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的菇菌生技产业

2011-08-15王伯彻

食药用菌 2011年6期
关键词:菇类双孢药用

王伯彻

(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

1 前 言

比尔·盖茨认为 “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将出自生物技术领域”,而 《纽约时报》也载述,2020年全球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不久的将来,生物经济将倍于信息经济。台湾经济研究院则阐明,就生技产业发展历程而言:第一波红色生技是以医药研发产业为主,目前是第二波绿色生技,以农业生技产业为主,未来第三波白色生技的世界则是整合生命科技与其他高科技产业,应用于工业生技与能源环保领域研发。菇蕈产业发展符合健康与环保意识的潮流主张,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而菇类除了具有营养及嗜好特性外,还具有生理活性,并吻合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对新食品资源的定义—— “天然、营养、保健”的原则,是21世纪生物科技与生物医学时代的明星产业。根据统计,超过2000种的菇类具有不同程度的食用性,其中35种以上已经商业化栽培,在台湾地区的市场上,常见的菇类至少有20种以上,常见的菇蕈类产品则有生鲜菇类、干菇、菇类罐头及菇类保健食品(包括胶囊、饮料、锭剂)等,其开发潜力无穷,菇类产品的多样化与多变化更可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台湾地区菇类发展在传统上以食用菇类为主,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的日趋重视,近年来在农业、医学及食品界,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民间业者均积极地从事保健药用菇类的开发。药用菇类有些可做成美味佳肴供食用,其成分或代谢产物对于实验动物的肿瘤细胞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因此被制成抗癌的补疗药品或保健品,如胶囊、浓缩液、饮料、调料、茶和美容护肤产品等。[1]日本菇类栽培技术非常成熟,常是各国前往取经及学习的对象,其菇类产业从单一香菇演变为今日多元化菇类及多样化品种,囊括食用菇类和药用菇类,除针对栽培品种和生产技术进行开发之外,还对菇类的生理活性、菇类保健食品及医疗药剂等方面进行研究。近年来,台湾地区类似此发展模式推动菇菌生技产业发展,至今已获得较具规模的产业经济效益。

2 台湾菇类的发展及产业方针

台湾地区菇类的发展可追溯到清末 (1909年)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台湾收复之后,由农试所派员到美国引种,并克服制种困难,民间从此开始栽培、推广双孢蘑菇以及椴木香菇。草菇的栽培技术紧接着也由广东传入,加上彰化陆友公司自日本引入技术集资栽培金针菇及滑菇,因而丰富了台湾的食用菇栽培种类。台湾菇类栽培业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成功开发利用木屑取代椴木和利用太空包 (塑料袋)取代塑料瓶的栽培技术,使得木耳、香菇、平菇的产量大增。在迈入21世纪以后,台湾新近栽培的菇类计有鸿喜菇 (真姬菇)、紫丁香蘑、杏鲍菇和白精灵菇 (白色鸿喜菇)等。台湾菇类产量早期以香菇和双孢蘑菇为最大宗,目前则以香菇和金针菇居冠,其次为杏鲍菇、秀珍菇、木耳、双孢蘑菇、鸿喜菇(日本投资设厂)及其他共十多种类。

台湾农试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即着手进行双孢蘑菇的研究,并于1983—1989年间育成双孢蘑菇台农1号、台农2号及台农3号品种,提供菇农生产,并辅导生产优质双孢蘑菇罐头外销,最高一年曾达390万箱,销售金额达1亿美元以上。[2]台湾地区虽曾因外销双孢蘑菇而赚进大把的外汇,可惜好景不常,由于人工成本的居高不下,加上新台币大幅升值,台湾产的双孢蘑菇在国际市场上丧失了竞争力,造成许多菇农只好放弃栽培,连带导致相关的加工厂纷纷放弃双孢蘑菇罐头的生产,或应变外移至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国家。因此,今后台湾地区要发展菇类栽培产业应依据如下三项准则推动:(1)以鲜销为主,加工为辅;(2)加强高质量、安全、卫生鲜菇的生产及促销;(3)推行菇类栽培机械化或自动化生产进程。[3]以应对产业变动的残酷考验,并能脱颖而出,创造台湾菇蕈产业的另一片天空。

