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城市景观评价的模糊性
2011-08-15李星汐
李星汐
0 引言
城市景观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风貌和特点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国城市的经济和社会文明处于一个高速的发展阶段,对城市现有景观进行评价可以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充分把握城市现有景观定位,进一步突出城市的特色,充分发掘整理景观的综合价值,为城市景观建设提供依据。
1 城市景观构成要素及影响城市景观评价的因素
1.1 城市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产物。人文景观主要是指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城市建筑、城市街道和城市特别的功能区等。人文景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历史性、人文性、民族性、地方性、实用性等几方面的特点。自然景观由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构成的,其构成要素包括高山、平原、谷地、丘陵、江海、湖泊等。自然景观是自然地域性的综合体现[1]。城市景观作为服务于人类精神生活的资源,能够引起人的心灵能动性。城市景观在美感、历史意义、文化内涵、社会属性、城市功能、完整与完善性、利用频度等诸多方面影响着景观的价值。
1.2 影响城市景观评价的客观因素
影响评价的客观因素是它的自然条件和实际存在形式。包括:生态性、奇特性、美感度、人文性、自然性、区位条件以及景点的基础设施、交通方便、服务周到、游客容量等人为条件。
1.3 影响城市景观评价的主观因素
影响城市景观评价的主观因素包括一般景观的共性特征,如安全性、可达性、舒适性、视觉冲击性等多个方面[2]。同时与不同人群的文化背景、接受心理程度相关,反映在对景观的具体感知程度上。影响城市景观评价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者是有关联的、相互影响的。前者是触发后者的必然条件,后者是在前者激励下的客观反映。
2 城市景观评价的模糊性
2.1 城市景观评价目标的模糊性
城市景观的评价根据城市景观的性质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可以建立不同的目标,例如:文化功能评价目标(城市文化的关联性,反映景观作为文化载体的建设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程度等),经济功能评价目标(反映维护与维持景观的成本,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城市景观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牵动作用等),社会功能评价目标(城市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城市功能等)。还可以建立历史价值的评价目标,建筑美学的评价目标,自然美学评价目标和生态模式评价目标等。这些评价目标不能依据精确的标准将其分成界限分明的类别,不能非此即彼的明确肯定的区分为“1”或是“0”。当然还可以列举出其他方面的评价目标但是评价目标过多导致问题的交叉与复杂,易导致问题复杂程度加剧,结果出现更大的模糊性。
2.2 评价因素中各个指标命题上的模糊性
城市景观的评价不是精确的、唯一的,而是经验的、因人而异的和感性的。对于同一景观的同一属性的评价也是亦此亦彼的。例如:设景观的文化价值评价指标集为P={P1,P2,…,Pn}。其中,P1为文化内涵;P2为游乐价值;P3为趣味性;P4为反映程度……可见对于上述指标很难做明确界定,难以进行精确定量的描述,这些因素不能依据精确的标准将其分成界限分明的类别,也就是说对于集合P={P1,P2,…,Pn}中的各个因素都不能非此即彼的明确肯定的区分为“有”或是“无”。各指标对于命题的从属是逐步的过渡而非突然变化的,同一指标的不同程度之间不存在自然分明的界限,不同的人对于上述同一指标可能作出不同的评述。所以,城市景观评价的指标是有不确定的模糊命题,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决定景观评价的不精确性。
当然也有一些确定性指标例如:景观的面积、容量、交通线路等。但是影响评价结果可信程度的主要是那些不确定因素指标。类似的问题还可以举出很多,由于景观评价是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性问题,各项因素与其诸多指标的不确定性是不可回避的。
2.3 评价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之间的模糊性
景观的评价是反映客观与主观的需求关系,其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程度。主观因素以主观感受为尺度来反映城市景观的功能属性,具有因人而异性和不确定性,具体差异取决于主体的年龄、文化、社会、情感等背景。客观因素以实体的客观存在为尺度,反映城市景观的自然属性。景观客观因素取决于景观的自然状态和开发利用措施。
主观因素是人对于城市景观的主观感受,即基于模糊信息的处理从而形成的对于城市景观的概念和判断。这些概念和判断指导城市景观决策,指导对城市景观的保护、完善、补充、开发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是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之间模糊关系的一种反映。这些实践过程的依据是认识论的“事实证明”“实践证明”或是“经验证明”,而不是要么“完全错误”,要么“完全正确”的二值逻辑关系。所以评价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之前存在着不确定的模糊性。
3 模糊数学在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数学可用于表现一些模糊特征,包括数值特征和属性特征,对事物的描述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而是属于模糊其中某种状态的概率。用模糊数学描述的景观边界是逐渐过渡,且有一定宽度而不是突变的,因此能更好的符合景观评价具有模糊性的特性。随着模糊数学理论的迅速发展,模糊技术的开发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应用于工业等各个领域,在城市景观的评价中也发挥了其他评价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景观的模糊评价是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被评价景观有关的诸多因素,利用模糊变换原理,对于事物的“好、坏、优、劣”作出总的评价。模糊评价的一般步骤是:
1)在确定评价准则的基础上建立评价的因素集和建立评价的备择集。2)确定因素集诸元素与备择集诸元素的模糊关系,建立模糊评价矩阵。3)确定因素集中各个元素的权重分配的隶属度,进行模糊变换。4)以最大隶属度原则对于模糊变换结果进行分析。
4 结语
根据城市景观评价具有模糊性的特点,选择模糊数学对城市景观进行评价,能够克服评价过程中经验性的,因人而异的因素,客观的反映出现有城市景观现状,为确定保护项目提供材料,为明确对现有景观的改善、扩建和新建的方案提供依据。
[1] 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1-6.
[2] 陈 宇.城市景观视觉评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3-134.
[3] 吴人韦,陈国婷.德国城市景观控制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