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美术课在“评”中更有“价”

2011-08-17天津市和平区昆鹏小学

天津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美术评价教师

■天津市和平区昆鹏小学 张 洁

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美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提出:“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小学美术评价,是一种发展性的学生评价。我认为,实施发展性评价,需要树立全新的评价理念,并解决好下面一些环节的问题。

一、明确评价功能

《标准》指出:“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具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既应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是基于一个最核心的理念,即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二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应注意:评价有结果,但不是定论;学生之间有差别,但不强化横向比较的等级,多注意个体在纵向水平上的提高。

教学案例: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神奇口袋”。由于学生刚进入学校,绘画能力参差不齐,于是,我在上课时带来一个大口袋,里面装有各种材质的纸和画笔、剪刀、颜料等材料,与学生一起感受绘画工具的不同性能和特点。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大胆地表现和创造。离下课还有10多分钟,我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有一个男生,他的画非常“特别”,画面构图凌乱,而且没按照我出示的内容画,杂草和月亮搅在一起。我让他到台上来讲讲自己的画,他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指着自己的画,充满稚气地说:“大家好,我画的内容是:月亮姐姐照亮大地,小草们在高兴地跳舞,可是月亮姐姐要回家了,怎么办呢?这时两个聪明、勇敢的小草一使劲儿,便缠住了月亮姐姐,天空就可以一直这么亮了。”男生刚讲完,教室里一片哗然,学生们有的摇头,有的张大嘴巴,更多的是哈哈大笑。这时,我故意皱着眉头问大家:“你们说,小草能缠住月亮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道:“不能!”我反其道而行之,摇摇头说:“老师认为能!”学生们感到非常意外,惊讶地望着我。有一个男生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老师,我不相信小草能缠住月亮,一定不能!”我笑着拍拍他的小脑袋说:“我有办法让小草缠住月亮,你信吗?”学生们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心想老师要用什么魔法呢?我故弄玄虚地说:“我有一支神笔,用它来画小草一定能缠住月亮,孩子们,你们也可以把手中的笔当作神笔,那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呢?”学生们笑了。我趁机诱导他们:“你们是世界的主宰,未来生活的主人,只要大胆想,大胆说,大胆做,就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现在你们认为这位同学的画儿是不是很有创意,值不值得我们给他掌声鼓励呢?”我先伸出手做鼓掌姿势,台下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继续说:“同学们,用手中的神笔修改自己的画吧,使它们更神奇,更美妙。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看看谁能奇思妙想、大胆创作!”学生们认真地改起画来,有的甚至将画纸翻过来重新画,下课铃声响了,他们还画得那么认真,那么执著。

这一节课的效果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不仅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而且绘画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了绘画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而是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确定评价标准

教学中的正确评价,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重要一环。如果以一个标准评价,如凭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等单一性的评价标准,就容易忽略甚至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关注学生的需求、爱好和能力,为每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二是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美术课程评价的难点是如何根据每个不同的课程目标,为丰富多彩的美术作业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教学案例:圆的剪法。美术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剪两个圆,然后进行展示。有的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圆再剪下来,有的学生把纸对折画半个圆再剪,还有的学生拿双面胶的套子做“模具”剪个圆,也有不画圆,直接在纸上剪的。教师表扬那个剪得很圆的学生“手巧”,夸奖那个拿双面胶套印的学生“脑子灵”,也略带调侃地指出:“这两个圆有很大的不同啊!”被点评的学生马上收回目光,头一低,显得无精打采。教师走到这个学生旁边,注意到他在剪的时候是从一张纸的边缘剪起的,而全班大部分学生却是在一张纸的正中央处掏出一个圆来,浪费了纸不说,还花去了不少时间和气力。教师竖起了大拇指,对这个学生说:“你真棒,既节约了纸,又省力!”这个学生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再次看到教师时,目光变得更加真挚!

由此我们需要反思,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细微变化的关注实在是太少了,对一些学生的“细微创造”更是失去了很多的褒奖机会,而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潜力恰恰蕴藏在细节之中。

三、确立评价主体

新课程评价,从评价主体上说,可以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等,学生的自我评价比教师的评价更重要。要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

具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充分明确学生参与评价的重要意义。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是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重要方面,能增强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发挥评价作用。二是教师在参与评价中应发挥主导作用。要在评价中使学生之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应避免相互横向比较带来的负面作用,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促其自我反思,取长补短。

教学案例:小学一年级下册《花地毯》。首先,在教学中,我借鉴了“角色效应”原理,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本课的教学中,我分别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两次转换学生的“角色”。在作业讲评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举“小小评论家”,由他组织大家评选出小组中最优秀的作业,向全班展示,并说一说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同时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和异议。每个学生选择数张自己喜欢的与不满意的作品,以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这幅作品的优缺点。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更易发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优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在欣赏、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也吸取到丰富的经验。在作业评讲过后,我穿插了“拓展”环节。出示了许多花地毯图片,请学生充当“地毯设计师”,设计制作一块块精美的地毯,学生个个都非常高兴,认真细心地投入其中。其次,在教学中避免产生“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现象,称为“超限效应”。在欣赏环节中,我不是唠唠叨叨地评价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引导其自主感悟:单色的清新秀丽、彩色的绚丽多彩、几何图形的巧妙组合、风景图画的自然渗透……在组织形式上,以小组为单位各自组合、自己评析,选择的空间大了,自主的机会多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避免教师灌输产生的“超限效应”。

四、注重评价过程

《标准》提出,应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这是指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

具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美术课的评价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学生的美术操作技能、对问题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思维活动的积极程度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等。美术教师一定要注意收集学生学习全过程中的状态数据和资料,根据评价标准描述、判断,提出反馈和改进建议,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二是增强评价过程与教育过程二者不分离的意识,有效地使用评价的数据资料,发挥其导向、激励、诊断、反馈、总结、成长记录等功能。

教学案例:小学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花》。该课的难点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表现花卉的形状特点。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线描是种新的表现形式,教师应鼓励学生不用铅笔、橡皮等工具,利用钢笔、签字笔、水笔等擦不掉字迹的工具进行绘画练习。我在教学中试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大胆落笔的好习惯。在绘画过程中有个学生画得很拘谨,我鼓励他说:“你画得真用心,画面也整洁,如果你用线再大胆一些就更好了,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画得非常棒。”这样评价,不但肯定了成绩,而且指出了不足,学生乐于接受。

在巡视中我发现一个学生把主体部分画偏了,还有些小,我请同桌学生给点建议。同桌学生说:“你可以在花的后面加一扇窗,在花盆下面加上窗台,画面充实了,就不会显得偏了。”同学的建议得到小作者的认可。

课堂上我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通过“零否定”评价,在正面引导的原则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绘画写生过程中,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在画仙人球的同时还在上面加了眼睛、嘴,影射他的同桌同学。我没有武断地批评,而是肯定他用图案装饰的方法,值得大家学习,我鼓励他说:“我想,不久的将来,你设计的新形象一定会成为未来的流行趋势的。但在创作中还要考虑同学之间的友情啊。”这个学生听了我充分的肯定、善意的批评,频频点头,欣然接受了。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即兴评价,其中运用了简单而有效的体态语言评价。如: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这些发自内心、无声的评价,在课堂上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运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同时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美术课在“评”中更有“价”。★

猜你喜欢

美术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创意美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