3 台湾菇类产业的经营策略与市场开发

3.1 新品种 (新兴食药用菇种类)与新技术 (珍稀食用菌)的创新研发

依据台湾地区消费调查统计结果,人们对菇类的消费行为显然乐于尝鲜,消费者最喜欢及最常吃的菇类以香菇高居榜首,其次是金针菇与杏鲍菇,其他菇类近来趋于多样化。另外从邻国日本的畅销保健食品载录中得知,2000年时巴西蘑菇与白桦茸 (桦褐孔菌)分别在日本的保健食品市场荣登榜首与榜眼,到了2002—2004年巴西蘑菇、桑黄、舞菇 (灰树花)与灵芝分居第五至第八名。近年来,则只有巴西蘑菇、桑黄仍然盘据第五、六名,日本人对菇类的喜好与消费行为的多样化日益明显。因此可以论断,未来菇类产业应该朝向新兴食药用菇种类发展,并应创新研发珍稀食用菇类的栽培技术。

3.2 发展菇菌类优良的子实体栽培与液体发酵培养技术,齐头并进量产食、药用菇菌

前些年,日本学术杂志指出巴西蘑菇可能引发肝功能障碍等疾病问题,日本厚生劳动省自2003年起以大鼠从事毒性实验,测定三多利的仙生露颗粒GOLD、SANHEALTH的Agaricus K2 ABPC颗粒、麒麟的细胞壁破碎蘑菇颗粒,后来认定麒麟牌的巴西蘑菇产品确有顾虑,因此该公司将相关产品作下架处理。但此事件是源于来自中国大陆的原料问题还是因加工过程中添加其他赋形物所导致,目前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尚未有科学论证的解答。不过对于改良栽培方式以改善巴西蘑菇吸聚重金属的问题,菇菌学家们则有统一的认知。

日本于1975年首次人工栽培巴西蘑菇成功而研发出 “畦床栽培法”,即利用稻草或甘蔗渣制成堆肥,接种菌种再覆盖土壤作成畦床的栽培方式。日本岩出菌学研究所经过10年研究,直到1992年成功地以甘蔗渣制成菌床,进行 “箱栽”,可以在温室中周年量产,最近几年产量已提高至130吨左右。传统上巴西蘑菇都以稻草或甘蔗渣栽培,由于稻草或甘蔗渣容易受重金属污染,因此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常导致菇体吸收过量的重金属,所以农试所为防重金属污染而发展木屑太空包栽培法,利用木屑取代稻草来栽培巴西蘑菇,从而得以减少或避免重金属的污染问题。

3.3 导入CAS优良农产品、GAP吉园圃、生产履历、健康食品等认证制度,让消费者买得安全安心

针对日本麒麟牌巴西蘑菇事件,台湾地区政府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已由农粮署及台湾菇类发展协会共同推动认证核发台湾地区产巴西蘑菇 “台湾巴西蘑菇”标章,并提供比对资料以使消费者购买时有所依循。导入产销履历制度能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从田间生产直到零售 (包括生产者、加工、物流及零售业者等各阶段)的农产品产销履历的相关信息,消除其对食品及农产品的不信任与不安全感,使其可以很安心地购买到安全的农产品,消费者权益可得到充分的保障。而对生产者来说,农产品的产地区隔可以回避问题产区产品的鱼目混珠,促使其制定农产品标准作业流程,进行合理化生产,提升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能力,以生产规格化及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而在农产品发生安全性问题时,可以迅速探索事故原因,正确、迅速地回收或撤除产品,降低风险及理清法律责任。因此在通路透明的情况下,易于做到产品管理及风险管理,从而提升信息的信赖度,有助于台湾地区的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可以肯定的是,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是生产者及消费者双赢的策略。而依据台湾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产销履历纪录辅导委员会的信息,自1994年办理推动产销履历纪录以来,已有金针菇与香菇完成公告,并辅导堆肥、太空包以及瓶装栽培三类菇类产销履历的建立,未来生产者及消费者在有产销履历的参酌与保证下,都将对菇类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更有信心,吃得也更安心。

在台湾地区,健康食品由特别法 《健康食品管理法》管理,其他保健食品受 《食品卫生管理法》管理,《健康食品管理法》于1999年8月3日正式施行生效。健康食品为依法具有特定保健功效诉求的食品,特定保健功效系指增进民众健康、减少疾病危害风险,且具有实质科学证据的功效。依 《健康食品申请许可办法》,厂商向卫生署申请审查许可且保健功效经核准后,方可使用 “健康食品”名词。而产品上不得标示医疗效能,且标示的保健功效应与核准内容相同。

