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1-08-15岳敏

山西建筑 2011年11期
关键词:进程土地利用耕地

岳敏

伴随着城镇化,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成为广大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1]。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土地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耕地数量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弥补耕地资源不足的后备土地资源数量较少,因此,人多耕地少的局面难以改观。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对农产品需求进一步上升。这将更加加剧现有土地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1 我国城镇化问题分析

1.1 我国城镇化的历史演进及发展[2]

1.1.1 我国城镇化的开始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正处在二战后的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现时期。这时候国家发展的重点是工业化,此时形成了以工业化为主体推动起来的城镇化,初步形成了城镇化的开始阶段。在当时,虽然没有制定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但由于没有农村人口进城工作和定居的限制,工业化发展基本上和城镇化同步进行。1.1.2 我国城镇化的曲折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政策的失误,各地盲目扩大建设,城镇人口猛增,城镇化率一路攀升。实际上国民增长无法支撑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加上天灾人祸进一步造成国民经济萎缩。后来又经过“文化大革命”,使得当时中国的经济趋于崩溃。城镇无法容纳如此众多的人口,后来在“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口号带动下,城镇人口逐渐减少,城镇化率显著下降。

1.1.3 我国城镇化的恢复和缓慢增长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党中央正确的领导,由于一些下乡知青回城和大学招生等,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有所恢复。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地增长。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非农就业幅度明显增加,城镇化进程速度随之加快。但由于户籍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农村人口进城的数量,使得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发展较为缓慢。

1.1.4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不断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探索后,逐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时,国家的任务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迅速增长,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2 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的重大意义

1.2.1 解决和协调“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些年,以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农民收入增长过慢为突出表现的“三农”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由于城镇化落后,有限的土地承载着过多的农业人口,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制约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至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得有限的土地上进行耕种的农业人口数量减少,同样的产出分配给数量较少的人口,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1.2.2 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农村的社会经济各方面更科学,更有效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市场化,工业化,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相结合的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技术化,社会化的发展进程。

1.2.3 实现城镇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城镇化进程中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加强了城镇房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工业,商业,手工业等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改善了城镇环境,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并间接的带来了良好的就业形式,节约了土地、交通运输费用,节约了有限的土地资源,有效节省了大量能源消耗,也侧面改善了生态环境,是实现城镇全面、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3]。

2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2.1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1 土地利用效率低

在我国,人口数量多,基数大,人均耕地较少,城镇化过程中需要的土地十分稀缺。在这些条件约束下,土地的有效、合理利用迫在眉睫[4]。但现阶段,土地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效率并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很多小城镇建设中土地粗放利用;2)乡村居民点建设占地过大,且布局极为散乱,用地结构不合理。

2.1.2 城镇化占用耕地问题严重

城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转变的过程。因此,城镇化问题的焦点是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也是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5]。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市建城区面积的扩大和耕地的减少,且占用速度沿海地区较快,中、西部地区较慢。

2.1.3 土地污染严重及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又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更多的注重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和生态效益。这对土地造成严重的污染,土地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从而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2.2 城镇化过程中影响土地利用因素的分析

1)人口增长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中国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的同时,也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根据预测,我国人口总量在未来几十年内将不断增加,2030年将达到最高峰。而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定量的土地资源维持其基本的生存。为了满足新增人口对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房地产的需要,将会有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住宅用地、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用地[6]。2)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不管作为生产要素还是作为活动的载体和空间条件,土地对经济发展都起着基础的促进或制约的作用。经济发展的过程,即是土地利用调整的过程,也是促使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的过程[7]。

3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3.1 树立科学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理念[8]

3.1.1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人口政策相结合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增长速度快,给有限的土地造成了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导致人地关系紧张,这是造成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问题,必须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逐渐提高人口质量,形成普遍高素质的国民,达到人口数量的零增长以及负增长[9]。

3.1.2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法律法规相结合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土地利用的行为不能仅靠伦理规范和自然界的惩罚来制约,必须有适当的法律进行规范、合理的制约,以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也需要与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正确引导。

3.1.3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给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完备的技术标准和无限的动力。在进行土地利用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与土壤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可操作的方法体系,形成了完备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标准来推动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顺利进行。在现实中,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科学技术有效、合理的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

3.2 城镇化的发展要与耕地保护相协调

3.2.1 城镇化的发展对耕地的影响

1)正面影响:虽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攀升,必然要大量的占用耕地。但从理论上来看,基本保持了人均耕地面积的动态平衡。农村人口的平均占地面积大于城市人口,人口的城镇化不仅没有浪费土地,反而起到了节约土地的作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土地的粗放利用也逐渐向集约性利用和可持续利用转变。2)负面影响:当前,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逐渐扩大的城市在不断的侵吞着农用地面积,造成耕地总量的不断减少,耕地质量的持续下降,导致了粮食总产量下降。同时,伴随耕地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这对城市的安定带来了负面影响,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10]。

3.2.2 正确处理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城镇化进程中,为了持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缓解耕地压力,需要正确处理城镇化程度和耕地保护的关系,唯一的途径就是进行土地的集约利用。但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有限度的,过度的集约会破坏土地[11]。

3.3 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

在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一些客观的历史原因,我国城市结构不合理。一些行政单位,占地大,产出低的企业占据了城市中价值较高的地段,而一些占地小,产出高,能给国家创收的企业却处在相对边远的地区。在用地结构调整中,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于工业用地,应尽量布局在能满足其生产需求的能源、原料、技术、劳动力供应较多的地区。对于生活用地,在布局时,应着重考虑生态条件,远离空气、饮水、噪声污染严重的地区。公共设施用地,应布局在能够满足城镇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地区。因此,对各类用地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使得人地关系和谐。由于在我国的土地利用中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在土地利用中要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掘土地的潜力。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合理进行乡村居民点的建设,使其结构合理。充分利用城市建筑用地,要保证其在征用后合理布局,集约利用。另外,在我国的土地利用中存在土地污染严重及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则要提高人民的素质,实现土地的优化使用和绿化保护,防止土地的沙漠化。合理灌溉农田,采用滴灌等科学灌溉方法,防止土地的次生盐碱化。

4 结语

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研究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意义重大。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要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土地利用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通过技术的进步、产业的升级、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等,土地的利用将会越来越规范,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将会实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土地的规律性,确定合理的城市用地规模,客观的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正确的评估土地利用的方式,科学的制定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策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1] 林英彦.土地利用概要[M].台湾:台湾文笙书局,1995.

[2] 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 欧名豪.土地利用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秦大河.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 石晓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

[6] 冯海发.农村城镇化发展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7] 安东旭.试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的内涵开发和资源利用[J].城市研究,2000(3):47-49.

[8] 陈美球,吴次方.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4):15-21.

[9] 胡必亮.城镇化道路适合中国[J].南方周末,2003(8):33-34.

[10] Eric Lambin,Turner B L,Helmut J Geist,et al.The Cause of Land-use Change and Land Cover Change;Moving beyond the Myths[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01(11):88-89.

[11] Gunther Fischer,Liaiang Sun.Modle Based Analysis of Landuse Development in China[J].Agriculture,Ecosystem and Envitoment,2001,85(3):163-175.

猜你喜欢

进程土地利用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