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4例伴del(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学和临床特征的分析

2011-08-20武英伟张茉莉谢守军赵维川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血液学病态核型

武英伟,张茉莉,谢守军,赵维川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北承德 067000)

20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etion of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20,del(20q)]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中,较常见的非随机性染色体核型改变,发生率为1%-5%[1-4]。为了深入了解伴del(20q)的MDS临床特征、形态学特点及预后情况,现将我院2004年1月以来发现的14例伴del(20q)MDS患者的临床、形态学、预后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自2004年1月-2010年4月我院就诊的MDS患者,共316例进行染色体分析,检出伴del(20q)的MDS患者14例,占MDS总数的4.4%,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30岁-71岁,中位年龄53岁。有完整形态学和临床资料。

1.2 方法全部患者于初诊时采集骨髓进行常规细胞形态学、组织化学(铁染色,糖原染色,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小巨核酶标检查,诊断和分型参照2001年WHO的MDS分型标准,同时参考2006年维也纳MDS工作会议MDS最低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的血片和骨髓片进行分类计数。分别计数500个各系细胞,记录发育异常细胞百分比,病态造血定量标准为发育异常细胞≥0.10。预后判断采用1997年国际MDS危险分析专题研习会提出的IPSS积分标准,疗效观察采用2001年MDS国际工作组疗效标准[5]。

同时采集骨髓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均采用24h培养法。核型分析采用R显带技术,平均分析20个中期分裂相。核型异常的描述按《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1995)]》。

1.3 随访随访至2010年7月10日,随访资料来源于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及电话联系。生存期按确诊之日至2010年7月计算。

2 结果

2.1 本组14例伴del(20q)的MDS患者临床及血液学结果见表1,其中:男8例,女6例,男性多于女性。脾肿大5例(36%),脾、淋巴结同时肿大1例(7%),肝、淋巴结同时肿大1例(7%)。贫血13例(93%)、白细胞减少11例(79%)、血小板减少11例(79%);一系减少1例、两系减少5例、三系减少8例。骨髓增生减低两例,其余均在活跃以上。发育异常细胞中位值:原始细胞数4%(0-19%),粒系13%(1-35%),红系 23%(5-42%),巨核系 16%(0-60%),PAS红系阳性4例。

表1 14例伴del(20q)MDS的临床及血液学结果

2.2 预后资料见表2IPSS积分处于低危2例(14%),中危Ⅰ11例(79%),中危Ⅱ1例(7%);预后情况,完全缓解8例(57%),部分缓解3例(21%),未缓解 2例(14%),疾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a1例(7%);中位生存期33个月。

表2 14例伴del(20q)MDS的预后资料

2.3 伴del(20q)MDS的WHO分型情况难治性贫血(RA)5例(36%),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4例(29%),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和环状铁粒幼细胞(RCMD-RS)1例(7%),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Ⅰ(RAEBⅠ)1例(7%),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Ⅱ(RAEBⅡ)3例(21%)。

3 讨论

本组14例伴del(20q)的MDS占我院同期MDS的4.4%,中位年龄53岁,男多于女。贫血发生率93%(13/14),与钱军等[2]报道的93.8%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也很高,均为79%(11/14)。且以三系同时减少多见(8/14)。本组患者骨髓涂片各系造血细胞病态造血程度较轻,红系病态细胞比例(23%)较粒、巨核两系高。糖原染色显示有核红细胞阳性率低(4/14)。WHO分型中RA所占比例最高(36%)。提示伴del(20q)的MDS是一组病态造血程度较轻的疾病,以红系病态造血为主要表现。

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期 33个月,完全缓解率57%,白血病转化率7%,死亡率14%。研究结果表明伴del(20q)的MDS缓解率高,生存期长,转白率低,预后良好。有报道[1]伴del(20q)的MDS多处于低危组(75.9%),这与本组患者低危2例(14%),中危Ⅰ11例(79%),中危Ⅱ1例(7%)的结果不一致。该差异可能与本地区经济文化水平较低,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差,保健意识薄弱有关。本组8例患者在就诊之前均有1-2年的头晕,乏力史,有自行用药史,至病情严重时才来本院就诊,错过疾病的早期诊治。

本组研究中两例患者(例号1、2)初诊时三系均无明显病态造血,但存在del(20q)染色体结构异常。del(20q)是MDS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但在骨髓病态造血达不到标准时不能作为MDS的确诊依据[6]。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和随访,根据MDS最低诊断标准[7],病例1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HGB减少,通过全面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8]排除其他引起贫血的造血组织和非造血组织疾病。随访23个月时复查骨髓像和染色体,染色体核型异常与初诊时一致,为嵌合型,骨髓红系病态造血达到12%,最后确诊为MDS-RA。病例2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随访13个月时复查骨髓像和染色体,染色体核型与初诊一致,骨髓红系病态造血达到26%,确诊为MDS-RA。显示染色体检测在无明显病态造血的MDS早期诊断中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del(20q)作为一种单独的核型异常,表现为臂内缺失,并且其缺失片断大小不定,位于20q11.2-20q13.1片断内的共同缺失区约为1.7Mb大小。有研究表明[9]缺失区内一个或多个基因的改变与MDS的发生有关。而缺失的大小和疾病种类之间没有相关性[9]。del(20q)在无明显病态造血的低危MDS中的发生率较高,提示小克隆del(20q)可能代表了MDS的一个非常早期阶段[10]。

我们的分析研究显示,伴del(20q)的MDS发病年龄较轻,多以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具有病态造血程度轻,以红系病态造血为主,大多处于中低危组,生存期长,转白率低的特点。作者简介:武英伟(1979年-),女,辽宁省朝阳市,主管检验技师,学士,主要从事血液病诊断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1]Asimakopoulos FA,Green AR.Deletions of chromosome 20q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myeloproliferative disorders[J].BrJ Haematol,1996,95:219.

[2]钱 军,薛永权,过 宇,等.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1,22:96.

[3]Kurtin PJ,Dewald GW,Shields DJ,et al.Hematologic disorders associated with deletions of chromosome 20q:a clinicopathologenic study of 107 patients[J].Am J Clin Pathol,1996,106:680.

[4]薛永权.恶性血液病中的各染色体常见畸变的类型、频率及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8,3(2):138.

[5]张之南,沈 悌.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7-161.

[6]肖志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断分型应重视的一些问题[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0,31(4):217.

[7]肖志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关注的若干问题[J].医学新知杂志,2008,18(3):125.

[8]肖志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规范化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14):2901.

[9]李天宇,薛永权.20号染色体长臂部分缺失和恶性血液病[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5,28(2):129.

[10]Sole F,Espinet B,Sanz GF,et al.Incidence,characterization,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640 patients with primary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J].Br J Haematol,2000,108:345.

猜你喜欢

血液学病态核型
临床血液学检验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血液学细胞形态学技能学习的轻游戏教学软件开发探索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富硒女贞子对山羊生产性能、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银屑病患者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探讨
染色体核型异常患者全基因组芯片扫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