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的研究
2011-08-15李孝东曹景萍
李孝东,曹景萍
(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哈尔滨 150027)
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的研究
李孝东,曹景萍
(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哈尔滨 150027)
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素质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综合实力,提高就业能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就业能力的内涵、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出发,探讨素质教育与就业能力的关系,力求针对就业难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素质教育;就业能力;关系
自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随着市场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一方面有不少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困境,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很难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究其根源,是因为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深入探讨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就业能力的内涵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地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它是一种胜任力,不仅包括大学毕业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还包括一系列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个性特征。就业能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一是专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才能。一般来说,专业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专业知识,一个层面是专业技能。可以说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构成要素。
二是基础能力。指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它是建立在每一个学生经过大学教育应当达到的各项基本能力的基础之上。一般包括社会认知和判断能力、语言水平和表达能力、掌握新知识和学习能力、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等。基础能力是用人单位和就业市场越来越重视的内容。
三是特殊能力。指大学生所拥有的某种特殊素质和能力,它将极大地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一般包括科研创新能力、领导能力、艺术特长能力等。特殊能力使人具有了附加价值和升值的潜力,是一种最有效率的人力资源投资。
四是求职能力。指大学生在实现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和技巧。一般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自我调适能力、角色认知能力等。求职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具有催化剂的作用。
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不再是精英了,大学生的就业环境随之步入了买方市场。与此相适应,大学生本人所具有的个体素质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所谓素质,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较为稳定、较为内在的基本品质,是人们先天的自然性与后天的社会性的一系列基本特点和品质的综合[1]49。
(一 )身心素质
所谓身心素质是指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身心素质教育是人的诸多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决定着其他素质水平和质量的高低。
1.增强体质
健康的身体是一个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创业的前提,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会处于明显的优势。实际上现在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令人堪忧。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加强体质锻炼的教育,大力提倡讲究个人卫生、保护公共卫生的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适应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等能力的考验,帮助他们冷静地认识社会,接受现实并在现实中苦练内功,为就业后进行艰苦创业打下坚实的物质(身心 )基础 。
2.正确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心理健康与身心健康互相促进,互为前提。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体验到自身的力量,又要看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严格地要求约束和鞭策自己[1]49。这样才能在择业时做到自信而不自负,热情而不孤僻,才会在成功就业后真正做到爱岗、敬业、不断完善自我,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
3.端正心态,积极面对困难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端正学习态度,甘于吃苦,善于积累,勇于创新,而且能够端正心态,从容应对各种艰苦环境。用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态度,作为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成功就业、创业的巨大精神动力。
(二 )文化素质
所谓文化素质是指对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及程度所进行的教育。它对于增强个人的竞争实力,摆脱就业的被动性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1.知识是求职择业的基本条件
文化程度对于其就业的顺利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先进的学习理念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努力学习,更新知识,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身学习型的人才,不断自我完善,才能在就业后的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知识结构是求职择业的取胜条件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中,各类知识之间的比例、联系和配置状况。首先要拓宽理论基础。除了具有所选择职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尽可能去学习和把握与所选择职业有间接影响的理论知识;其次,扩大专业知识面。不仅要求知识面既专且精,还要求其知识面广而博;最后要增加新知识的信息储量。要不断学习丰富知识面,牢牢把握住能反映当今科技发展状况的新知识、新信息,并能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运用到具体工作中。
(三)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也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态和动机,它包括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责任教育四个部分。
1.理想教育决定着求职择业的方向。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2.道德教育是求职择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只有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在求职择业中才能做到舍弃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和集体利益,才能在今后的岗位中,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3.纪律教育是求职择业的制度保证。这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一个重要保证。在求职择业中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做到遵纪守法,这样才能给自己创造一个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
4.责任意识教育是成功求职择业的必然要求。爱岗敬业作为一种基本的职业道德,需要的就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心,这是顺利就业、成功创业的必然要求。
三、素质教育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一)学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教育改革步伐
当今时代,市场和社会要求学生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而长期的专业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忽视课外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了学生知识面过于单一,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适应大多数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
(二)加强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第一,基础能力。大学生就业的基础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其强弱是与思想品格、学习能力、协调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方面密切相关的[2]172。
第二,专业能力。学校要将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兼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要求的特点,让他们与社会发展同步。
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强化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要加大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工程训练等教学环节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2]173。同时按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推进“3+1”人才培养改革,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第四,社会竞争力。素质教育要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只有加强素质教育,才能克服就业竞争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端正就业态度,克服纯粹为就业而就业的盲目心理,使其具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就业态度。
(三)合理引导学生职业定位,帮助树立职业意识
学校要尽早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为实现理想而准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关系;引导学生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不断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将职业选择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克服功利主义倾向。同时学生要结合环境、兴趣、特长、价值观等因素,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尽可能利用多种学校、社会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自身的就业能力[3]。
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政府、社会、学校、学生共同的责任。提升就业能力也是解决社会就业难的一个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积极搭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的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张桂叶.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就业的思考 [J].2009,(5).
[2]陈晓美,朱小茼,李丽娜.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2010,(3).
[3]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J].高教探索,2009,(4):124-126.
G641
A
1001-7836(2011)02-0107-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1.02.043
2010-08-20
2010年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重点项目“素质教育与就业能力的互动机制研究”)
李孝东 (1960-),男,黑龙江鸡西人,副处长,教授,从事教育管理研究;曹景萍 (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教学建设科科长,助理研究员,教育学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