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住宅建设探讨

2011-08-15

山西建筑 2011年36期
关键词:住宅农民农村

陈 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而新房舍,即农村的住宅,是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使农村住宅在规划布局、设计、建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

1 农村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2008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实施以前,《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虽然提出制定村庄规划,但是很多地方都未制定或者规划要求粗略。以南宁市下属郊县村庄为例,75%的村庄都没有制定规划。村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标准,常常出现:村庄功能不合理,缺乏公共用地或公共场所年久失修,未预留基础生活和生产设施用地,影响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农户分散居住、乱建和滥建住房,占用良田,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2)基础设施滞后、共享性差。

不少村庄存在“四无”,离现代生活标准较远——无安全的自来水,无集中供热、供暖,卫生条件差,无下水管道、淋浴间和冲水厕所,无垃圾集中处理。电线乱拉,存在安全隐患;广播电视、通讯信号差、无法满足群众的生活和学习需求。

村庄规划缺失,农户自筹自建各家配套设施,造成村内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性、共享性差,服务能力较弱,已不能适应农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现实。

3)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没有村庄规划或执行不到位,对乡村地质没有探测。随着人口增加,很多房舍建在生态环境薄弱区,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土壤和水体,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或处于地质灾难多发区,存在安全隐患;大规模建房和开垦,周边的树木和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泥石流和滑坡的风险,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4)住房设计不合理。

农村住宅建设前很少进行地质勘测和基础设计,住宅的基础主要是参考其他民房的情况或按常规砖基础1 m埋深进行建设,甚至有些农房都没有基础,抗震和防洪能力较差。尤其广西是著名的喀什特地貌,地下溶洞体系复杂,由于没有地质勘测和专门选址,不时发生有农民住宅选在溶洞上方,地基不能承受房屋重量而发生塌陷的事件。

农民也很少聘请设计师进行住宅建筑和结构设计,住宅设计主要参考别人的住宅或是凭经验,难免存在功能布局不合理、采光通风不良等问题。在结构设计方面,常常出现建筑选型不合理、结构布局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无抗震设计,缺乏构造柱、预制楼板无锚固,直接搭在砖墙上等。

为解决农村住宅设计问题,地方政府也曾组织了一系列的农村住宅设计竞赛,编制了标准住宅推荐图集。但是部分设计作品未考虑农村的实际生活,单纯把城镇的生活方式搬到新农村住宅设计中,不适宜农村生活。

5)施工质量无保障。

农民住宅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农民收入较低,或减少钢材用量,或选择的便宜材料是假冒伪劣产品,建材质量无保障;b.不按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和施工,主要依靠包工头的经验,无法保证房屋的强度、稳定性和抗震、防火等方面的要求;c.施工主要依靠包工头组织未经培训的当地农民进行,施工技术不到位,存在工程质量隐患。

6)地域乡土文化缺失。

由于缺乏乡村文化古迹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保护规划,新农村建设可能成为一场新的文化破坏活动,造成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建筑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照搬城镇住房样式、千楼一面的缺乏文化灵魂的建筑,对当时长期保留的乡土文明形成毁灭性打击。为避免对当地乡土文化产生无可弥补的破坏,一些地方政府也日渐关注乡土建筑的保护,并组织开展村庄风貌规划和设计。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部分政府官员对古建保护存在认识方面的问题,单纯借鉴其他地方的建筑,不考虑当地文化和地域特色,从个人审美出发,造成村庄风貌规划和设计失败。以广西富川县“状元村”——秀水村为例,该村建村历史1300多年,出过133名科举进士,村内存有唐、宋、元、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以及古建门楼等古迹,享有“宋元明清古建筑露天博物馆”之称。但是开展新风貌改造后,除村中心的集会场尚余遗韵外,一个依山傍水、古韵悠然的瑶族古村落“消失”了。

7)建筑节能技术尚未普及。

农村住宅建造技术简单,缺乏建设科学性,缺乏最起码的热工性能及防潮防腐措施,导致住宅保温隔热性能差,能耗大,舒适度低。随着绿色建筑日益受重视,农村住宅未来也将推行建筑节能。目前适合农村住宅的建筑节能技术和相关研究也相对匮乏,套用城镇住宅的建筑节能技术,建造成本较高,农民难以负担。

2 造成农村住宅问题的各因素分析

2.1 政府

1)城乡两极分化发展,农村成为被漠视的区域。虽然中央政府看到了城乡发展差距加大带来的危机,但是几十年造成的局面,不能在短时间内扭转。

2)地方财政用于农村建设的较少,农村建设资金不足,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另外,部分地方政府忽视了对已建农村设施的维护管理,加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破坏。

3)关于农村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材等方面的法规、制度不完善,无法可依。已有的制度,既缺乏宣传,也疏于监督管理。

