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新生要热烈更要求实

2011-08-17

天津教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入学纪律新生

■本刊特约评论员 荆 平

新学年伊始,新生入学,各学校都是喜气洋洋。响亮的标语口号,隆重的开学典礼,教师、学长语重心长的话语,都足以让新生们热血沸腾。

学生迈入新学校,升入高年级,踌躇满志。此时,借助一定的形式,帮他们点燃激情、提升理想、增强干劲,既是不可或缺的工作程序,也是不可多得的教育机遇。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学校的热热闹闹如绚烂夺目的烟花,轰轰烈烈之后便烟消云散,没有了下文,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热烈欢迎之后自然是按部就班地开展教育。做事有个道理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做事要注重良好开局,教育学生也是如此。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能把他们培养得具有这样那样的素质、能让他们实现这样那样的目标,绝对是胡言乱语,但因其是长期任务而留待以后再做或干脆不做,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着眼于整个学段,根据学生特点精心筹划、缜密实施,上好方方面面的第一课,使他们初步树立美丑意识和纪律意识、懂得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知道珍爱生命和尊重友谊,为他们或3年、或6年的学校生活奠定良好基础,是可以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

教育和引导学生知荣辱、学做人是学校的首要和长期的任务,各个时期有不同的教育重点和教育方式。开学之初,最要紧的是学校表明态度,旗帜鲜明、形象具体地向学生说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使学生知道社会和学校需要什么样的人、鄙视什么样的人,从而引导学生向荣拒耻。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手推出的“开学第一课”,从2008年举办以来,紧密结合社会热点,牢牢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以生动的形式,进行主流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心灵盛宴,懂得珍爱生命、理解大爱、放飞理想、珍惜幸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教育和引导学生会求知、长智慧是教师和学校的中心活动。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只要是新生,他们每走进一所新学校就是人生的一个新转折。知识的不同分类、知识容量的不同量级增加、教学方法的重大改变、学习方式的被迫调整,都迫使学生不得不扬弃“熟悉”、习惯“陌生”,而这个过程往往成为学生分化的过程。因此,学科教学之始重在说明课程特点、揭示学习规律、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学习习惯,一定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力求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衔接自然。

教育和引导学生爱生命、重友谊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新生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走进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都会有一个充满幻想、感到新奇、孤独寂寞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上课、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可能感觉不习惯甚至遇到困难,刚走出家门住进集体宿舍的学生有时还会哭鼻子,最需要教师的温情和同学的友谊。这是建立师生情感、同学友谊和凝聚班集体力量的大好时机。教师既要展示慈母之心,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来播洒阳光和雨露;又要调动新生内心深处的坚强因子,使其自己驱散心中的阴霾;更要教育学生互相帮助、爱护,引导学生从尊师爱校做起,进而奠定爱国主义基础。

教育和引导学生懂规矩、知行止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纪律是行为准则、做事规范,也是战斗力的保证、攀登高峰的阶梯,任何组织和单位没有坚强的纪律就没有秩序和力量可言。纪律靠强制力来维护,要严肃惩处每个敢于破坏纪律者;纪律又属于道德范畴,需要成员自觉遵守。因此,要建设一个秩序井然、奋发有为的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就要在入学之初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明明白白、详细具体地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要怎么做,让学生初步形成秩序意识、纪律观念。有的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只讲学生不准做什么、怎么做,不说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甚至什么都不讲,完全凭处分和惩戒树立纪律的权威,还以为这是严格管理。其实,这是“不教而诛”,忘记了教育者的责任。高度的纪律性从来都是出自高度的自觉性,处分和惩戒只会带来消极和反抗。★

猜你喜欢

入学纪律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纪律
新生娃萌萌哒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