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2011-08-15吴智勇

山西建筑 2011年17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大学校园廊道

吴智勇

近年来,山西各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而基础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跟不上招生规模的扩大,形成了目前特有的校园拥挤局面。迫使广大师生和学校决策者重新审视传统的校园规划与设计,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使校园环境不仅是生态可持续的,也要保持地域文化特点,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所在城市与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展校园生态景观建设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1 山西省高校校园景观环境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山西省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区及周边地区,如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等都是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这些老校区与城市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氛围能够较好的融合,并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学校也在不断建设,校园内也在一天天变化着,新旧景观的对比在校园内随处可见,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分析如下。

1.1 忽略对当地地域因素的考虑

1)景观设计忽略因地制宜。一些高校存在追求美学要求,而忽略气候因素的影响。如高校盛行的水景设计,往往忽略了选址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的校园附近没有河流,开挖很大的湖面就很不适当。山西风沙大、气候干燥、冬天寒冷,应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建筑物选址和植被的选择应缓解气候的不适。2)植被的选择。a.没有充分考虑地域环境因素对植被生长的限制,经常选择一些在山西地区不易成活的树种和难以生长旺盛的树种。b.未从生态的角度来对校园的各项规划设计进行精雕细琢,校园环境上只是满足一定的绿化面积,校园内普遍乔木少,草坪多,环境质量并不高。

1.2 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缺乏特色

在改建中盲目的建设不仅割裂了校园的历史,模糊了校园的传统,也使高校校园逐渐丧失了其应有的特色,缺乏地方特色,这与大学多样性,个性化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

1.3 空间过大,尺度失真

追求大空间、大轴线、大广场,这样的环境设计在建成后,往往会发现失真,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活动,感觉并不舒服,这与校园环境空间所需要的安宁、亲切、宜人的氛围相悖。失去了适合的尺度,校园就变成了一个非人性化的空间。

1.4 绿地指标未达要求

针对山西现今高校绿地建设水平,一般老校区和新校区的绿地面积应该在50%以上,绿地率不能低于50%,其中乔灌木的覆盖率不能低于30%,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大学校园绿化都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1.5 人工景观的不适

大量的人工建筑物成为景观的基质而完全改变了原有的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且缺乏多样性。

2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理念

2.1 因地制宜,天人合一

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强化地方独特特色、顺应地方文脉、反映地方特色。在规划设计构思上深入研究,使校园设计的各个要素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有机联系、相互协调的综合整体环境。根据所在城市的特点,发扬传统优势,创造出相应的校园环境特色。

2.2 文脉继承

1)环境风格的建立。充分利用校内独特的地域自然景观,创造风格浓郁的建筑环境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2)历史环境的保护和现代精神的创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并将这些历史刻写于校园环境之中。通过阅读这些反映校园历史的建筑、雕塑、碑刻、林地能帮助学子更好的领悟校园精神。

2.3 景观环境结构生态格局

1)斑块。山西地区大学校园内斑块的大小、数目、开关和位置要根据校园所处的地理环境来确定,在保留原有生态斑块的基础上,再进行其他人为生态斑块的组合;其次,考虑山西地区特有的气候、水文、植被、地貌等因素来进行斑块的设计和组合。

2)廊道。大学校园廊道用来连接各个功能区,植被廊道则起到连接各绿地斑块的作用;道路廊道的宽度根据交通量的大小而定,植被廊道的宽度因连接的斑块大小的不同而不同。

3)景观环境结构的两个重要空间规律:a.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格局。大学校园生态景观空间格局应遵循“大集中、小分散”的景观生态格局,校园内的游憩休闲区、生态林以及广场空间是校园空间的大型斑块,各个功能分区和绿化斑是小型斑块,大小斑块之间通过道路廊道和绿化良好的道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b.完整与渗透的景观组合格局。校园景观生态格局中,大型的绿地斑块与周围建筑斑块之间的渗透作用,是通过师生来完成的,置身于建筑之中的师生,可以看到绿地斑块内的优美景色,会身不由己的去亲身体验,或者是在建筑中欣赏,这样就间接的产生了渗透作用。

2.4 可持续发展

作为校园可持续研究的核心思想是在进行校园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将社会化、生态资源、经济发展三大问题平衡考虑作为校园环境发展的基本方针。而且,校园在规划设计时既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充分顾及学校未来发展,在做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的同时,应预留出进一步规划的余地。

3 山西高校校园景观环境元素设计方法

1)水体。在对山西地区大学校园进行选址和水景设计时,若基地中或旁边有丰富的自然水体,应充分利用其水资源和水文化,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意味的水景,使之成为城市水系的延伸。在进行人工水景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将附近河流或其他水源引入校园,或者在降雨较多的地区采用挖池存蓄雨水的方法,这种办法容易形成较大的水面。如果是完全人工制造的水景则水面不宜过大,以免浪费水资源。2)植物。校园绿化植物配置,除道路两旁的行道外,一般采用自然式的配置方式,即采用成丛,成群,成林的方式栽植,以形成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疏密有致的景观。3)色彩。校园建筑色彩是展现校园风貌特色和个性气质的重要景观,优美和谐的建筑色彩将给校园增添无穷魅力。校园的色彩可以通过植物的颜色和建筑立面以及地面的色彩来表现,且校园环境的色彩必须突出地域特色并且与周围的建筑相协调。4)道路。校园道路网络是典型的廊道类型,具有明显的人工特性,也是校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环节,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绿化配置与设计,对道路环境进行再创造,将绿色引入道路空间。在设计中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注重植物群落的有机搭配,构建绿色生态廊道,以实现校园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主要表现为:乔木+灌木,乔木+草坪的植物配置方式。5)环境设施小品。休息的椅、凳、桌、废物箱、公厕、邮筒、电话亭、自行车存放处、亭、廊、钟塔、灯具、旗杆、雕塑等等。校园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主要有休息、安全、方便、遮蔽、界定领域,以及增加空间的场所意义等功能及作用。校园景观的美是整体的,也是细节的,正如建筑的美要通过细节体现出来一样,校园景观也是由精美的细部构成,是体现着一定风格与人文特征的综合体。其中景观小品无疑是形式最为丰富、功能最为多样的重要细节。6)入口。校园入口是由外部空间向校园过渡的重要空间。在设计时应注重可达性和可识别性的表达。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校园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7)广场。广场作为校园空间艺术处理的精华,往往是校园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集中体现的场所。因此,校园中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非常重要。8)户外学习区。户外学习区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设计应当营造出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9)教学区。教学区为学校的核心校区,包括所有的科研和教学用地,该区内分布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和办公楼等建筑群,一般已建科研教学区内绿化基础较好,大部分树木已经成林,自然景观的骨架基本已经形成,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绿化改造的目的是为广大师生创造安静,幽雅,舒适美观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因此绿化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增加植物种类而丰富该区植物多样性景观。

以上从以山西地区地域特点塑造校园生态景观的方面探讨了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的要点和方法,提出大学校园生态景观设计应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植被因素、水文因素以及人文因素。校园环境设计是一个历史性的持续发展过程,它不应当割断文化历史,只追求时尚,也不应当固守传统,只追求经典,而应当在历史承续、时尚与经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1] 涂慧君.大学校园整体设计——规划、景观、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7(7):14-17.

[3] 何镜堂.当代大学规划设计理念与实践[J].城市建设,2005 (9):4-10.

[4] 俞孔坚.将稻香融入书声——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05(5):12-16.

[5] 沈 杰,潘云鹤.论泛生态化校园规划[J].校园规划,2005 (11):12-14.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大学校园廊道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