4)部分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重视度不够,未能对农民建房进行引导并给予相关的技术指导。

5)对当地建材市场和施工服务市场,未实施准入制度,较少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缺乏规范和日常检查,埋下建材和施工隐患。

2.2 农民

1)经济实力不足,造成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建设,无力聘请设计师和有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建设,无力购买质量有保障但是价格较高的建材,只能选择价格较低的建材,如生锈的钢材、土砖等。

2)住房建设方面的知识不足。很多农民对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材等方面缺乏基础性知识,常常想当然建设,没有意识到背后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如房屋没有地基、采用空心墙等。地震造成大面积农房倒塌,除地震强度较大外,房屋设计和建设不合理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另外由于缺乏房屋建设知识,所以也无从判断请的施工队是否具备施工能力和经验。

3)思想意识方面存在不足。在调查中,农民很少意识到可以请设计师来设计,要不就是一味认为设计师很“贵”,不愿意掏钱支付;另外由于缺乏相关的建设知识,也意识不到请有资质单位进行建设的重要性,或者心存侥幸,一味压低成本。对于房屋建设的政策、规定和流程等不重视,也无处得知。

2.3 设计院

承接农村住宅设计,单体建设规模较小、收费总额低,同样时间的机会成本高,并且与农民签约存在不履约的高风险。所以从投入产出角度,设计院忽视农村住宅设计,根本不愿投入较大精力研究农民住宅。另外,设计院和农民之间也缺乏平台进行联系,农民即使想出钱找设计师,也不知该如何做。

2.4 施工单位

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也同样因为机会成本高、派遣施工人员现场施工的人力成本高,而农房规模小、施工费总额低而不愿意承接农房建设。派遣到现场的施工人员也因奔波辛苦和收入低成鲜明对比,而无人愿干。农房建设大多由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的建筑施工队伍承建,无质量检验制度、无专职质检人员、无安全保障机制。这些施工队常是一些返乡农民工,凭借着打工时学到的手艺,带领几个学徒就开工了,对建筑理论、规范一窍不通,施工技术也不成熟,农村建筑质量难保证,施工安全难保证。

2.5 材料供应商

对比城市,建材运到农村的运输成本高、经过的流通环节多,造成村子里的建材的价格比城市高。因此农村建材市场监管缺位,农民又缺乏相关知识,只青睐低价产品,建材供应商大肆贩卖假冒伪劣产品。

3 措施建议

1)增强地方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重视,在政策引导、技术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确实发展好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有经济能力承担自建房。

2)明确乡村规划的地位,设立专项资金,切实做好乡村规划,对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土地集约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住房建设进行规定和引导。

3)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地方政府工作内容,其开支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保障乡村基础设施有钱做、有人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乡村规划的重点内容,强化实施。

4)政府组织专家、农民代表和农村住宅建设各参与方共同制订和完善地方乡村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建材等方面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对农村住宅规划、设计、建设、建材市场等进行监管。

5)拓宽农村住房金融融资渠道,探索新农村建设模式,为农民建房提供资金支持,也弥补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

6)政府组织设计专家,下乡给农民建房提供技术指导,宣传相关的建筑知识和农村建设政策和制度,提升农民的住宅安全意识、增强农民对住房质量的关注,更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并且对当地的施工队进行培训,实现施工准入制度。

7)设立农村住房建设信息平台,帮助农民与设计院、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联系。

8)为增加农民住宅项目对设计院和有资质的施工单位的吸引力,也保证地方乡土建筑文化的承袭,建议以村为单位,与设计院和施工单位签订合同。由设计院根据地方特色、地质情况和乡村规划,设计出村内基础设施和代表户型的建筑、结构、设备施工图。施工单位完成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分批进行农民个人的住房建设,并对当地的施工队进行培训。由当地施工队完成零散的住户的建设,施工单位定时进行施工质量检查。

9)政府的乡村住宅标准图集竞赛的方式值得保留和发扬,鼓励设计院对农村住宅和乡土建筑进行研究,提升农村住宅设计水平,改善农村住宅的质量,传承乡土建筑文化。

10)鼓励科研单位开展农村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提出成本相对较低,且节能效果较好的措施,并制定成标准图集,在农村建设中推广和使用。

[1] 梁 阳,董 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课题——我国村镇住宅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建筑科技,2011(3):20-28.

[2] 范冬英,陈燕明.新农村住宅设计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8):30-33.

[3] 吴维海,吴应库.我国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城市建设,2010(12):50-54.

[4] 刘哲永.浅谈新农村建设及其建筑装饰[J].山西建筑,2010,36(25):41-42.

猜你喜欢

住宅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Jaffa住宅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
A住宅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