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高校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探究

2011-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特困生廊坊贫困生

王 彦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廊坊高校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探究

王 彦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教育体制的改革给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困难学生尤其是特困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怎样在经济助困的同时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解除心理贫困,是目前做好贫困生尤其是特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

高校;特困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中,贫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占高校总人数5%的特困大学生们,是这个年青群体中更为特殊的一部分。长期的经济拮据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情感丰富但又敏感脆弱。另外,又使他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必须重视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工作方法,做好特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廊坊高校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河北省大部分学校将高校贫困生的标准定在家庭人均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特困生为家庭人均月生活费不足120元。通过对廊坊地区几所高校的抽样调查,特困家庭学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左右,大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家庭。仅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每年17%的在册特困生性格比较内向;64%的特困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远离同学;12%的特困生不愿说出自己贫困的状况;58%的特困生认为大学学费使他们感到贫困;28%的特困生对就业压力很大。但是大多数特困生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努力,积极上进,有的还多次获得奖学金。但也有旷课、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因此,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解决这些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更要注重解除他们的“精神贫困”,使得特困大学生能够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1.自卑心理

自卑感往往是在自尊心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强烈的挫折后出现的反应。特困家庭学生自卑心理往往是因为:经济的困难而由此产生了自卑。一些低年级特困家庭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参加活动、业余特长等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而感到自卑,而高年级特困家庭学生,发现自己面临毕业,对自己所获得的荣誉太少,在就业前比别人缺少“资本”而感到自卑。自卑心理的长期存在会形成退缩性人格或抑郁性人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个别的甚至会有绝望轻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焦虑心理

特困家庭学生大多有压抑、浮躁的心理,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怨天尤人,恨命运不公,有时候过于敏感,与宿舍同学发生争执就发怒,影响了同学之间团结;有的同学整天少言寡语,封闭自我内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矛盾当中,逐渐形成抑郁心理,终日郁郁寡欢,情绪低沉,积极性不高,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

3.自我封闭

生活上的困难对特困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经常会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人生理想,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导致自闭、自贱、自我鄙视,自己否定自己,缺乏生活的积极性;不愿主动与人沟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同时,他们又有着很强的自尊,情绪和情感上很容易产生波动,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掩盖矛盾,逃避现实,把自己封闭起来。

4.沟通困难

他们大多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社会交往能力差。在心理上他们想得到周围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有很强的心理需求,但却不愿意主动向大家说出自己的情况,害怕别人瞧不起,所以就会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由于受经济局限,生活上难以“洒脱”,寒酸的外表也往往使其觉得“矮人三分”,同学间的礼尚往来尽量躲避,班级活动也不敢多参与,久而久之,就产生远离集体、自我封闭的心理和行为。

5.依赖心理

在面对家庭困难时,有的特困生总是想依赖学校和社会,缺乏自强自立精神。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有85%以上的特困生递交了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申请书。一方面希望社会和学校给以一定的资助,一方面又依赖于此,坐等机会,而不是主动想办法。

二、对高校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讨

在关心、关怀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心理贫困”。针对这一新问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力求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使得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充满阳光。

1.创设良好的环境。应该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特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特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去除消极影响。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50名来自各年级和不同专业的特困生中进行问卷形式的抽样调查,82%的学生认为良好的环境对于良好心情的培养非常重要。

2.进行自强自立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第一,精神上要自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满爱心仔细地倾听,排解除他们心中的苦闷。要让他们明白:贫困并不是耻辱,耻辱的是在贫困面前抬不起头来。教育他们珍惜生活给予自己的这份厚爱,甩掉包袱,挺起胸堂,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生活上自立。教育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克服依赖心理,走勤工俭学、自食其力的道路。建立健全与勤工助学挂钩的解困运行机制,设法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教育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勤工俭学的关系,积极走向社会、参与实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自立意识。

3.培养阳光的心态,笑对人生。引导特困生认识到,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要遇到坎坷和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去对待。重要的是应该如何战胜困难,使它成为财富。应该开心对待每个人,平淡看待每件事,微笑去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保持平和的心态,静下心来努力学习,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培养能力,为以后报答祖国、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总之,大学生活是影响每个特困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在培养特困大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好全体贫困生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更要重视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发挥特困生的自尊心,注意多表扬、少批评,使他们克服心理上的消极因素,逐渐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

[1] 郭明顺,张永明.当代大学生成才与心理健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8).

[2] 余承.探索高校特困生工作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9,(15).

2010-11-27

2010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廊坊高校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探究”(2010089)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王通,梁庆宾

王彦(1968-),女,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特困生廊坊贫困生
廊坊专场(二)
蒸蒸日上的廊坊百冠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108名特困生有了“代理妈妈”
临床医学专业特困生就业心理评定结果的统计分析
有心育才是前辈 矢志报国看后生:颜正明与二百五十八个特困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