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尿激酶溶解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内血栓的临床应用
2011-08-18匡剑伟
匡剑伟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术是将带涤纶套的双腔导管利用Seldinger技术,通过引导钢丝将导管经皮穿刺插入深静脉的一种技术。适用于一些需长期透析患者因曾实施多次动静脉内瘘术或人造血管搭桥术,无法再用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时[1]。其具有保留时间长、感染率低、血流量大、不增加心脏额外负担等,一般术后第2天可使用,不需成熟期;每次血液透析不需静脉穿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等优点[2]。但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患者高凝状态,肝素用量不足或管路受压扭曲等原因易产生血栓。导管腔内血栓形成是导管使用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管功能不良的最常见原因,尿激酶溶栓是治疗导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3]。为了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注入导管进行溶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用tyco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58.7岁。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4例,多囊肾2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例。所有研究对象的肝功能及出凝血时间都在正常范围之内。8例患者分别在使用3个月或更长时间开始出现导管血流不畅甚至阻塞现象。进行B超检查导管内或周围有强回声提示血栓形成。8例患者在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共计32次。导管最长使用时间为30个月,最短10个月。
1.2 导管溶栓方法
确定导管内形成血栓后,立即予以溶栓。操作:准备好消毒用品、无菌手术手套、20mL注射器2支、5mL注射器2支、2mL注射器2支、灭菌注射用水50mL、1万单位尿激酶5支或10万单位尿激酶2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参照美国肾脏基金会透析质量评估标准(NKF-DOQI)尿激酶使用方案[4]。首先尝试抽吸堵塞的导管腔,去除肝素;其次将尿激酶5~1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3~4mL进行配置;用5mL注射器平稳地把配制好的尿激酶液按管腔容量注入堵塞的导管腔,比如tyco36cm导管腔为A(动脉端)1.3mL,V(静脉端)1.4mL,40cm导管腔为A(动脉端)1.4mL,V(静脉端)1.5mL;如有必要,每隔10min追加0.3mL盐水,共2次,把有活性的尿激酶推向导管远端,共保留20~30min然后抽吸导管,若1次无效可重复上述步骤,并把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抽出去,进行血液透析。结束后用肝素钠原液按管腔容量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溶栓后进行血液透析时的血流及透析时间和透析器凝血程度[5],来评价溶栓成功率,能保证透析血流量≥180mL/min、透析器凝血≤2级条件下,透析时间≥2.5h即认定溶栓成功;同时观察溶栓引起的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2 结果(表1、2)
表1 观察指标情况(单位:次数)
表2 溶栓成功率
从上表中看出8例患者进行的32次导管内浸注尿激酶,溶栓1次成功数27次,反复溶栓2~3次成功数3次,总成功率93.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尿激酶是一种内源性纤溶物质,直接作用于机体纤溶系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从而将纤维蛋白凝块降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使血栓溶解。尿激酶的纤溶作用无特异性,也会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其他血浆蛋白质降解。使用尿激酶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出血和轻度过敏反应,如皮疹、支气管痉挛、发热等。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本组患者,导管内形成血栓后,用小剂量尿激酶注入管内进行溶栓,成功率为93.75%,效果良好,其中有1例患者溶栓失败后,给予拔出导管,另外建立了透析通路。8例患者无1例出现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在使用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过程中尽早发现栓塞,积极正确的溶栓治疗,不但可以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维持正常血液透析治疗,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了透析患者的寿命。
[1]贾彦梅,秦红英.血液净化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53.
[2]戎殳,叶朝阳,张斌,等.尿激酶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血液净化,2003,9(19):476~478.
[3]王玉柱.血液净化通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72.
[4]梅长林,叶朝阳,戎殳.实用透析手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0.
[5]张小东译.透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