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致血小板减少症1例报告
2011-08-15张文霞邢玉芹
四川精神卫生 2011年3期
张文霞 邢玉芹 姜 燕
1 病 例
患者,女,56岁,因少眠、忧愁、伴胸闷、憋气2 余月,加重7 天入院,既往体健,查体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佳,接触被动,否认幻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迟缓,自我评价过低,注意力欠集中,远近记忆力尚可,即刻记忆力下降,智力一般,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意志活动减退,偶有生不如死感,自知力部分存在。按CCMD-3 诊断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入院后给予西酞普兰10mg1次/d,劳拉西泮1mg 每晚口服,7 天后睡眠较好,心情好转,主动语言增多,逐渐加量至20mg,1次/d,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正常,20天后西酞普兰加量至30mg,1次/d,复查血常规示:血小板68×109/L,再次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无血小板减少史,考虑为西酞普兰所致。加服利可君片10mg、VB410mg,3次/d,将西酞普兰逐渐减少至停药,改用舍曲林治疗,32 天后,复查显示血小板为102 ×109/L,患者住院76 天病情完全缓解出院。
2 讨 论
西酞普兰系新型抗忧郁药,是一种二环氢化酞衍生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HT的再摄取,从而增加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的功能有关,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多汗、头晕、睡眠时间缩短、震颤、腹泻等,血小板减少则非常罕见,故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