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的思考
2011-08-15刘玉新
刘玉新
作为挂牌不久的山西大同大学四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学校图书馆新馆已于2008年10月15日正式对本校师生开放,开始服务广大读者,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图书情报、信息基地和学术交流的作用。新馆占地面积8707 m2,总建筑面积37083 m2,主体分五个区(命名为A,B,C,D,E五大区域),主楼7层,其余分别为2层,3层,5层,新馆有多个阅览室、5000余个阅览座位和设施先进的学术报告厅等。该建筑呈双弧线形外廓,坐西向东,南北长约78 m,东西长约211 m,高度为23.95 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极富动态效果、充满现代气息,是山西省的一项重点工程。经历了两年多的新馆使用体验,作为该馆工作人员之一的笔者对这座新馆建筑的了解和认识逐步加深,再加上职业责任感的因素,引发了对这座图书馆新馆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考和体会,本文将着重对新馆建筑设计的特色优点和设计缺陷两个方面发表些粗浅议论。
1 新图书馆建筑设计的特色及优点
1)作为新校区重要标志性之一的新图书馆建筑,它在选址及建筑造型设计的特殊性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a.在选址方面: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新馆坐落在整个校区中心区的核心位置,处于新校区中轴线的西部,东面通过校园喷泉广场与艺术学院大楼遥相呼应;北面为又一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新校区主楼(办公教学综合大楼),图书馆新楼似乎为它的一只右臂;后面隔着一条道路与一个幽静典雅的园林景区相邻。总的来说,新馆选址基本符合既是高校三大支柱的重要部门又为新校区一个重要标志性建筑的选址原则:位置适中,建在校园的教学区,远离生活区和运动场等喧嚣的场所,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等。b.作为新校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新馆建筑在视觉效果的设计表现上突出体现了其标志性:从远处看它就像一册直立的充分打开的书本,经过艺术化设计高低错落有序,设计新颖,造型独特,极富动态效果,充满现代气息;外墙色彩采用代表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的宫墙红,充满着知识殿堂所特有的神秘魅力,再配以墨绿色的玻璃幕墙,加上图书馆周围的绿树花丛衬托,显得高雅、宁静和大方,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新校区中心区域主要建筑大都以灰白色为主,新图书馆独特的色彩与双弧线形外廓与周边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进一步突出其标志性,并与周边各个景观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2)新馆设计充分考虑了学校发展的趋势,在体现“藏阅合一”的布局时,尽量扩大阅览区域,改变了以往“藏大于阅”的旧模式。阅览区域的加大,便于新图书馆进行大开放的管理模式和超市式的藏书布局,给广大师生阅览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使每一位入馆读者都可以真正体会到遨游知识海洋的乐趣,新馆现共设5000余个阅览座位,可接待读者日均近万人。
3)新馆在内部功能设计上采用了“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现代化图书馆理念,网线端口遍及馆内各角落,共有网络端口750个,供读者使用的电脑500台,实现了图书馆局域网与INTERNET校园网的连接。
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统一、大开间”模式设计理念已成为图书馆设计的主流理念,许多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建筑都实现了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载。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新馆设计也表现了很大的灵活性,即将图书馆内部划分为不同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分别实现相对的“三统一”,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
5)新馆在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方面着实下了番功夫:a.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优美高雅的室外建筑环境。新馆背后是大区域的园林景区,为读者提供了宁静典雅的学习环境和休闲之地;前面是宽阔的新校区广场,广场上鲜花盛开,绿树环绕,特别称道的是在广场建有一个规模极大的音乐喷泉景观,伴随着优美欢快的音乐节奏,喷涌出形态各异强劲的水柱,寓意为“知识之泉常涌,知识创造着美好世界”。b.在室内建筑环境设计方面:走进新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气派的大厅,分为上下两层,位于大厅中央的设计独特的半旋转式楼梯将两层相连,使读者感到清新爽朗。为适应休闲社会的到来,宽敞的大厅可设置一些休闲区域,可摆放相应的休闲座椅,为读者提供充分的放松紧张心情和开展自由讨论的空间,体现出对读者的人文关怀。
