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城市设计理论浅析

2011-08-15吴鹏

山西建筑 2011年17期
关键词:林奇凯文总体

吴鹏

1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对象

总体城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城市整体的空间环境质量来达到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空间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部分,物质的部分主要指城市的形态、实体空间、城市景观等显性的要素,精神部分更多偏重于城市的文化、内涵、历史传统、地方习俗等隐性的要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城市的综合环境。

城市空间的使用者是人,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人,因而,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不仅仅是城市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人”,也就是说,人在城市中展开各种活动的要求、人的心理行为研究在城市设计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观念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作为总体阶段的城市设计,是以整个城市作为平台,研究“城市”这一层级上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市民在其中的活动及心理行为需求。

1.2 《城市的印象》所提供的方法与理论

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的印象》中向我们描述了一种方法:通过观察者在现状城市中的观察,再记录下观察者的视觉感受,以此作为个人对城市的“印象”,也就是城市针对个人的“可识别性”,通过分析、归纳,建立一个城市的“公众印象”[1]——即大多数人对一个城市的主要印象。进而通过研究,确定了构成公众对城市建立印象的五个基本要素:道路、边沿、区域、结点、标志[1],这些要素也就是在对城市的空间环境研究中需要把握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是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凯文·林奇认为,能够使公众建立深刻印象的城市,必然是上述五个要素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相互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凯文·林奇认为,印象构成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是共同作用的。印象是一个连续的场,一种构成因素变化的干扰会影响其他所有的因素,识别一个目标不仅要依靠其自身的形状,也要依靠整个脉络。

印象同时是变换的,所容面积的不同、视点、时间、季节的变化会使印象发生变换。城市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印象的持续,因为原来印象的不断变化会使人产生行动和感情上的紧张。

1.3 凯文·林奇理论的运用

在我国现阶段规划体制下各阶段的城市设计实践过程中,应该结合设计的具体对象有机的将凯文·林奇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来,做到更有效的对城市的空间环境进行控制与塑造,提供市民良好的生活空间并得到良好的心理感受。

为更好的使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增强,同时结合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体系下城市设计编制的具体情况,我们有必要将凯文·林奇提出的城市设计的五个要素结合具体对象进行深度的理解并拓展,更加明确、细致的控制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凯文·林奇提出的建立城市印象的要素是与具体的研究对象相联系的,一些城市级的节点,在针对城市地段进行研究时它就是一个区域,所以要素的概念是相对的。同样,建立印象路径的道路以及边沿、标识等要素也有层级关系,针对城市和一个具体地段,我们所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进行我国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时,应该把握住我们关注的重点,建立清晰的层级关系,灵活的运用凯文·林奇的理论和方法。

1)凯文·林奇所谈到的道路,按其在城市中的作用可以分解为若干方面:它是建立城市印象的途径,是城市景观组织骨架,其中可分为不同层面的景观轴线以及一些次要的起连接作用的线性要素;一些重要的道路同时也是(城市的、城市内各区域的)边沿,因而它们也是城市中重要的界面;当连接节点、标志点时,道路扮演着视线通廊的作用;作为与城市中的实体空间(建筑、构筑物等)对比的一种空间形式,道路同时也是开敞空间的一种形式。

2)边沿作为一种线性要素,首先反映为城市的外围轮廓,是城市最重要的界面,研究的问题牵涉到城市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城市内部各区域高度所决定的天际轮廓线;城市内部各区域的边沿同样反映为一种界面关系,同时影响着景观轴线的形成。

3)城市内部各区域形成的条件是使其具有各自的特征,从城市景观的角度来看则反映为城市的景观分区;各分区的形成依托于内部的建设密度的控制、色彩控制,高度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一些分区的特色;各分区往往还利用一些开敞空间构成该区域的空间组织中心;各自具有一定特色的区域要共同构成整体的城市,区域间的联系尤为重要,绿化系统往往可以使相互间的联系自然而富于生气。

4)节点在城市中起着重要作用,景观节点是人们认知城市的窗口;城市的门户空间也是重要的一种节点的类型;节点在城市市民的游憩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5)标志往往是富于特征单一的形体要素,建构城市的标志体系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建立,并有利于人们对城市的认知。考虑视点的因素,伴随着标志点的往往还有视线通廊的建立。

2 中国现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

基于对国内外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认知和一些具体实践项目的了解,并结合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初步提出我国现阶段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的理论依据

1)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全过程,总体规划阶段同样有必要进行城市设计的研究;2)城市设计是为提高生活质量所进行的城市形体空间艺术的塑造,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城市职能、审美走向、自然生态的作用,创造出舒适、方便、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3)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唤起人们对城市综合环境问题的关注,具有塑造、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生活环境的职能。

2.2 进行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

1)探讨我国现阶段新形势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城市设计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与总体规划相结合;

2)注重生态和环境意识,使城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轨迹;

3)通过城市设计来增强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发展控制的可操作性;

4)“以人为本”,创造适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的舒适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2.3 城市总体设计的原则

1)注重分析城市及周边环境特征,进行针对个体城市,突出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

2)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相互反馈,把握城市总体规划思想,进行互动的城市设计编制;

3)从横向、纵向两个方面对城市总体进行城市设计,横向为总体层面的城市各系统的综合研究,纵向为总体—局部—个案的系统研究。

2.4 总体城市设计的目标

1)根据城市特征及环境特征,结合地理、历史、人文特征,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综合环境;2)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的城市综合环境;3)创造高品位的城市生活空间,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总体城市设计的理论框架可以大略归纳为:在一定的理论依据的指导下,通过对城市现状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查、分析研究工作;明确相对于城市的城市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通过一定的手段与途径(包括对收集的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整理,确定特定城市的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深度,进行城市设计层次的分析研究,提出多方案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等);提出总体城市设计成果,成果应包含不同的层面,有总体层面(该阶段城市设计的主要成果)、分区层面、局部重点地段层面,相互间是一种在高一级层面控制指导下进行深化、展开提出意向性的低层面成果;城市设计的成果再通过一定的手段与途径(包括:将城市设计统一纳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动态设计,分步实施;对重点区位特定的开发强度的控制;对重点地段在规划管理上特定的要求;为下一阶段的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留下充分的创作余地等),进入实施阶段或对下一层面的城市设计发挥控制指导作用。总体城市设计同总体规划一样有相应的设计指导期限,每次城市设计实施后的具体建设情况都将作为下一次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改善,使城市设计工作成为动态的对城市建设产生指导作用的法定文件。

[1] 凯文·林奇.城市的印象[M].项秉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6,14-22,41-76.

[2] 李建斌,张满新.一种基于符合学理论的认知城市方法[J].山西建筑,2009,35(18):12-13.

猜你喜欢

林奇凯文总体
肿瘤也有可能遗传——林奇综合征
会飞的机器人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凯文·杜兰特 危险关系
恍若隔世 凯文·加内特
无 面 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