片各100g。分别粉碎过50目筛,20℃自来水1∶10浸没2h;煮沸后,文火保持微沸30min,取药汁;再加入等量自来水,煮沸后,文火保持微沸30min,取药汁;合并两次药汁,过滤,文火浓缩至1g生药/1ml浸膏。检验时,各取5ml中浸膏,加5ml纯净水,混匀后用于品味。

1.2.2 中药小复方浸膏的制备 6个小复方及剂量分别为黄连解毒汤(黄连9g,黄柏6g,黄芩6g,栀子 9g)、大黄附子汤(大黄 9g,附子 12g,细辛3g)、左金丸(黄连18g,吴茱萸 3g)、参附汤(生晒参12g,制附子 9g)、吴茱萸汤(吴茱萸 9g,生晒参 9g,生姜18g,大枣 4枚)、疗本滋肾丸(知母 9g,黄柏9g)。以上剂量参考《方剂学》教材[1],每个小复方均取10帖用量制备水煎剂(方法同上),浓缩至1g生药/1ml浸膏。检验时,各取5ml小复方水煎剂,加5ml纯净水,混匀后用于品味。

1.2.3 中药有效组分溶液的配制 表1显示,7个中药有效组分所对应的中药、用量、助溶剂。所有中药有效组分的纯度均大于98%,用量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2]所规定的100g生药中的含量。各有效组分用相应的助溶剂助溶后,用纯净水定溶到100ml(相当于1g中药生药/1ml的浓度)。检验时,各取5ml中药有效组分水溶液,加5ml纯净水混匀后用于品味。同时以相应浓度的助溶剂乙醚、丙酮、乙醇做对照,以排除助溶剂对中药中药有效组分五味检验的影响。

表1 中药单体、剂量与助溶剂

1.3 五味标准品及配制

表2显示,选用冰醋酸、甲硝唑、蔗糖、氯化钠等水溶液以及红辣椒浸膏。经研究者自低浓度逐渐加大浓度品味后,配制成轻、中、重不同浓度的标准品,用于口感培训和调适。

1.4 五味检验计分标准

表3显示,酸、苦、甘、辛、咸等五味的轻重程度分别记为0~4五级,其分值和对应的口感。

表2 五味标准品的浓度

表3 中药五味检验的计分标准

1.5 试验人员及其培训和五味检验

10名五味检验自愿试验者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无重大疾病与特殊嗜好。试验者先重复品味五味标准品溶液,打分,交流感受;然后品味各被试品。

五味检验采用盲法。试验者每次含被试品5ml~10ml,品味后吐净,在五味检验表中记录;立即用纯净水充分漱口3次;进行下一个被试品检验。对于某被试品的五味,依据口感逐一刻画。

1.6 助溶剂口感校正

鉴于大多中药有效组分需助溶剂融解,而助溶剂有五味差异,因此采用校正公式:有效组分五味值=含助溶剂的有效组分溶液五味值-相同浓度助溶剂溶液的五味值。

1.7 统计分析与评价标准

表4显示,统计出每个样品10人检验五味值的均数,依据中药五味程度传统描述方法,确定五味的强度范围。以苦为例,0~0.4计为无味,0.5~1.4计为微苦,1.5 ~2.4 计为小苦,2.5 ~3.4 计为苦,3.5~4.4计为大苦。

表4 中药五味的计分量表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标准品的检验结果

表5显示,所有试验者均能准确区分标准品的五味及其不同程度,统计结果及按药性术语描述。

表5 不同浓度五味标准品的检验结果(均数)

在味中浓度、高浓度的被试品中,红辣椒浸膏(辛)和氯化钠溶液(咸)一些试验者品味似有“酸”味,检验值为 0.2,接近 0。

2.2 中药饮片五味的检验结果

表6显示10个中药饮片五味的检验结果。表7显示参考表4的标准、检验结果及按药性术语描述,以及与《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比较。

表6 10个中药饮片五味的检验结果(均数)

表7显示,(1)生晒参、淫羊藿、制附子、吴茱萸等五味的检测结果与《药典》出入较大,其中尤其是淫羊藿、制附子以苦为主,应予纠正;(2)知母、黄柏、生栀子、生大黄、苦参、生黄芪等五味的检测结果与《药典》近似,但程度上有所细化。

2.3 小复方五味的检验结果

表8显示,6张小复方五味的检验结果;表8显示,转换为药性评价用语。

2.4 中药有效组分五味的检验结果

表7 10个中药饮片的五味与《药典》比较

表8 6张小复方五味的检验结果(均数)

表9 6张小复方的五味

表10、11显示,大黄酚未保留大黄的苦味,大黄素几乎未保留大黄的苦味,菝葜皂苷元未保留知母苦味。

表10 7个中药有效组分五味的检验结果(均数)