2 新馆建筑设计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1)新馆依旧没有摆脱传统模式,没有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流行的“大开间、无间隔”图书馆建筑设计方式,各层特别是阅览区域还是由多个阅览室组成(C区阅览区域每层有四个阅览室),数量多空间小,各层没有通透扩展的大平面阅览区域,不适合实现藏、阅、借一体化的新管理模式。再者就是我馆阅览室开放时间每天长达14 h,需三个班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如此数量的阅览室设置势必增加相当数量的工作人员,造成人力资源上的浪费。
2)新馆设计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回音嘈杂声大:从新馆使用至今,上至校领导下到普通读者,反映最多的意见就是图书馆不安静,特别嘈杂,显得秩序很乱。尽管图书馆对此问题非常重视,并加大管理力度进行整顿,效果也不太明显,究其根源就是图书馆建筑内部没有使用任何吸音材料,没有采取任何消音措施,造成回声分贝大、传播距离远,在同一个阅览区的同一层,一个人在一端打手机,声音可传至52 m远的另一端,甚至到其他楼层。新馆每天要接待近万名读者,喧嚣声就可想而知了。
3)《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为了保证这些特殊读者的学习权利,图书馆在建设中应做到无障碍规范设计。大同大学新图书馆设计在这方面的做法上,尽管在大门楼梯两侧设有残疾人通道可进入图书馆,但只能通过货梯进入A区的所有楼层,却无法进入E区和C区三层以上楼层区域。再有就是运书通道不畅:处于A区的采编部如果想将加工好的图书运往C区和E区,只有二层有平行通道,到其他层就需要人工通过楼梯搬运,工作任务繁重且工作效率低。
4)通风不畅。新馆窗户采用的是玻璃幕墙,打开时只能从下部外推,敞开不大的一条通风窗口,通风效果极差,每到夏季高温季节,在现阶段暂时未安装空调的情况下,阅览室如同蒸笼,读者挥汗发奋苦读,学习环境极其糟糕。
5)自然采光效果差。由于坐西朝东的新馆双弧线形外廓的独特外形,阅览室窗户朝向基本为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自然光线不好。再有就是绝大部分阅览室的窗户都是采用墨绿色的玻璃幕墙,外表华丽,但进入室内发现自然采光效果很差,大白天也常常需要灯光照明,造成能源上的浪费,与当今提倡的节能环保要求不符。
6)空间利用率低。在几大阅览区域没有采用大空间设计理念,依旧沿用传统房屋布局即中间为狭长的通道(约2 m),两边为间隔开的阅览室,狭长通道无形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公用面积,降低了空间利用率。还有狭长通道的自然采光很差,也需要长明灯提供光亮,长此以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7)新馆设计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方面尚有一些不足,未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去为读者和工作人员考虑,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和问题,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如家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如全馆未设计一个开水间,造成了读者和工作人员饮水困难,人们意见很大,难免使得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的努力无形打了折扣,这不能不说是新馆设计的一个不小的败笔。8)新馆在设计论证和建设过程中,始终没有图书馆的使用者参与进来,也没有真正尊重和听取图书馆的意见,之前针对新馆现存的一些问题,图书馆曾经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可在具体实施中基本没有落实,因此到了新建筑竣工交付使用后,作为新馆的使用者,只能根据原有的设计和现存的结构布局来考虑如何使用,而不是之前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去设计,以至于出现的建筑设计不足之处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正常发挥的被动局面,值得反思,也是今后其他图书馆在建新馆时需要借鉴和必须考虑的问题。
[1] 鲍家声,朱塞鸿.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2] 崔爱军.图书馆新馆建设——以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2):158-160.
[3] 梁玲芳.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3):36-37.
[4] 宋丹辉.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理念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08(3):83-86.
[5] 黄红卫.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2):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