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制约功能研究
2011-08-15王淑芳
王 丹,王淑芳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40)
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制约功能研究
王 丹,王淑芳
(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 150040)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从关联理论观点出发,话语标记语能对话语的理解形成某种制约,即通过话语标记语制约听话人认知语境的构建使听话人进一步寻找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关联,达到说话人期待的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话语标记语能对语用过程实施一种认知上的语用制约。
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认知;制约
引言
话语标记语 (discourse markers)是口语或会话交流中的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国内外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于这一语言现象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称谓,尽管不同的学者说法不同,但能够达成一致的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是在互动式言语交际中从不同层面上帮助构建持续性互动行为的自然语言表达式;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指书面交际和口语交际中表示话语结构以及连贯关系、语用关系等的所有表达式,这一定义就包括联系语、插入性结构等独立成分[1]147。英语中常用的话语标记语有:and,but,then,therefore,well,however,anyway,I wonder,I think,I fear,you know,after all,in a word,frankly speaking,in conclusion,in a word,moreover,therefore,if Imay say so,as far as I know,as is know,on the other hand,by the way,in otherwords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满足特定的交际需要和目的,表达主观意识上对某一事物事件的情感、态度、观点、意志等,有意的、不得不插入话语中间的言语片段[2]47。话语标记语自身一般没有实际意义,话语标记语负载的意义只能通过语境才能被人们所理解。话语标记语不受句法结构的限制,为话语理解提供信息标记,强调话语所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从语篇建构和功能表达来看,它们是不可或缺的。话语标记语从整体上对话语的建构与理解产生影响,具有动态的语用特征[1]148。
一、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研究方法
一些学者在认知语用学的基础理论——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认知语用研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Blackmore,Rouchota,Andersen等。Black2 more认为话语标记语能对文本中的语段关系进行限制。Blackmore在表述话语标记语如何进行限制时进一步提出认知语境这一概念。她认为话语标记语有助于限制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认知语境以实现话语的正确理解和连贯[3]。由于人类交际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所以交际的理解也不是依赖一个既定不变的语境,而是依赖不同的语境。这种语境的动态观有助于探索分析人类交际的心理过程。在关联原则下,听话人总是以最小的努力去寻找最为关联的语境,进而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4]46。为了使听话人的理解具有最佳关联,说话人通常会限制听话人的理解。说话人会在两个语段中加入话语标记语以引导听话人获取说话人所期待的语义暗含。Blackmore研究的重点是话语标记语怎样对语义暗含进行限制以及能够怎样准确表明一个命题与另一个命题理解的关联性。Blackmore认为话语标记语不具备表达意义,而仅具有程序意义[5]57。
二、使用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分析
依据关联理论,任何情况下的交际都存在多种可能的理解。从听话人的角度来说,他必须从众多的可能理解中选出一种以实现对话语的理解。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语境假设的制约决定了听话人对于话语只能有一种理解。为了引导听话人获取话语所期待的语境效果,从而促进话语理解,说话人必然会使用一些明示的语言标记来表明话语理解的方向,促使听话人根据该方向去寻找话语的关联性[4]50。说话人对听话人话语理解加以制约的语言手段之一就是使用话语标记语。说话人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可以减少听话人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增加其话语理解成功的机会[1]187。
(一)在话语生成过程中的语用制约
关联理论把交际看做是一种认知活动,认为人类的认知有一个总的目标,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努力去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就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联的信息上。根据这一理论说话人总会最大程度地表述话语信息,以便让听话人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为此说话人便会制约听话人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1]173。
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听话人需要付出一定努力来理解说话人的话语并识别说话人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说话人对于交际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说话人在交际时必须决定什么信息作为明示信息,什么信息作为隐含信息。听话人的语境假设影响话语的理解,说话人想要达到最佳关联必须使话语理解需要的语境假设能即刻被听话人所接受。这就要求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话语推理能力、语境信息等进行制约。说话人越是认为听话人有能力处理话语,生成话语时就越有灵活性。但是,如果说话人认为听话人不能理解话语,他自然就会提供一些听话人即刻可以理解的语境假设并确保他们在关联原则条件下对这些假设进行选择,从而指导听话人对话语的正确理解[1]185。
请看下例:
a.Peterπs not stupid.
b.He can find hisway home.
c.Peterπs not stupid;after all/so,he can find his own way home.
