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格莱斯意义理论的反思

2011-08-15王欣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区分意图话语

王欣春,袁 颖

(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长沙 410073)

对格莱斯意义理论的反思

王欣春1,2,袁 颖2

(1.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长沙 410073)

格莱斯的意义理论有别于传统的意义理论。其理论在意义区分以及意义意图关系方面存在争议。如何改进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的区分标准以及进一步明确意义和意图的关系是后续研究中的焦点。

自然意义;非自然意义;意图;意义区分

一、引言

自 20世纪初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以来,语言的意义问题成为哲学的核心问题。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于 1957年发表《意义》[1]377-388一文,并在随后不断修正和发展其观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意义理论体系。

作为语言哲学家的格莱斯有三大重要贡献:1)区分了说话者意义与语言意义;2)发现了会话含义现象;3)揭示了交际 /交流的本质[2]。本文试图从意义的区分以及意义及意图的关系两个角度就格莱斯意义理论的一些待完善之处进行讨论。

二、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的区分

格莱斯在构建自己的意义理论之初即提出了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的区分,对此格莱斯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只是通过相关例证,提供了五条辨认标准。我们不妨以其本人提供的句子“Those spots mean(meant)measles.”为例,参照五条标准逐一加以解释。

标准 1:句子中 mean前面的成分是否蕴涵其后面的成分?如蕴涵,则该句子表达自然意义。标准 2:句子是否可用“What is(was)meant by...is(was)...”的被动语态结构进行改写?如可以,则该句子表达非自然意义。标准 3:句子是否可以用“Someonemeant...by...”结构来表述?如可以,则该句子表达非自然意义。标准 4:句子中 mean后面的成分是否可以加上引号?如可以,则该句子表达非自然意义。标准 5:句子前是否可以加上“The fact that...”结构而意义不变?如可以,则该句子表达自然意义。

根据以上五条标准逐一参照,因此“Those spots mean(meant)measles.”表达自然意义。

格莱斯关于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的区分,遭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段维军[3]85-91总结了针对格莱斯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分类的三类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

(一)自然意义派的观点

主张一切意义都是自然意义一派的观点认为,所有的意义都是因果关系,语言作为意义的载体本身也遵循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因此所有意义都是自然的。其次,逐条分析格莱斯提出的五条具体的辨认标准也能发现标准本身就存在不少问题。

格莱斯的第一条和第五条辨认标准是所谓的“事实性”原则,体现了自然科学因果论中的或然律。以前文中的例句来展开分析,按照格莱斯的标准,句子中 mean前面的成分those spots本身就蕴涵其后面的成分 measles,所以表达的是自然意义。即前者的出现必然预示着后者的发生。然而,结合人们的生活常识以及从自然界中两者发生的因果关系的角度来看,measles导致 spots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并不绝对。某些特殊情况下,两者的出现没有绝对必然的联系。既然those spots是否一定蕴涵其后面的成分 measles尚且不一定,以此来作为判断自然意义的标准就更值得商榷了。

(二)非自然意义派的观点

主张一切意义都是非自然意义的观点认为,格莱斯的五条辨认标准同样具有争议。非自然意义派认为第一条辨认标准之所以不成立的理由在于,格莱斯忽略了对类型与类例的概念进行区分。类例可以被理解为类型中的具体的实例,类型与类例的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再次以前文例句来说明:spots与 measles的关系是类型关系,但是those spots与 measles的关系则是类例的关系,两者不能不加以区分。Spotsmean(meant)measles表达的是类型意义,而Those spots mean(meant)measles表达的是类例意义。所以,Spotsmean(meant)measles,but those spots does notmean measles.这句话可以成立,但 Those spots mean measles,but he does not have measles.这句话则不成立。

(三)改良派的观点

另外一派主张应该对格莱斯的意义分类标准进行改良的学者认为,格莱斯对意义的分类不穷尽;或者,根本不存在格莱斯所谓的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之分,应重新考虑意义的分类。例如段维军、张绍杰的观点是:“所谓自然意义,是具有认识能力的主体已经确认的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而所谓非自然意义,是主体意向性产物 (这里的意向性产物是话语)所表达的意义。”[3]88

三、意义与意图的关系

格莱斯意义理论最初的着眼点在讨论意义类型,对意义的区分构成该理论的基石。理论的重点却在强调意义产生和识别过程中说话人意图所起的核心作用,因此意图是格莱斯意义理论中至关重要的概念[4]147-177。

格莱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中,将意图定义为意义的载体,并以意图来定义、区分意义,这种从心理哲学的角度揭示交际的话语意义实质上是意图意义。按照格莱斯的观点,“非自然意义”本身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意义,发话人通过一句话语,可以至少表达三种意义,即:(1)构成话语的语词意义形成的语句意义;(2)发话人在某个特定的场合说出这句话时的话语意义;(3)说话人在某个特定的场合说出这句话时说话人本人的意图意义。

发话人意图、发话人的言语意义和句子意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格莱斯在“意义”一文中提到了三个等式,并在后来的诸篇文章中进一步发展了意义的分类以及对交际意图的论述,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385。格莱斯通过三个等式揭示了话语意义、发话人意义和发话人意图之间的关系。他以发话人意义作为中间环节,把意图和话语意义联系起来,认为只要弄清发话人意图,就可以明了发话人意图并进一步明了句子话语意义了。这样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用意图这一概念分析话语、句子意义”[4]150。

诚然,格莱斯的意图意义理论对意义的理解不再是对语言符号的简单解码,而是对发话人意图的辨识,但该理论被进一步用于分析意义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

首先,格莱斯的意义理论夸大了意图的作用,是否发话人的每句话语都具有明确的心理意图无从证实。其次,就意义与意图的关系而论,两者的关系可被看做是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外在具体表现,这忽略了意义和意图的相互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辩证关系。再次,因为“语言意义也能决定发话人有何意图”[5],两者的作用应该是双向的。显然格莱斯的理论在二者的关系上过于强调意图对于意义的认知作用,导致了认识论上的非对称性。

[1]Grice,H.P.Meaning[J].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957,(3).

[2]封宗信.格莱斯原则四十年 [J].外语教学,2008,(5):1-8.

[3]段维军,张绍杰.自然意义与非自然意义之哲辨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4]Grice,H.P.Uttererπs Meaning and Intentions[J].The philosophical Review,1969.

[5]Loar,B.Two Theories of Meaning.in G.Evans and J.McDowell(eds.),Truth and Meaning[C].1976:138-161.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Griceπs Theory ofM ean ing

WANG Xin2chun1,2,YUAN Ying2
(1.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Beijing Foreign StudiesUniversity,Beijing 100089,China;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China NationalUniversity of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3,China)

Griceπs theory ofmeaning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meaning theories.His theory aroused some controversies i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meanings as well as the overemphasized role of intention in conveying non2natural meaning.How to improve standards of natural/non2naturalmeanings and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ntion and meaning is the focus of following resear2 ches.

naturalmeaning;non2naturalmeaning;intention;distinction ofmeaning

H0-06

A

1001-7836(2011)02-0115-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2.046

2010-08-10

王欣春 (1975-),女,湖南湘潭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外语教育研究;袁颖 (1977-),女,湖南衡阳人,讲师,硕士,从事外语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刘东旭)

猜你喜欢

区分意图话语
区分“旁”“榜”“傍”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燕山秋意图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