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叶口水库大坝填筑施工道路的布置
2011-08-20李彩虹
李彩虹
0 引言
在大型土石坝工程中,现代机械化施工,对提高施工技术、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意义深远。而其中施工道路的布置合理与否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布置,最终要取得最佳经济技术效果。
1 概述
1)柏叶口水库是山西省“十一·五”水利重点项目,也是山西兴水战略工程的重中之重。水库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会立乡柏叶口村上游约500 m的文峪河干流上,总库容9 712万m3,坝顶宽10 m,坝顶长310.0 m,坝顶高程1 138.30 m,最大坝高88.3 m,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目前我省在建最大面板堆石坝。坝体填筑量共计140多万立方米。该工程工期较紧,3月份截流,5月份坝肩开挖结束,11月份要求大坝封顶,填筑强度大,日平均1.5万m3/d,最高强度2.0万m3/d。坝体所有填筑材料都依靠汽车从下游拉运来解决,所以交通道路的布设至关重要。2)合理的临时道路会加快车辆的拉运速度,降低拉运成本。我们所关注的主要是石料场至坝面的交通道路,也即所谓的场内临时施工道路。待坝体填筑完毕后也被拆除或部分填筑在坝体内。整条道路主要分为石料场内道路、上坝道路、坝内道路。石料场内道路基本不受地形限制,修筑相对容易,关键是上坝临时道路和坝内临时道路的布置。业主已修好的右坝肩永久上坝道路直接上到坝顶,由于岸坡陡峭,弯道又多,无法在中间加设通向坝体的便道路口,前期根本无法利用;左坝肩所定道路因为溢洪道也在同步施工,开挖中断,所以对于整个工程来说,临时上坝道路只能确定为在坝体下游临时填筑而成。
本工程的特殊性主要是受工期控制的影响,上游基坑还未开挖完毕时,下游次堆石料区就要开始回填,坝面上形成弃渣与回填道路交叉通过的局面。直接说就是下游次堆石区回填阻断上游基坑开挖出料的道路,形成了坝内道路规划上的又一个难点。
2 布置原则
1)遵照《水利水电施工技术》施工道路布置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需考虑以下几点:
a.水利工程就地取材,挖填结合,降低成本的原则。上坝道路的回填材料最大化利用坝肩、基坑开挖的弃渣料,同时做到弃渣无隐患,不影响环保。b.临时上坝公路还要尽可能与永久上坝道路相结合,降低临时道路回填的工作量。充分考虑坝体填筑流水作业面与不同高程上坝道路相对位置的斜接。c.坝内道路与上坝道路尽量构成循环线,坝内道路最好做到重车下坡,空车上坡。所修交通道路的质量标准,对提高工效,降低车辆设备损耗,具有重要作用。d.还要考虑到后期单一上坝道路时,随着坝面的抬高,上坝道路的路面也要逐层回填,势必会对大坝回填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
2)依照上述布置原则,结合现场实际地形情况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现场踏勘、图面设计等,对整个坝体依照工期安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行了分区分块,整个大坝分四期进行填筑(见图1)。
图1 大坝分期填筑示意图
第一期:填筑下游次堆石区1 078 m以下部位,同时开挖上游1 060 m~1 050 m范围内的基坑。第二期:回填上游1 078 m以下的所有堆石料及基坑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第三期:回填1 078 m~1 098 m范围内坝体右侧,左侧不做回填,预留为汛期特大洪水过水口,宽度约50 m。第四期:回填三期预留过水口及1 098 m~坝顶1 138.3 m范围内剩余部分石料。
针对上述不同时期的回填,我们规划出便于施工的交通道路。
3 道路的规划
3.1 石料场内道路
本工程所选石料场位于大坝下游的柏叶沟内,所定料场高程在1 070 m~1 150 m。相对地面高约80 m,石料场的开采方式为从上至下,台阶式爆破,每层高约15 m。所修道路位于料场外边缘,从1 070 m地面通向上部1 130 m取料平台,道路标准满足重车下坡,空车上坡的要求。
3.2 上坝道路
上坝道路主要利用坝肩、基坑开挖的弃渣料来回填,开挖弃料约30万m3,足够满足上坝道路回填所用。路宽12 m,坡比控制在10%~12%之间。前期回填计划在左右坝肩处各修筑一条临时道路,主要满足第一期、第二期1 050 m~1 078 m高程范围内的石料回填。右侧上,左侧下,与坝面上临时道路整体形成一条循环路。对于后期1 078 m~1 128 m高程内的坝体回填,完全依靠右坝肩1 078 m回填面以前所修的临时道路,随着坝面的提升,逐层填筑,依次形成不同高程的路面,直到1 128 m。这时,右侧上坝道路就到了最高点,对于后期1 128 m~1 138.3 m高程范围内的回填,则利用业主前期修筑的右坝肩永久上坝道路,在永久上坝公路的终点处,我们开始下挖,至1 128 m坝面上,形成一条新的上坝临时道路,这时的上坝道路才利用上业主所修的永久上坝道路。下挖路面的填筑随坝面的回填同步上升,直到坝顶。
3.3 坝内道路
坝内道路承担着基坑开挖出渣与坝面回填的双重作用,基坑的开挖需从基坑1 050 m→基坑1 056 m平台→1 060 m回填面修筑一条临时道路,然后接通到堆石体上游回填坝面布置的临时道路(1 060 m→1 078 m),整体构成了基坑开挖的弃渣道路,具体布置见图2。
图2 分期填筑坝内临时道路平面布置图
坝体二期回填,坝内道路同样利用基坑开挖出渣的“Z”字形临时道路,从上游坝面1 078 m→1 050 m。从下往上,逐渐将坝面扩展成一个大的回填平台,以便于下一步的大规模、高强度的回填作业。第三期坝体的回填,是在1 078 m以上,这时的坝面已全部取平,内部道路的布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根据进占、后退相混合的回填方法,坝面上形成一个大的循环路,首尾相接在右侧上坝道路的终点处。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期回填,左侧上坝道路已被拆除,所占位置开挖成为汛期特大洪水泄水通道。
第四期回填更比较单一,随着回填面的逐渐缩小,坝内道路也开始简单化。皆为单向进出,初期还能形成一个小循环道路,后期只有直进直出,此时坝面填筑强度大大降低。所以在坝面道路的布置上,更多考虑的是安全问题。
4 结语
目前,柏叶口水库大坝填筑已完工,通过我们前期对道路的合理布置,填筑进度大大加快,工期提前40 d。在我省高坝建设史上创下了当年截流,当年开挖,当年填筑,当年封顶的施工记录,同行业中树立了典范。此篇论著也可供同类工程建设参考。
[1]杨康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D].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