很明显 a与 b之间可能存在两种关系。如 c所示,说话人会加上 so或 after all,或其他话语标记语对听话人的理解进行制约。
此外,说话人还需要对听话人的推理能力、背景知识等进行控制,以生成明晰程度不同的话语。一般而言,话语越直接、明确,听话人的理解就越是受到限制,话语也就越容易产生说话人所期待的语境效果。
(二)在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语用制约
听话人要想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暗含,必须首先生成自己的一系列语境假设,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语境假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Sperber和W ilson认为话语理解不是根据一定规则的编码解码过程。理解话语既包括了解说话人想要表达什么或暗指什么又包括了解说话人对于这一话语的明示的或暗含的态度。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首先要识别明示的话语,然后根据自己的认知环境作出语境假设,最终推导出说话人期待的语境效果[4]132。
在推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语境假设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语境假设对话语理解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形成说话人所期待的理解,听话人必须选择说话人所期待的假设。一般情况下,只有一种语境假设是说话人所期待的。但是话语暗含是不确定的,任何话语的语境和暗含都有多种可能,对于同一话语多个人会作出多种理解。根据关联理论,说话人要想交际成功,必须考虑听话人能即刻接受的语境,在这一语境下才能形成说话人所期待的语境效果。因此,说话人会产生对听话人来说具有最佳关联的话语,听话人会推导出具有最佳关联的理解。而且话语理解是迅速的、自然的过程,甚至交流双方通常意识不到他们是怎样处理信息的。听话人很少会花费几天、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去考虑一个话语的理解。因此,听话人的假设和明示的选择都会被限制在可即刻接受的范围之内。依据关联原则,说话人总会通过话语的产生制约听话人的语境假设,以此来确保听话人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期待的效果。
因此,在言语交际中,当听话人听到 after all,so,too,anyway,but,on the other hand,you see以及其他的话语标记语,听话人就会遵从说话人的引导,推导出说话人期待的话语理解。以下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就成功地制约着话语的理解,听话人不可能产生别的理解:
A:Susanπs not coming today.
B:Tomπs in town.
B1:After all,Tomπs in town.
B2:You see,Tomπs in town..
B3:However,Tomπs in town.
B4:So Tomπs in town.
B5:Anyway,Tomπs in town.
在这一例中,虽然 A提供了理解 B的直接语境,但仍可产生多种理解,即其关联性不明确。显然,听话者在很短的时间里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也不可能从众多的理解中作出选择。而 (B1-B5)的听话人就可以利用话语标记语直接得出正确的理解。在实际交际中,话语之间的联系总是确定的,说话人可以通过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的关联性进行制约,对听话人的语境加以限制,以实现成功交际[1]194。
结语
话语标记语、语境及其语用功能是相互制约的。话语标记语可以通过动态的认知语境表达丰富的语用功能[2]3。在交际中,使用话语标记语对话语理解进行制约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话语标记语主要是对语用过程进行认知上的语用制约,与句法语义无关,它的作用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话语标记语能解释话语字面上没有明确标明的内容,从而在话语生成与理解过程中实现语用制约。实现语用制约的目就是让听话人付出尽可能少的努力成功理解话语,达到说话人期待的交际效果。
[1]何自然.认知语用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席建国.英汉语用标记语意义和功能认知研究 [M].2009.
[3]Blakemore,D.Constraints on Interpretations[C]//Berke2 leyLinguistics Society.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Meetings of the BerkeleyLinguistics,1990(32):325-347.
[4]Sperber,D.and D.W ilson.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mmunication[M].Oxford:Blackwell,1986.
[5]Blakemore,D.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Blackwell,1987:57.
A Study on Pragmatic-Cogn itive Constra ints of D iscourseMarkers
WANGDan,WANG Shu2fa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ortheast Forestry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Discourse markers are widely used in verbal communication.Based on the Relevance Theory,discourse markers can play the role ofpragmatic restriction in the processof utterance interpretation.Discoursemarkers can constrain the selection of cognitive context and make hearer pursue the relevance bet ween discourse and cognitive context so as to realize the contextual effect anticipated by speaker and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Discoursemarkers are used to restrict the cognitive pragmatic process through their ostensive relation.
discourse markers;pragmatic function;cognition;constraint
H314
A
1001-7836(2011)02-0158-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2.062
2010-08-3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资助项目的一部分,《关联理论视角下语篇连贯的动态研究》(DL10BC19)
王丹 (196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科带头人,从事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研究;王淑芳 (1975-),女 (达斡尔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研究。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