表11 7个中药有效组分的五味及其与其对应饮片对照

3 讨论

3.1 中药五味的重要性

五味是中药药性的核心内容,在指导临床用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单味中药或复方水煎剂的五味口感,对于患者的情绪、食欲、胃气等有较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医从性和疗效,因此中药五味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3.2 根据中药实际判定五味

一般认为,历代中药五味的判断来自2个方面[3、4],其一是通过品尝得知。如“入口则知其味”(《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这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也是中药五味检验的主要来源;其二是概括中药的功能。如《本草备要》记载:“凡药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泄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和能缓,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淡者能利窍能渗泄,此五味之用也。”引申出去,葛根本无辛味,但因其能发散解表,因而有记载葛根味“辛”。但是,鉴于某味药物的口感可能与其功能存在差异,以及一药往往有多种功能,因而不顾药物的实际口感而拟定其“五味”会造成混乱,是不合理的,应予纠正。

3.3 建立中药五味检验的标准化

造成历代对某些中药五味刻画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标准化五味检验方法,集零散记录而成。因此,建立中药五味检验的标准化方法,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中药予以重新检验是必要的。

3.4 标准化中药五味的检验方法

我们初步建立的方法,包括了如下一些基本要素:(1)采用按国家标准制备的中药饮片;(2)中药饮片采用标准水煎工艺,以模拟临床用药实际;(3)被试各中药饮片采用相同剂量和浓度;(4)采用五味标准品对照;(5)试验人员的培训;(6)盲法;(7)同步检验多味中药饮片等被试品并比较与对照;(8)采用计量化检验方法。这些要素对于准确检验和刻画中药五味是必要的。

3.5 关于被试中药饮片、小复方和中药有效组分的五味

(1)本研究刻画了知母、黄柏、生栀子、生大黄、苦参、生黄芪、生晒参、淫羊藿、制附子、吴茱萸的五味,其中部分与《药典》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古今药物的品种差异与演变、炮制与否、咀嚼生药药材与品味水煎剂等不同有关。鉴于生药和药材的鉴定与临床普遍采用标准炮制饮片不同,因此可以分别选用对应的检验方法;(2)鉴于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中药复方水煎剂,因此检验中药复方的五味具有实用价值;(3)鉴于大多中药含有不同有效组分,提取方法不同,其构成和得率还会存在差异。因此,准确刻画所提取有效组分的五味,对于其疗效与对应中药饮片的比较,以及使有效组分的中药化是必要的。

[1]邓中甲主编.方剂学[M].七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李卫民,邓中甲.试论中药五味理论[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489-490.

[4]彭评志.中药五味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传统医药,2009,18(14):73-74.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verification method for Five Flavors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 Dong-yuan,FANG Zhao-qin△,PAN Zhi-qiang,LU Wen-li,
LIU Xiao-mei,LIANG Chao,WU Zhong-hua,GOU Wei(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201203,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experimental detecting method for the five flavou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s.Methods:By the synchronic and blind method,ten trained experimental persons taste,grade and get the synthetic evaluation from ten decoction pieces(such as Huangbai,etc.),six Chinese herbal formula(like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etc.),and seven active Chinese herbal ingredients(like Berberine,etc.)Thus,studying and establishing detecting method for the five flavou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Results:(1)The detecting result of the five flavours ofthe decoction pieces(such asHuangbai, Zhizi, Kushen, Shengshaishen, Zhimu, Shengdahuang,Shenghuangqi,and Zhiwuzhuyu)largely approximate the delineation in《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2005)and have a better discrimination.Apart from them,individual medicine(like Yinyanghuo and Zhifuzi)have bitter taste primarily,but pungent taste,sweet taste.(2)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five flavours of the six Chinese herbal formula(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Liaoben Zishen Pill,Dahuang Fuzi Decoction,Zuojin Pill,Shenfu Decoction and Wuzhuyu Decoction)have a good description.(3)The five flavours of the active Chinese herbal ingredients(Berberine,chrysophanol,emodin,jasminoidin,timosaponin,icariin and myoctonine)are firstly inscribed and similar to corresponding decoction pieces,excepting chrysophanol and timosaponin.Conclusion:By this method,the five flavou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Chinese herbal formula,Chinese herbal formula ,the active Chinese herbal ingredients)can be detected and quantified accurately,it is beneficial to have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firmed and have the contemporary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get a standa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five flavours;drug property;technology;standard;the active Chinese herbal ingredients

R285.1

B

1006-3250(2011)12-1333-03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09ZZ127)

2011-06-02

管冬元(1969-),男,湖南人,副教授,医学博士,从事辨证论治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方肇勤(1955-),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从事辨证论治基础研究,Tel:021-51322115,E-mail:zqfang@sh163.net。

猜你喜欢

吴茱萸附子中药饮片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附子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