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岛型城市建设发展探索

2011-08-15程郁淇

山西建筑 2011年11期
关键词:长海县组团海岛

程郁淇

0 引言

我国拥有18 000 km漫长的海岸线、6 500多个海岛和近300万km2的海洋国土,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我国的东南沿海城市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中心地带。但在岛屿开发利用方面,相对于世界上著名的相对成熟的地中海岸、夏威夷、巴厘岛、冰岛等,我国只处于起步阶段,正面临着迫切的转型发展需求。本文以大连市长海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探讨海岛城市的转型发展之路。

1 项目背景

长海县地处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部海域,东与朝鲜半岛相望,西南与山东省庙岛相对,西部和北部海域毗邻大连市城区及普兰店市、庄河市,为大连地区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区域,是我国八大群岛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下辖大长山岛镇、小长山乡、广鹿乡、獐子岛镇、海洋乡,县域面积约7 862 km2,其中海域面积达到7 720 km2。随着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实施及长山列岛旅游度假区的提出与建设,作为海岛边境线的长海县逐步实现全面开放,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

2 发展定位与战略

2.1 城市性质与职能

通过对长海县发展宏观条件的分析,规划确定长海县的城市性质为:国际旅游度假胜地,北方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生态宜居的海岛型城镇。城市职能为:国际级的群岛型旅游度假胜地,大连海洋渔业经济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连地区重要的地方港口和二类开放口岸,长海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现代化的生态、宜居海岛城镇。

2.2 城市发展战略

结合上层次规划及长海县转型发展实现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规划长海县全面实施“国际旅游、海洋牧场、生态可持续”三大发展战略,立足渔业兴县、旅游旺县的海洋产业发展重点,最终建成现代化海岛生态城镇。

1 )国际旅游战略。从大环境、大区域、大旅游高度出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前提,通过发展生态海岛型的国际度假休闲旅游业,提高海岛的知名度,带动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海洋牧场战略。加快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贯彻“精养、细耕、深开发”的渔业发展战略,本着调优、调强、调特的原则,以龙头企业为旗帜,坚持走科技兴海、生态用海的渔业发展之路,大力建设结构优化、品种优良、生态环保、影响力大的绿色海洋牧场。

3 )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海岛生态和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同步进行,依据环境容量严格控制发展规模,做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 规划重点

1 )研究区域统筹发展。重点协调与大连市及周边其他县区产业的联合和互补发展,市场与资源的合作利用,旅游景点开发与旅游线路的组织等,实现统筹下的差异化发展。2)确定转型后的城市性质与规模。根据长海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态势,合理确定长海县实现转型后的城市性质与规模,切实有效地指导城市规划和建设。3)优化产业结构。抓紧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及海岛对外开放的契机,加快发展海岛旅游经济,促进渔业产业化发展。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传统渔业养殖、捕捞向旅游消费、产业化渔业经济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4)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用地布局与现有地形条件和功能定位相衔接,并在用地条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改善现有交通网络,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撑。5)妥善组织内外交通。考虑到海岛城市的自然属性,结合长海县的县域交通现状,构建以海运为核心,以陆路交通为辅助,以航运为补充的便捷、畅通、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系统。6)城市特色塑造与生态环境保护。尊重城市原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风貌,在对海岛生态环境进行充分保护的前提下,打造“山、海、岛、城”一体化的城市特色景观体系及原生态的自然、人文景观体系,突出地域特色,营造以海洋、海岛、渔业文化为特征的特色城市。

4 空间发展

1 )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与职能分工。

由于长海县群岛型的地理特征,本次城镇空间结构体系规划放弃了传统轴带型体系,转而采用多极核式空间体系,具体可概括为“一核三片区”。

一核:一个组合城区。

随着大小长山岛之间跨海大桥的建立,两岛之间实现“硬连接”,共同构成组合城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其中大长山岛承担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岛休闲度假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小长山岛发展为海上垂钓、私人岛屿开发为主的海岛旅游度假区。

三片区:三个极核发展区。

构建以广鹿乡、獐子岛镇和海洋乡城区为核心的三个极核发展区。其中广鹿乡为以国际会议和休闲运动为主的海岛旅游度假区;獐子岛镇为海产品养殖与加工基地及休闲渔业观光旅游区;海洋乡为军事管理区、生态岛屿。

2 )大长山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根据长海县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区的发展思路,结合现状和自然地形地貌,规划提出城区的建设用地战略为“大集聚、小分散”,即为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居住、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由现状的分散式分布向城区中部集聚,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同时结合现状条件分散布置旅游用地,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规划总体布局方案为以“两心、多点、一链”为主体的“珍珠链”式结构。

两心:指四块石湾底区域的老城组团及其东侧小泡子村区域的新城组团。其中,老城组团主要实现城市功能的调整,搬迁四块石湾底区域的行政办公用地,将优良的岸线资源让位于旅游业,依托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设施发展成为城区的综合服务中心;新城组团主要接纳老城组团搬迁出来的行政办公用地,并以之为带动,形成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及居民生活中心。

多点:指依托现状发展情况及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形成的多处旅游设施组团。其中,城区中部主要结合现有旅游设施发展北海湾区域,推进高档接待设施的建设;东部重点发展饮牛湾区域形成大型综合旅游度假区,发展休闲度假、体验游乐、商务会谈类型的高档旅游业;西部结合现状适度发展小型的旅游观光度假区,以新奇、特色为主要发展方向。

一链:指连通城区各功能组团的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各功能组团之间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

在“两心”与“多点”之间的地带,现状自然植被保存较好,规划设置为生态山林控制区,以保持城区优质的原生态基底和优美的海岛景观特色。

5 结语

海岛型城市的建设受自然条件、政策条件影响显著,其规划具有独特性,需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结合城市的区域特色、政治、经济、人文背景,综合协调各方面需求,打造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生态可持续的海岛型城镇。

[1] 朱淑琴.世界著名海岛旅游胜地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J].今日海南,2010(5):31.

[2] 沈陆澄.生态·海岛·城市——广东南澳县总体规划探索[J].规划师,2004(10):45-48.

[3] 卢 昆.海岛旅游开发的特殊性及策略探析[J].社会科学家,2010(7):89-91.

[4] 杨 洁,李悦铮.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1):38-43.

猜你喜欢

长海县组团海岛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大爱小和爱
在海岛度假
兵器组团“打雪仗”
组团给石界老前辈拜年去!
森林病虫害防治浅析
长海县工会服务职工办实事系列活动掠影
神奇的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