3.4 市场区隔:食用、保健用 (特殊族群)、药用 (特殊需求)、饲料用

许多食用菇既是美味佳肴,又具有独特的医疗效用,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食药用菇普遍获得人们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利用食药用菇治疗疾病,在汉朝 《神农本草经》中早已有记载,明代 《本草纲目》也有收录,历经长久的使用与验证,食药用菇在中医范畴中已占有一席之地。因此菇类可开发的市场包括一般的生鲜食用市场,目前食品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保健食品市场,以及具有特殊药用价值的医药市场等。此外,菇菌保健功效还扩大至动物使用的饲料,例如台湾大学动物系陈秀男教授开发菇菌制剂有益于虾之白点病的控制;也有厂商将菇菌成分添加到鸡的饲料中,使鸡的抗病力提升。

目前在食品业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保健食品市场,由于菇类产品对于不同消费族群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市场区隔下拥有广大的一片天。例如,金针菇的增智效果以及丰富的营养成分,业者依着为人父母疼爱子女的利基,将之朝向儿童食品市场发展;而菇类因低热量的特性而成为爱美一族消费者的宠儿,厂商因之开发减肥食品打进美容市场;在台湾趋于老龄化的社会形态下,大多菇菌因含有具抗氧化效能的超氧歧化酵素,厂商打着延缓及防止衰老的旗帜,其相关产品得以在银发族食品市场上崭露头角。

3.5 新成分、新效用、新产品的创新研发

近年来,食药用菇的研究显示菇类热水提取物确实具有抗癌作用,目前已知抗癌功效的主要成分为多糖体。目前已开发出云芝多糖、香菇多糖以及裂褶菌多糖等抗癌剂。这些β-D-葡聚糖类抗癌剂的抗癌机制主要是恢复或是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这些免疫反应并不是针对特定的肿瘤细胞,而是通过活化多种免疫细胞,如刺激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等,以达到抗肿瘤的效果。食药用菇除多糖体以外,其实还含有很丰富的其他类代谢物,它们同样具有很好的功能性,这些都有待于科学家去发掘。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已经发掘的食药用菇功能性成分,经由筛选评估则可发现其新用途,这些都是很值得推动的研发议题。

4 结 论

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已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饮食习惯,许许多多的文明病应运而生,也因此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加强。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陆陆续续发现一些食药用菇类的机能性成分,并多方面加以报道,使得一向洞察市场先机的业者发现不少菇类的可开发前景,市场一片叫好。①增强体力。全球消费者最重视的保健功效以抗疲劳居首位,希望能通过食用保健食品以维持长久的好体力,因此增强体力保健食品市场商机可期。②免疫调节。人体每天遭受数百万个微生物侵袭,以至于对免疫系统造成威胁,尤其未来随着高龄人口数的增加及新感染疾病的发生,预期菇类具有的免疫调节市场将向上攀升。③抗癌。由于癌症始终位居各国死因之前几位,对于能抗癌的不少菇类食品或是药品,自然受到采用辅助疗法的癌症患者的青睐。④心血管保健功效。心血管疾病始终高居全球死因首位,引发全球消费者对心血管疾病的高度关切。菇类中发现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几丁质和几丁聚糖,以及对心脏保健有益的β-葡聚糖,无疑是开启了菇类保健食品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另一扇大门。⑤延缓衰老。随着高龄化社会的来临,全球抗老化护肤美容保养品市场规模将不断向上攀升。菇类含有具抗氧化功能的超氧歧化酵素等机能性成分,迎合市场的需求下自有其一片广阔天空。⑥体重管理。由于肥胖容易引起其他造成全球死亡主因的慢性疾病的发生,如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因此衣食富裕的现代人必须经常通过控制体重以营求身体的健康。而菇类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增加食用后的饱足感,并且又是高营养低热量的养生保健品,足见菇类膳食纤维素材在体重管理市场上的宽广未来。

[1]吴宽泽.药用菇类栽培技术开发.农业生技产业[J].2009,18:26-33.

[2]陈美杏,吕昀升,石信德.新兴菇类的栽培与发展 [J].科学发展,2010,446:8-15.

[3]彭金腾.台湾地区食用菇类产业发展方向及今后应重点发展之种类 [J].农药世界,1994,136(12):10-13.

猜你喜欢

菇类双孢药用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菇类到底要不要洗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广西横县被评为“中国双孢蘑菇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